① 任务驱动型作文,有谁能帮下啊,不会写
语文教学一线盛行一个名词,叫做“任务驱动型作文”。大到省级的教研会议,小到普通的语文课堂,谈及这个名词,有人深感莫名其妙,有人说得神神叨叨,大有高考作文已然变天的架势。
那么,任务驱动型作文究竟是个什么鬼,跟以往的作文究竟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这种作文究竟该怎么写?
任务驱动型作文依然是材料作文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提法,来源于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老师的一篇文章《注重题型设计、强化教育功能——2015年高考作文的特点及相关问题的解读》,在文章里,作者通过分析2015年高考作文尤其是新课标卷作文的命题特点,正式提出在材料作文的基础上增加任务驱动指令的概念:
在材料引发考生思考、激发写作欲望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
从以上的文字里,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为任务驱动型作文只是在材料的基础上,加了任务驱动的指令,明确要写作的任务。比如2015年课标1卷,在叙述完女儿举报父亲开车打电话这件事以后,要求考生选择一个对象,写一封书信;再比如2015年课标2卷,列了三个具有代表性人物的事迹,要求表达更赞扬哪一种人的看法。这两道作文题的材料叙述和往常的材料作文无异,只不过加了一个任务性的写作要求而已。可见,所谓任务驱动型作文,不是一种独立于材料作文之外的作文命题形式,高考作文没有变天。
那么什么叫“增加任务指令”,增加了任务指令的材料作文和以往的材料作文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这要从高考作文的本质说起。
高考作为一项选拔性考试,它的根本功能在于为大学选拔具备学术潜质的人才,这个根本性的目标决定了,高考作文的命题是趋向于让学生写论述文的,大学当然希望自己招进来的学生具备好的做学术论文的潜质。
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向于让学生写论述文,而无论是学术型的论文,还是我们通常俗称的教学体议论文,本质上都应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的写作思路,也就是,在掌握一定事实、前人成果等材料的前提下,对材料发问,也就是提出问题,通过科学思维的方法进行分析、归纳、演绎等,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其实高考作文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已经暗合了这样的要求,给出材料,要求考生在全面掌握材料内涵的基础上提出问题,通过自己的分析说理,最终给出解决方法。换句话说,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中,就已经带有问题的,也就是材料作文自带任务驱动的,只是为了激发学生思考和创新,没有把写作任务明示了而已。
从材料作文的本质要求来看,所谓任务驱动型作文,在材料基础上加了任务指令,可以说是多此一举,如果任务指令添加不当,反而还会束缚了考生的多角度思考。从传统材料作文的隐含任务指令,到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给出任务指令,这一变化意欲何为,值得深究。张开老师在文中给出的理由是,这是材料作文经过多年发展日渐成熟后的一种成果。老徐反而觉得,材料作文如果真的发展成熟,应当是在命题的开放性和限制性处理方式上有越来越高的水平,而不是在材料后添加任务指令这种偏保守的做法。
材料作文本质上就是一种写作角度有限的命题形式,为什么现在还要在这种命题形式上再加以任务的限制呢?我想原因应该是,材料作文命题的内在要求,在这些年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贯彻,材料作文命题的发展是日渐成熟,而且材料作文已然成为全国一统天下之势,但学生写作水平和能力的现状并没有与之匹配,甚至很多省份的阅卷标准还停留在十几年前。在这种现状和格局之下,教育主管部门只好选择倒退三步,从材料作文命题本质要求的源头上,通过在作文题材料中添加任务指令,介入到考生写作过程和考试阅卷标准制定之中,以起到真正引导的作用。
这样的推断,并非凭空臆测,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任务驱动作文的对立面,得出这样的结论。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对立面是话题作文
在我们不清楚一个概念真正内涵的时候,分析它的对立面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我们要搞清楚什么是任务驱动型作文,就先来看看非任务驱动型作文是什么。张开老师在文章里对作文类型进行了如下划分:从呈现形式上看,高考作文经常采用有标题作文、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三种基本题型;从能力划分角度看,作文题型可分为阐释型作文和任务驱动型作文。标题作文和话题作文都是阐释型作文的代表。
从以上划分我们可以看出来,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对立面不是材料作文,而是阐释型的话题作文和标题作文,换句话说,任务驱动本身就是材料作文核心的能力要求。但多年来,虽然材料作文已然一统天下,但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一线很多老师的教学,甚至一些地区的高考阅卷标准,用的还是阐释性的话题作文的标准。
我们先来看看很多高中生的一般写作套路。他们面对一则作文题材料,一般的做法是,从材料中抠出一个所谓的关键词,比如“创新”,然后文章开篇用“创新”造一组看上去很有气势的排比句,文章主体举三五个事例,说张三很创新
