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年级语文 > 语文七年级下册11课ppt

语文七年级下册11课ppt

发布时间:2020-12-24 15:17:33

⑴ 初一语文课本第11课

春 朱自清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
草绵软软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要干嘛呢?

⑵ 七年级下册语文11课邓稼先的课下注释,只要注释1、2。谢谢

⑶ 初一语文下册11课作者资料

邓稼先(1924—1986),中复科院制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1924年6月25日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 邓稼先是清政府誉为“四体皆精、国朝第一”书法家与篆刻家邓石如的第六世孙。父亲邓以蛰是我国著名的美学家和美术史家,曾担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哲学教授。 1925年,母亲带他来到北京,与父亲生活在一起。 他五岁入小学,在父亲指点下打下了很好的中西文化基础。 邓稼先1946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后在北京大学任物理系助教。 1948年10月赴美国普渡大学学习,后在物理系留学工作,1950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 邓稼先历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助研、副研究员,二机部第九研究所理论部主任、第九研究院副院长、院长,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等职;邓稼先还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委员。

⑷ 七年级下册语文书11课生字

你好:生字为:
宰割 筹划 彷徨 仰慕 可歌可泣 鲜为人知 当之无愧 锋芒毕露 家喻户晓 妇孺皆知 马革裹尸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祝学习进步,望采纳,谢谢。

⑸ 7年级下册语文11课读书笔记

在《爱的教育》中,我走入了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专去爱.他们的爱里有宽容属,有谦让,有亲情,有友谊.《爱的教育》在诉说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可我们对此的态度行为可能不同.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邓稼先的课解

(一)、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小组讨论:概括文章六个部分的大意。
明确:①在历史的背景上引出邓稼先(回顾历史)
②简单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简历)
③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通过对比)
④作者从邓稼先那里得知中国原子弹工程是自力更生地搞出来的消息时万分激动(感情震撼)
⑤写邓稼先科研工作的荒凉环境及他的工作才能和责任心
⑥评价邓稼先 (永恒骄 傲)
(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思想感情
(1)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明确①“(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2)第二部分作者交代了邓稼先的求学生涯,按时间顺序介绍了邓稼先的生平,对他的精神的歌颂,当我们惊叹于邓稼先所取得的成就是,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为国家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呢?看第三部分。
(三)对文章进行深层研究,重点学习第三部分 (同桌间讨论)
1、默读并划出表现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性格和为人的句子或词语。
点名回答:
奥本海默—— 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
邓稼先—— 一个最不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实,直诚坦白,从不骄人……
2、 文中重点写的是谁?这里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进行了比较:
职务 国籍
功劳 }相同 文化背景 }不同
性格

锋芒毕露 最不引人注意
奥本海默{ 善于辞令 邓稼先{ 忠厚平实
复杂的人 纯
穿插讲一个发生在邓稼先身上真实的事情。
明确:重点写邓稼先;运用对比手法;其作用是①能更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②说明了只有中国的传统文化背景才能孕育出邓稼先这样品格高尚的人物,也只有邓稼先这样的人才适应中国社会的需要,为民族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3、“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你能试着谈谈对这两句话的理解吗?
①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截然不同,“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优秀的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
② 指“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四)疑难问题:
1、作者在这段文字开头引用《吊古战场文》渲染了怎样的气氛?对于表现邓稼先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被壮、凄凉;表现邓稼先工作地点的荒凉,工作环境的艰苦,突出他为国不辞辛劳的精神。借助唐代的这篇文章,我们可以想象得到祖国大西北昔日的荒凉景象。不要说是搞科学研究,就连生存都是很难的。然而这些科学家凭着一颗爱国心,一种革命的豪情壮志,硬是把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古战场建设成中国第一个核武器基地
2、邓稼先是在什么条件下说这句“我不能走”的话的?
在什么环境下?(学生找)遇到了什么问题?(学生找)
总结 :邓稼先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在层出不穷的问题前,表现出了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气概。作为院长,邓稼先的主要工作是管理和理论指导。但他却事必躬亲,来到实验现场指导工作。当井下出现问题,甚至会出现危险的时候,无论从职位,还是从在“两弹”事业中所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来说,邓稼先离开现场,都是无可非议的。然而,他只说了一句:我不能走。虽然只有四个字,但字字铿锵,掷地有声,突出了人物的个性特征。
3、《中国男儿》,赞颂了邓稼先就是只手撑天空的响当当的中国男儿。
(五)、学完全文,你读到了一个_________的邓稼先。(让学生说)
明确:通过学生的思考回答,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个立体式的邓稼先,邓稼先是凭着什么取得了这样大的成就呢?(绘心形图写板书——中国心)
一颗心,一颗红彤彤的中国心,透过这颗心,我们看到了:
一个鲜为人知的邓稼先,
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邓稼先,
一个才智超群、意志坚强的邓稼先,
一个身先士卒、甘于奉献的邓稼先,
一个影响了人类历史、树立了民族尊严的邓稼先……
五、拓展延伸 升华主题
1、同学们,我们也是炎黄子孙,我们也拥有一颗热情澎湃的中国心。现在,让我们一起唱响自己的“中国心”,让我们的灵魂与邓稼先靠得更近,让我们的心与祖国贴得更紧。
(过渡)同学们,你们的心澎湃了吗?或许吧,面对茫茫戈壁、面对一堆堆“粗估”参数,邓稼先没有退缩,邓稼先的一生始终在执着地追求,无私地奉献。为了站起来的中华民族的强大,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随堂训练 (进一步让学生了解邓稼先并学习他的精神)
学生给邓稼先写一段“墓志铭”。
(老师示例:朋友,此墓中长眠着的老人,是一个“大写”的人;一个“站立”的人。他用他那“大写”的智慧,用他那“站立”的志气,在中国的大地上“站立”起了两朵“大写”的蘑菇云。从此,让中国“大写”,让中国人“站立”。他,就是两弹元勋——邓稼先。)
【结束语】
“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这句邓稼先临终前的遗言,今天依旧响彻在我们的耳畔。邓稼先,用他那高尚的品质,身先士卒,甘于奉献的精神让我们感受到了一颗热情澎湃的中国心。让我们踏着这位名人的足迹,去开拓、创造美好的明天!

