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组课文是说明文吗
对,是说明文
B. 阅读说明文,完成1—4题。
恐龙兴起于2.3亿年前,曾横行地球1.6亿年之久,然而却在 6500万年前倏(shū,极快地)然消失了。 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岛的6500万年前的地层中,科学家发现那里铱的含量超过正常量的几十倍乃至上百倍,这引起了科学家的好奇心。 因为在地球上,铱的含量非常稀少,但是在小行星上铱的含量却比较丰富。而这样高浓度的含铱量,在地球上通常只有在陨石中才可以找到。 据科学家推测,大约6500万年前,有一颗直径达10千米的小行星以每秒20千米的速度在尤卡坦半岛与地球相撞。这次撞击所释放出的能量非常巨大,撞击产生的尘埃扩散到全球,遮蔽了天空,地球陷入持续多年的黑暗之中。由此引起了一连串可怕的环境灾难,包括风暴、海啸、寒冷黑暗、酸雨和火灾,最终导致了恐龙和其他物种的大规模灭绝。 恐龙一下由“霸主”的地位到了“灭绝”的境地,罪魁祸首是陨石。然而有意思的是,同样是陨石,却在2.3亿年前使恐龙空前兴盛,成为地球上的一代霸主。 据科学家对古地层和古化石的研究显示,在三叠纪结束前,曾有一场史无前例且原因不明的大灾难袭击了地球,使得茂盛的蕨类和石松森林消失了,全球占一半的浅海生物被摧毁,海洋动物和两栖类动物也遭到了灭绝性的打击。 大灾难的严寒之后,地球气候温暖宜人,年温差也不明显,环境稳定、优越,大地丰饶美丽、生机盎然。在这优越的外部条件下,起源之初的恐龙生长速度极快,如鸭嘴兽恐龙出生时仅35厘米,一年后即可长到2.7米,4年后它的个头就有6米长。而且像雷龙、晰龙等身体比鸽子还小,食量小,成熟期早,能够迅速适应环境。它们迅速进行“自我替代”,很快进化成巨大以及凶猛的两足恐龙,大量捕食小型动物,成为统治地球的霸主。 |
C. 人教版 小学三,四年级语文说明文有哪些篇目
初中语文文体知识一、识记基本文体常识1、常见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2、常见的文章体裁:一般有小说、散文、诗歌、戏剧、说明文四大类;按表达方式可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3、常见的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借景抒情、借物喻人、寓理于事、运用典故、先(后)抑后(先)扬、寄情于事。二、识记、理解记叙文体常识1、概念作者主要运用记叙、描写两种表达方式进行叙事、写人、写景状物,表现人物思想性格和道德风尚、揭示人生哲理和社会本质、反映自然规律等所作的文章。2、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3、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4、角度直接(正面)、间接(侧面)。5、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平叙。6、段落层次。7、中心思想。8、描写对象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9、人物描写方法外貌(肖像)、语言(对话、独白)、神态(神情)、动作(行动)、心理。10、记叙线索叙事线索、抒情线索。11、剪裁详写、略写。三、阅读方法与技巧(一)理解概念1、表达方式主要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渗透其中。记叙体现在事件的叙述中,揭示事理,反映人物思想性格。描写体现在人物或环境的描摹中,表现人物形象、渲染气氛、衬托情感、推动情节发展。