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语文 > 小学语文音乐

小学语文音乐

发布时间:2021-01-17 19:42:08

Ⅰ 请问小学语文课如何选择音乐

今天,我们省领雁语文班举行了一场小学语文教学热点问题论坛活动。我有幸上台发言。在发言中,一段关于“语文公开课如何选择音乐”的感想得到大家的一致称赞。现将其整理如下:音乐是语文课堂上一种特殊的“补充”,也是一种“特殊媒介”。音乐是人类的第二种语言,语文课离不开音乐。许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有了音乐一下子就沟通好了。以前我找音乐就是凭感觉,感觉对了,就是它。但这段时间我的想法有所改变。一、 选择音乐要考虑音乐的背景每一篇课文都有背景资料。其实,音乐也有。当这两样事物背景相统一时,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最近我在湖师附小听了孟丽老师上的一堂古诗教学课《牧童》。她课上采用的音乐是笛子独奏《小放牛》。这首曲子是描述牧童放牛时的那种闲趣,无忧无虑的,轻松自在的情景。听起来声音非常干净,不像笛子名曲《姑苏行》《牧民新歌》等听那么热闹花哨。因为这首曲子只用了最基本的打音、单吐、双吐等技巧。牧童的世界是非常简单、纯洁的,这与诗歌《牧童》表现的意境不谋而合。所以这首曲子与之相配,天衣无缝。长兴实验二小吴海燕老师执教四年级课文《麦哨》时选用的音乐是钢琴曲《牧童之歌》。其实这首曲子在我们中师器乐课本上有的,可能大家都弹过。这是一首复调的曲子,左右手都有旋律。有时以左手旋律为主,有时以右手旋律为主。听起来你追我赶,忽远忽近,你呼我应,表现出一种轻快、惬意的感觉,有种田园生活的意趣。这与课文《麦哨》的表现的那种意境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吴海燕老师选择这首曲子定然也是深思熟虑过的。所以,在选择音乐时,尽量了解音乐的背景,它会让你节约时间,更有可能让你的课出彩。二、选择音乐要把握基调再谈《冬阳》,这篇文章的基调是一种平淡的、回忆式的,读起来能让人的心一下子安静下来,肖绍国老师是怎么选音乐的呢?他选择的是禅乐,禅思空灵的音乐。这样的音乐能净化人的心灵,让人抛却一切烦恼、忧伤,静静地徜徉在一个干净松弛的世界里。效果如何,昨天大家也体会到了,小女孩的那美妙的朗读,能脱离音乐的衬托吗?另外,抒情的音乐与忧伤的音乐还是要仔细分辨,否则会弄巧成拙的。三、选择音乐要考虑乐器的特点每种乐器的音色和演奏技巧都决定了它的特点。如竖琴是悠远的,二胡是带有一点忧伤的,钢琴是抒情的等等。所以选择时要慎重考虑。我县一位名师执教《庐山云雾》的“雾来时,风起云涌……”一段时,是怎样挑选音乐的呢?哪一种乐器演奏起来能给人带来排山倒海的气势,而又不失美的感觉呢?古筝!古筝演奏技法中那种连绵不断的,一浪高似一浪的琶音和摇指就能。所以多年过去了,那堂课依然为我们津津乐道。

Ⅱ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引入音乐元素

《小学语文新课标》对于义务教育理念进行优化改革,注重学生心智、能力的共同发展。作为内教师,容应当针对学生情感体验与素质提升,更加深入地结合多元化辅助手段充实课堂,使学生充分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本文以音乐元素引入课堂为例,对音乐元素于语文课堂教学的辅助性进行浅析。