⑺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故事梗概,在线等,快快快

第一部分(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

运用一系列的排比句,列举大量的事实,叙述一百年前中华民族的耻辱。然后笔锋急转,镜头拉回到一个世纪后的今天,叙述中国大地上所发生的20世纪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影响最深远的巨大转变。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鲜明的对比构成了文章不平凡的引子。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文章的主人公出场了。作者对邓稼先的第一个评价就是“对这巨大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这样,文章就把人物和背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第二部分(两弹元勋)

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了邓稼先的一生。邓稼先的一生可圈可点之处很多,而作者选取的主要内容是他在回国后的28年间“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的情况。这是与中心相一致的。

第三部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

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从地位、成就、个性、为人等方面进行对比,用以表现主人公的个性和品格。通过对比,作者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这就点明了主人公个性形成和取得成就的原因。

第四部分(民族感情?友情?)

为了证实美国人说的话是谣言,邓稼先亲自请示了周总理。据有关材料记载,当时周总理说:“请你转告杨先生,中国的原子弹完全是由中国人自己制造的,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这就是后来邓稼先给杨振宁的那封短信的内容。事情虽然不大,但我们能从中领略到主人公的爱国心和责任感。

第五部分(我不能走)

如果说第四部分是从一件小事上见精神,那么第五部分就是通过一句话突现人物个性。作者先用李华的吊古战场文把读者带到神秘的戈壁荒滩。然后用两个疑问句启发读者联想,邓稼先他们要征服多少困难才完成了两弹的研制工作。这是从面上写。接下来,作者从点上选取这样一个事例:“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作为院长,邓稼先的主要工作是管理和理论指导。但他却事必躬亲,来到实验现场指导工作。当井下出现问题,甚至会出现危险的时候,无论从职位,还是从在“两弹”事业中所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来说,邓稼先离开现场,都是无可非议的。然而,他只说了一句:我不能走。虽然只有四个字,但字字铿锵,声声有力,突出了人物的个性特征。

第六部分(永恒的骄傲)

作者选取写给邓夫人许鹿希的电报和书信中的几段话作结。一、二两段,以挚友的身份来赞颂邓稼先忠诚纯正和无私的品质,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邓稼先的敬爱之情。三、四两段则从更高层次俯视邓稼先的一生。他认为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认为“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途径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因为他有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的性格和品质。

⑻ 初一下册语文第11课

《邓稼先》
介绍了邓稼先光辉的一生,高度评价并赞扬了邓稼先专的突出成就、人格精属神和爱国品质。
全文可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在近一百多年来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背景下推出邓稼先,是全文的引子;第二部分简单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的补充、延伸和扩展,对比奥本海默突出表现了邓稼先的气质、品格和奉献精神;第四部分从另一角度,写出邓稼先贡献之大,是第二部分的扩展;第五部分重点写出邓稼先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气概,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第六部分是全文的总结,总体评价邓稼先。

⑼ 初一下册语文11课12课13课名字叫什么

苏教版的可以吗?
11.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周定舫
12.巍巍中山陵…………刘叙杰
13.*凡尔赛宫…………吉祖英

阅读全文

与语文七年级下册11课ppt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