抒情体现在叙事过程中,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感悟、体验而表达出的喜、怒、哀、愁等爱憎感情,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之别。说明体现在叙事过程中,对个别事物进行具体形象的说明,使记叙内容更详尽充实。议论体现在叙事过程中,对人物形象、事件所内含的意义进行哲理性分析表述,深化文章主题。2、记叙范围主要是叙述事件、刻画人物形象、描写自然景物和社会面貌。3、记叙主题主要包括人物的思想性格、道德风尚、自然规律、人生哲理、社会本质意义。(二)辨析要素、人称、角度、顺序、线索。1、要素通常在行文中直接找出或从文中找出关键字词归纳概括。时间、地点文中表示具体时空的词句。人物一般把握主人公的形象
D.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题《啄木鸟》答案
《啄木鸟》阅读理解答案为:
13.因为啄木鸟专门捕食危害树木的昆虫,保护了树木的健康成长。
14.引出说明对象,形象生动,增强…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100则参考答案…特点。
17.本文未曾提到的有关啄木鸟的内容均可。如“啄木鸟捕食森林害虫的相关数据。”
下面附上原文以及题目:
森林医生——啄木鸟
一个医生嘴巴尖,天天出诊到林间;
敲敲听听多仔细,要动手术把头点。
上面这个谜语猜一种动物,谜底是啄木鸟。可是起初我不但猜不中,而且人家揭了谜底后,我还不懂为什么把啄木鸟誉为“森林医生”。后来我随一支森林科学考察队去林区调查研究,通过一位生物学家对啄木鸟的介绍,和我自己对它的观察,我才真正认识到,“森林医生”这个称号,啄木鸟是当之无愧的。
啄木鸟每天都起得很早,起身后第一件事就是给树木“检查身体”。它用嘴将一棵棵树从根到梢笃笃地轻轻敲打一通,听听有没有空声。经验告诉它,敲打时如发出空声,树干里面一定有虫,就立刻“动手术”。它的嘴长而直,末端尖锐,不但能啄破树皮和腐败的树干,而且能啄开坚硬的木质部;它的舌骨很发达,包围着头骨,舌骨起着特殊的弹簧作用,能使细长的舌条伸缩自如;舌面富含黏液,能把树中昆虫的幼虫和虫卵粘住;舌端生有向后倒长的小钩,能钩取树中较大的昆虫。它的鼻孔上覆盖着保护性的刚毛,可以防止碎土屑飞入鼻孔。值得一提的是,它的操作路线也很科学,工作时总是围绕着树干螺旋式地向上攀登,这样既可避免重复劳动,又不会有所遗漏。啄木鸟就凭着这套完备的“医疗器材”和独特的“医术”,专门捕食危害树木的昆虫,保护树木健康地成长。
由于长期过着树栖生活,啄木鸟的翼变得既短又钝,不适于快飞和远翔,只能在林间通道或林中旷地作短距离滑翔,但是它的足趾却特点强劲有力,趾的排列也不像一般鸟类那样三趾向前,一趾向后,而变成二趾向前,二趾向后,而且具有锐利的钩爪,因此即使攀缘在笔直的树干上也不会滑落下来。此外,它的尾羽强韧坚直,羽轴特别粗硬,有弹性,可以当做支柱顶住身体,与两条岔开的腿形成一个“三足鼎立”之势,增加了悬立时的稳固性。
13.本文为什么将啄木鸟誉为“森林医生”?(2分)
14.文章开头引用谜语有什么作用?(2分)
15.文中说“它(啄木鸟)的操作路线也很科学”。请回答:啄木鸟工作时的操作路线是怎样的?为什么说这种操作路线是科学的?(3分)
16.文中划横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7.从节选的文字看,还不足以说明“‘森林医生’这个称号,啄木鸟是当之无愧的”,如果让你续写下文,你认为还应写进哪方面的内容?(3分)
E. 深圳中考语文一本通说明文阅读答案
一、精神栖身于茅屋
1、那些热爱精神事物的人;清贫的物质生活;一个热爱精神事物的人必定是淡然于物质的奢华的。 (答案摘自WJW)