② 任务驱动型作文可以写故事新编吗
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一个人活在世上,不仅仅满足于物质上的享受和感官上的愉悦,更需要有崇高的精神支柱。
张海迪曾说过:“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只小船,理想是它的风帆。”屠格涅夫曾说过:“生活中没有理想的人,是可怜的。”
在现代社会中就是这样的。那些从一生下来就居住在乡村的农民,从来都不曾知道外部世界的模样,因此,他们的思想很匮乏——他们没有理想。所以,只能每天头顶炎炎烈日,在地里埋头劳作。他们不曾有过奢求,只是老老实实、本本分分地做事。这样,他们必定平凡,因为他们的理想就是寻求温饱。
雨果曾说过:“人类的心灵需要理想甚于需要物质。”起初我感觉这句话荒唐至极,直到后来才认识到它的真是意义。
不知何时,我心血来潮地想看看历史故事。于是,我便来到了图书馆。在一个书架上,看到了一本历史书籍。我欣喜若狂,迫不及待地想看个究竟。我捧着书,蹲在一个角落里,饶有兴味地读了起来……
这本历史书中有许多精彩的故事,但有一个令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这个故事说的是“春秋争霸”的情节。越王勾践战败被俘后,被吴王夫差当作奴隶一样对待。每天为吴王洗马,刷马鞍……更过分的是,有一次吴王想知道自己的身体有没有病,居然把自己的排泄物给勾践吃。在这种屈折磨下,勾践并没有磨灭自己的理想,为了提醒自己,他甚至睡在柴梗上尝苦胆。吴王看勾践那样老实地服侍自己,便放虎归山了。后来,勾践打败了吴王,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帕克赤·赤斯特曾说过:“有目标,生活才有意义。”从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中,我明白了理想的巨大力量。“卧薪尝胆”的故事就是雨果的名言的最好诠释吧。
③ 任务驱动型作文是不是只能写一种观点
当然不是的,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观点。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在其“对2015年高考作文的特点及相关问题的解读”的文章中提出的。在他看来,“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从新材料作文到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增加特定的任务指令,“从不同角度拓展了材料作文的测试功能,使材料型作文的考查功能不断完善”注。2015年全国卷两道作文题的任务指令最显著标志就是“写信”和“权衡、选择”,“优中选优”。前者要求考生就“女儿举报”事件给相关方写信,来入情入理地谈问题、讲道理;后者要求考生对“当代风采人物”的推选进行思考、权衡与选择,最终确定“谁更具风采”。这类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中的“写作任务指令”也应属于“写作要求”,与往年的“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的写作要求相比,从“禁令式要求”变为“指令性要求”。
④ 任务驱动型作文两种观念可不可以一起写
高考“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写作技巧
先看看任务型作文题及解说: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道题目密切结合主流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不同人物的精神境界。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构建场景,我们可以捕捉到候选人物的特征“有风采”。接下来公布了三名候选人:小李、老王和小刘。最后留下问题:“这三个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考生必须从三个人物中选择之一,说明其最具“风采”的原因及自己的思考过程。
第一个人物:“小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为国际学术最前沿。”
小李是时代的佼佼者,优秀知识分子的代表,他的成就在于学术上的创新。此外,他具有“笃学敏思,矢志创新”的优点,分别对应着“积累”“思考”“远大志向”“创新”的成功要素,这四点也是高考作文的常见主题。
⑤ 任务驱动型作文 能写成材料作文吗
给材料作文,指命题者为写作者提供一定的材料(包括文字或其它的语言形式),要求写作者按照材料的内涵来立意作文.所给的材料主要有以下若干种:
1 叙述一件较为完整的事情;
2 引用一个完整的故事;
3 引用一段新闻报道或消息;
4 与写作者道德修养或学习生活的某一方面紧密相关的名言警句(一句一段或几句几段);
5 一段主题鲜明、道理深刻的论述;
6 一段或几段突出一个中心的抒情性文字;
7 揭露社会生活中某一丑陋现象的一副或几副组合而成的漫画……
写好给材料作文必须读懂材料.既然给材料作文的材料本身包含着深刻道理,并“成为写作者的立意指向”,那么读懂材料就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审题变为审材料.一般来说,材料的文字表面并不难懂,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准确地分析出材料所表达的深刻道理是什么,继而确定自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
必须“保持一致”.这里所说的一致,指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写作者确定的主题要同材料的立意指向保持一致,另一方面是写作者所选择的材料应与主题保持一致.这样才能做到读后有感,有感而发.