2、不能。这句话将作者“安于清贫的生活”的观点与“苦行僧的哲学”区分开来,避免造成读者误解。使论证更加严密。同时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答案摘自WJW)
3、道理论证:补充论据示例:鸟翼上系上了黄金,这鸟便永不能再在天上翱翔了。(答案摘自WJW)
4、示例:追求更好的生活本无可厚非,但不能被无尽的物欲遮住了双眼,过于追求奢华,从而沦为物质的奴隶、精神的乞丐。我们应该追求更高的精神世界,过一种更有价值的生活 。(答案摘自WJW)
二、和谐明善
1、和谐是求善、显善更明善,只有明善才能赢得和谐、享受和谐,二者相辅相成。(答案摘自WJW)
2、道理论据 大量引用名言,有力地证明了“从古到今,人们对善都是倍加推崇、竭尽赞美,奋力追随、屡加发痒的”。或有力证明了“和谐明善,要义在扬”。(答案摘自WJW)
3、过渡作用 事例:谢言信为了一句誓言,几十年如一日照顾亡妻的父母和弟弟,这种善义之举令人称道。(答案摘自WJW)
4、“明善”不应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更应该落实到行动中,只要人人努力,献出一点善,这个世界定会变成一个充满和谐,和善,充满爱意的人间。(答案摘自WJW)
5、示例:(1)一短句为主,简明快捷,节奏感强。如“贵了不骄,富了不奢,谦以对人,虚以接物”。(2)句子多用排比。对偶等修饰手法,增强语言的气势,如“恶言恶语,难有和谐;刀枪相见,难觅和谐;你死我活,难见和谐。”(答案摘自WJW)
三、小议传统读书教育
1:传统读书教育是成功的 (答案摘自WJW)
2:④⑤⑥三段分别是从古人读书的方法和目的两个角度论证的。三段内容是递进关系。 (答案摘自WJW)
3:先提出“一个人读书怎么样,关键在读书习惯、读书能力和读书情趣的培养”的观点,然后指出孩童时期是一个人开发心智、引导情趣、培养习惯和技能的最佳年龄段,最后举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先生因童年受到良好的传统读书教育而一生勤奋读书的事例来印证自己的观点。 (答案摘自WJW)
四、现代人需常存敬畏之心
1、.现代人需要敬畏之心。(答案摘自WJW)
2.证明:“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敬畏感“这一观点。 (答案摘自WJW)
3、.示例一:在食品中添加有害物质牟利,危及消费者的健康。 示例二:在建筑工程中偷工减料,威胁人们生命安全。示例三:生活中有些人乱扔垃圾,污染环境,危害健康。 (答案摘自WJW)
4、大自然的智慧远远高于人类的智慧,人要对自然存在有敬畏之心。 (答案摘自WJW)
五、多一些宽容
1.论点是“多一些宽容”,(或“宽容是一种高尚的人格修养(答案摘自WJW)
2.例:互谅,因为只有双方的胸怀都很宽广,心胸不狭隘,才有可能做到;四者之间应该是逐层递进的关系,“互爱”的要求是最高的。(答案摘自WJW)
13.补充论述宽容与无原则的迁就、善恶兼容等的区别,使论述更严密,结构更完整。(答案摘自WJW)
14.自己想
15.自己想
六、奋斗的另一面
1.指的是“消极适应”(或:适应环境也是奋斗的组成部分)。(答案摘自WJW)
2.教授是以狮子、老虎、熊等猛兽为例,从反面举例论证了自己的观点,这样更具说服力,论证效果更佳。(或:狮子、老虎、熊等猛兽善于拼搏、厮杀而不会适应环境从而导致生存境况岌岌可危,教授通过这一事实告诉学生要学会适应环境,这是从反面举例,能更好地证明自己的观点。)(答案摘自WJW)
3.本题没有惟一答案,言之有理即可。示例:①同意。因为人生在世,既会有鲜花和掌声,也会有荆棘和坎坷。面对不同的人生境遇,我们都应该保持一种积极向上,勇往直前的精神,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②不同意。因为人生在世,总会遇到不同的机遇和挑战。面对挫折和不顺,我们不应盲目抗争,可在暂时的退让和消极适应中理性思考,积蓄力量,寻找机会再去拼搏,从而成为命运的主宰者。(答案摘自WJW)
4.示例:①司马迁忍受“宫刑”的耻辱,在狱中潜心创作了“史家之绝唱”《史记》。②越王勾践屈做“阶下囚”,卧薪尝胆,最终消灭了吴国。(答案摘自WJW)
七、年轻人也需要反省
1.年轻人更要善于反省 (答案摘自WJW)
2.①强调反省的重要 ②弓I出论题(答“引出论点”也可) ③作为论据论证论点
④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答案摘自WJW)
3.①自身所作所为 ②别人的经验教训 ③挫折和失败 (答案摘自WJW)
4.表明“取得同样的成功、避免同样的失误”是有可能但也不确定的结果,语言准确、严密 (答案摘自WJW)
{2}文学作品阅读
三、光阴里那些手绘的花朵
1、满怀激情张扬的青春个性。②活力四射的叛逆个性和独立自我。(答案摘自WJW)
2、示例:哇,那是多么美丽娇艳而又姿态万千的一朵朵山茶花。同学们都为之欣羡。(答案摘自WJW)
3、青春活力,有个性,聪明有才气,心灵手巧。(答案摘自WJW)
4、我认为同学们对手绘的喜爱是一种正当的兴趣爱好,无可厚非,应该加以引导而不是“压制”。 (答案摘自WJW)
四、彩蝶树
1、主要写了彩蝶树的花和叶;彩蝶树是极为寻常但又极为出色的一种树。(答案摘自WJW)
2、写法上:都使用拟人的手法描写了花盛开时的热闹。 内容上:选文侧重洋紫荆花的色彩种类多、次第开放;
《紫藤萝瀑布》则强调紫藤萝花开得繁盛欢快。(答案摘自WJW)
3、作者对失去朋友的惋惜。对亲人缅怀朋友的欣慰,与对眼前美好生活的珍惜。(答案摘自WJW)
4、丰富了文章内容;与下文相呼应,融为一体;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深化文章主题。(答案摘自WJW)
5、作者曾经有过与“童话”中的“朋友树”相似的经历,所以看到“朋友树”就想起了自己“生死与共,肝胆相
照”的战友。 (答案摘自WJW)
五、那一扇门
1.a、孤独苦闷(绝望自卑);b、萌生希望(看到希望);c、重拾信心(重启心门)(答案摘自WJW)
2.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人们对少年的提防和厌恶;用邻居对少年的态度反衬老人对少年的信任和帮助。(答案摘自WJW)
3.实指的"门":
①少年的家门:少年把自己关在家里的门;
②老人的家门:老人有意为少年未锁的那扇门。
虚指的门:
①少年的心门:少年因为自卑,将自己封闭起来,不敢与别人交往;或者:少年在老人的引导激励下,终于重启心
门,恢复了生活的信心。
②人们的信任之门:别人厌恶他、防范他,不再信任他,对他关起一扇门。或者:老人主动接近他,与他交往,巧妙为他打开的一扇信任之门、自信之门。(答案摘自WJW)
4.(1)主人公是"少年"。小说以"少年"的心理历程为线索,叙写了他痛改前非,最终走上正途的故事,表达了只要有改过自新的决心,勇敢地推开"那扇门",就能走向光明的主题,所以主人公是"少年"。(答案摘自WJW)
(2)主人公是"老人"。因为在别人远离、防范少年时,老人却主动接近他并给他信任;老人用智慧保护了少年的尊严,巧妙地重塑少年的自信。老人对少年的教育体现了他的智慧,所以"老人"是主人公。
(3)"少年"和"老人"都是主人公。没有少年的改过自新,没有老人的巧妙引导,就没有这个故事,"那扇门"是老人和少年合力打开的。所以,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他俩.