必须大题化小,小题大做.命题者所给的材料所包含的哲理都是大道理,要求写作者全面深刻地阐述这些大道理是强人所难,因此,要把自己熟悉的社会生活与大道理联系起来,做到大题化小;然而,这并不是允许写作者肤浅地、简单地分析问题,相反,给材料作文所要求的是从生活实践出发,从小事情、小问题中发现大道理,阐述大道理,也就是分析问题应深刻一些、尖锐一些,这就是小题大做.“大题化小”的“大题”指大道理;“小题大做”的“小题”指写作的题料.
必须把握“要求”.“给材料作文”都提出了具体要求,例如对作文的内容、文体、题目、字数等.写作者必须把握住这些要求写作文.
⑥ 任务驱动型作文和议论文有什么区别吗为什么不能按照写议论文来写要怎么写请教,谢谢。
首先,开头亮明观点,其次将其它观点与之比较,点明其他观点的有利和不利,最后说明自己为什么持有此观点,最后表达出所持观点所代表的社会正能量。
⑦ 高中任务驱动型作文能写散文吗怎么写才好如何写一篇高考好散文
他,是一个“臭名远扬”的“惹事鬼”和一个“烦人鬼”、插嘴“大王”,今天,就让我说说他的事例吧!这天,我们正在开心的上着体育课,我们有的正在跳短绳,有的正在踢毽子,有的正在跳长绳,都在聚精会神的干着自己的事,就只有他是个例外,一会儿去跟跳短绳的捣个乱,比如有人正在比赛,就把一个人的绳子抢过来之类的。过了一会儿,他又去找长绳队的麻烦了,瞧,他做了一个起跑的动作,便跑过去趁下一个人还没有跳,便跳也没跳直接跑了过去,把即将要跳的俞小森吓了一跳,差一点直接坐在地上,又过了一会儿,他又来了,瞧,他又做了一个起跑的动作,便跑过去趁下一个人还没有跳,便跳也没跳直接跑了过去,又把即将要跳的季小衡吓得直接摔倒,毕竟她是女生呀,俞小森好歹也是男生。这一摔可好,季小衡本来就是爱哭的女生,这一摔估计把季小衡的脚给扭到了。这下他可完蛋了,季小衡哇哇大哭了起来。季小衡一哭,他就被女生的”白眼”围攻,接着惊动了体育老师,体育老师把他“拎”起来狠狠地训了一顿。下课后,又不知道被喜欢打小报告的人告到了吴老师(班主任)那儿。刚刚被体育老师训了一顿的他,又被“抓”到了吴老师办公室狠狠地训了一顿。可是他前脚从办公室刚刚出来,后脚就又去搞乱了。
还有一次,我们上篮球课,我们都在兴致冲冲的完成老师给的指标。就只有他在捣乱,这次,他看见了一个空了的篮球,往高小玉那儿扔,还好高小玉躲得快,没有砸到眼睛只是擦过眼睛。高小玉当场哭了。体育老师一看是他,叹了一口气,“踹”了一下他训也不训了,直接让他去罚站去了。又不知道被哪个喜欢打小报告的人告到了吴老师(班主任)那儿。刚刚被体育老师罚站了一顿的他,又被“抓”到了吴老师办公室狠狠地罚站了一顿。可是前脚从办公室刚刚出来,后脚就又去搞乱了。
⑧ 任务驱动型作文和时评类作文适合写记叙文或者散文吗
这种任务型作文,都应该指令什么?