六、夜晚
1.静谧、安宁 、思乡 (答案摘自WJW)
2、示例:云彩是飘在蓝天上的一条彩带。(答案摘自WJW)
3.(1)不能。“筛下”比喻月光给人深刻地留下印象,程度比“落下”等来得深,且形象生动。 (答案摘自WJW)
(2)示例①:摘录:禾苗上飘摇的月光,溪流上跳动的月光,树林剪影里随着你前行而且同步轻移的月光,还有月光牵动着的虫鸣和蛙鸣,无时不在他们心头烙下时间的感觉。 写法妙处:在这句话中,作者用化静为动的手法,写出月光是活的,是有生命的,它们在溪流上跳动,在树林剪影里随着你同步轻移。 示例②:看月亮透过树荫筛下的满地光斑,闪闪烁烁,飘忽不定;听月光在树林里叮叮当当地飘落,在草坡上和湖面上哗啦哗啦地拥挤。写法妙处:在这句话中,作者用化静为动的手法,写出月光是有声音的,它们时而丁丁当当,时而哗啦哗啦,带我们进入了一个静谧、安宁的境界。 (答案摘自WJW)
4、明白盛夏之夜是一个谁都没看的地方. (答案摘自WJW)
5、对比、不想说(答案摘自WJW)
七、不可预知的奇迹
1、那道光、那只山鹰。(2)永不言弃(答案摘自WJW)
2、这是老人对年轻人的鼓励,激励他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要放弃自己的信念。(答案摘自WJW)
3、自己想
4、自己想
(3)说明文阅读
一、洁身自好的莲花
1.形象地点出说明对象的特征;引发读者阅读的兴趣。(答案摘自WJW)
2.叶面上的灰尘经雨水清洗能变得清洁干净。(答案摘自WJW)
3.①叶表面存在着非常复杂的多重纳米、微米级的超微结构。或:叶表面上有一些微小的蜡质颗粒,覆盖着无数的突包,每个突包的表面又布满了更细的绒毛,在突包间的凹陷部分充满着空气。
②莲叶上的水会在自身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形成球状,风吹动水珠在叶面上滚动时,水珠沾起叶面上的灰尘从上面高速滑落。(答案摘自WJW)
4.使得叶面不沾水滴,保持清洁;能防止病原体的入侵,不易生病。(答案摘自WJW)
二、奇特的“电子生物”
1、“电子生物”的重要用途有:① 执行搜寻任务;② 当“间谍”’。(答案摘自WJW)
2、因为“电子鼠”’很难达到隐形的目的,而昆虫除了体型小、不易被发现外,它们飞行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也是其他动物无法比拟的。(答案摘自WJW)
3、不久的将来”从时间上加以限制.说明时间不会太久远;“很可能”表示虽然现在还是一种推
测,但作者对昆虫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昆虫间谍”充满信心。这些词语的运用使语言表达更加准确。(答案摘自WJW)
4、能够抓住“严谨”' ‘一丝不苟”“勇于创新”(答案摘自WJW)
三、深层海水的利用
1、丰富; 营养丰富的食物 (答案摘自WJW)
2、储量大 、 营养丰富 和 细菌含量少 (答案摘自WJW)
3、列数字 ; 说明深层海水是一种奇妙的“绿色药品”(或:说明用深层海水治疗先天过敏性皮炎疗效良好) (答案摘自WJW)
4、C(答案摘自WJW)
四、我们的家园怎么了
1.温室效应在物理学上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而产生的保温效应。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答案摘自WJW)
2、① ② ③‖④‖⑤(答案摘自WJW)
3、不能。他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答案摘自WJW)
4、少开车。多做公共交通工具,不乱扔垃圾,一纸两用等(答案摘自WJW)
五、高明的大自然
1、不能。 “差不多”一词说明了那些浮游生物吸收海洋中的碳接近三分之二(或不到三分之二),体现了说明
文语言的准确性。如果删去,就说明达到了三分之二,与实际情况不符。
2、(1)不仅坚如磐石,而且还具有自我修复功能;(2)利用喷气原理飞行(答案摘自WJW)
3、(1)总——分——总;(2)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
F.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组课文是说明文吗
对,是说明文
G. 四年级语文里所有的说明文有哪些
我是五年级的,基本上鲸那一单元都是。
H. 人教版 小学三、四年级语文说明文有哪些篇目
三年级
《花钟》
《赵州桥》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太阳》
《月球之谜 》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果园机器人》
四年级
《长城》
《颐和园》
《秦兵马俑》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蝙蝠和雷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