体式指令,指令写成什么样的文体;
内容指令,指令写作内容是什么;
思维指令,指令问题的焦点,写作的着力点;
对象指令,指令具体的问题
⑨ 材料作文和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区别
一、材料不同
1、材料作文:往往是名言警句和故事寓言,充满哲理与情理,没有纷争性与分歧性。要绕开材料,舍弃不用:材料好比审题的敲门砖,好似立意的垫脚石;审题立意之后,就可将其抛之脑后,顶多偶尔回应。
2、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本身而言,前者大多是时事热点与真人实事,饱含矛盾和对立,充满争议性与对抗性。要紧扣材料,始终使用根据材料表明态度,针对材料阐述看法,结合材料提出办法。
二、要求不同
1、材料作文:只有宽泛要求,没有具体指令;只有笼统规定,没有明确任务。因为要求宽泛,可广泛联系,由此及彼,增强文题的开放性;规定笼统,可自由发挥,任意选择,突出作文的自主性。
2、任务驱动型作文:总要下达具体指令,加强试题的针对性;总会给出明确任务,强化写作的引导性。因为指令具体,就显得范围封闭,不尽广阔;任务明确,就显得风格单一,不够开放。
三、表达不同
1、材料作文:借助材料,由此及彼;旁求博考,阐释说理:借助材料中心,生发开去,引用名言警句,论证中心;或借助材料关键词,发散开去,援用历史故事,论述核心;或借助材料立意,引申开去,援引名人轶事,证明立意。
2、任务驱动型作文:针对材料事件,分条析理地阐述,入木三分地说理,杜绝塞进大段的名言、警句、典故和故事;或者针对文题本身,说出所以然,谈出道道来,力图展现出思辨的厚度、深度与温度。
⑩ 任务驱动型作文能写记叙文吗,不能的话,写记叙文会怎样
作者:xieyiling
链接:http://www.hu.com/question/38924649/answer/8406735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1、标题
标题是论点的浓缩,必须让人家一看你的标题就知道你的观点是什么。
老师原话:看完标题不知道你的态度,印象首先就不好了,分数高不了。
2、开头
首段就是对材料现象的复述,以及表态。复述不能照抄材料,可以在用词时体现褒贬。而表态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我认为balabala,放在段尾。
3、第二段
有两种类型,根据材料命题进行选择。
第一种:先肯定对方观点,然后针对对方的不足进行反驳,将对方观点驳倒,再次强调己方观点。
第二种: 三样东西让你比较哪个更好,需要突出比较,体现权衡的过程来。比较好的方式是,肯定三者的优点,然后尤其突出自己最喜欢的东西。一般是指出其他二者比起这样东西的不足。 有时候是三个人进行比较,类似。
4、框架
中心句放段首!!!
中心句放段首!!!
中心句放段首!!!
我是吃了多少次亏还长不了记性,默默咽下一口血,手动再见。
get到这几个点,基本上往42分以上打,之后就是你的作文功底和运气问题了。
∆然后是纠正
回复里说不需要素材的仁兄别误导人家。
一开始看到任务驱动型作文,我也是松了一口气,素材死边去~
单科质检的作文就直接就事论事,通篇下来觉得顺畅,说自己的话就可以了,不用绞尽脑汁选素材。
考后总结时,才发现自己大错特错。素材不是可以抛开了,而是用法不同了。需要更加融会贯通,将素材融入语言中去。类似——古诗中的用典。
这样素材就成了你提升逼格的利器。
∆注意
训练逻辑思维。
想问题多角度。
关注时事热点。
多看时评文章。
还有一个是我自己常犯的错误,多角度打开的时候,主体更换了。任务驱动型是就事论事,主体不变,重心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