Ⅲ 适合小学语文教学的煽情的音乐有哪些

友情地久天长,long long ago,都不错,希望对你有用

Ⅳ 如何让小学语文充满音乐氛围

如何让小学音乐课充满活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也一步步深入我们的日常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应围绕本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因此,在课程改革的今天,音乐教学中选择“快乐教学”作为突破口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一、教师首先要具备良好的人格魅力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首先,教师要努力加强自身人格修养,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塑造强大的人格魅力,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感召、带动和影响学生,使学生的创新人格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即为“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学中,对课堂上个别学生可能出现的“捣蛋”行为,要冷静对待,保持情绪稳定,努力营造上课期间融洽而和谐的教学氛围.同时在课后要及时有针对性地主动找到学生谈心、交心,理性批评并纠正个别学生的不良行为,充分展现教师的人格魅力。其次,教师应主动将自己的为人处事和言谈举止置于学生的监督之下,做到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二、小学音乐课中的意境教学
在大量的随堂听课和观摩听课活动中,经常能听到老师们这样的评论:“这堂课比较有意境”。“这堂课把我们带到美的意境中去了”。“听了学生的歌唱,使我们身临其境”。“这堂课如果在歌曲的艺术处理上再细些,则意境可能会更深些。”……。可见,小学音乐课的意境教学正在受到广大音乐教师的关注,从许多报刊杂志上发表的有关小学音乐课意境教学的心得体会文章中,也可以看到,小学音乐课的意境教学正在成为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我国音乐理论家修海林认为:音乐意境“既产生于音乐家对对象的审美感觉中,又存在于音乐的表现中。自然,音乐的审美也势必要求体验到这一意境,这时意境即是客体的主体化,也是主体的对象化,意境是审美意象性活动的产物”。小学音乐课堂内的音乐意境,存在于音乐教师的音乐表现和学生音乐审美体验的自始至终。没有教师主动的音乐表现,就没有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就没有小学音乐课的意境教学。
小学音乐课的意境教学大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挖掘教材的意境因素
教师应当认真分析教材内歌曲的歌词、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乐表现记号、情感标记等,以充分发掘教材的音乐意境因素,并运用它来为意境教学服务。
2、用语言来描述意境
教师在用音乐语言构筑音乐意境后,还必须及时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用口头语言来描述音乐意境。如:在上音乐欣赏课《彼得与狼》时,先让学生听这个交响童话的音乐,在学生随着音乐旋律的发展渐入佳境后,又及时启发学生想象,用自己的话来描述它,在此基础上,简要概括出在这个交响童话故事中猫的馋嘴与狡猾,小鸟的机灵活泼,鸭子的愚蠢笨拙,狼的阴险、毒辣,彼得的机智勇敢,老爷爷的善良、可亲等音乐形象,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交响童话音乐的艺术魅力。
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在进入音乐意境后,必然会对音乐的旋律织体、和声节奏赞叹不绝,激动万分,并有一种急于表述的激情。这时,教师就应当因势利导,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艺术感受。尽管他们往往辞不达意,但教师还是应当给予鼓励,并在此基础上作出总结性的画龙点睛式的意境表述,这将有助于意境教学的深化。
3、用形体来表现意境
首先,教师应当运用自己富有表情的形体动作来表现音乐意境。如:在为学生演奏《码头工人歌》的时候,教师可以用沉稳的演奏姿势,痛苦而愤怒的脸部表情,来表现受尽煎熬的码头工人挣扎反抗的情景。
其次,教师应当组织学生用形体动作来表现音乐意境。如在教学《走啊走》这首歌时,积极启发学生创编了老大爷、小朋友、解放军走路的形体动作,在教师富于表情的钢琴伴奏下,学生兴致勃勃地表演了各具个性的老大爷、小朋友、解放军走路的情景。
音乐意境的形体表现,应以教师为主导,在组织学生的积极参与中,促使意境教学的直观形象化。
三、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激发学习兴趣学生在学校学爿的时间是有限的.要想在有限的时问内让学生学到尽町能多的知识,教师就耍多想办法、多出点子。例如,我在引导学生欣赏“钟表占”时,他们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为他们对钟表的表象认识比较清楚:但是在欣赏歌曲“金孔雀轻轻跳”时,对“孔雀开屏河边走.傣家竹楼彩虹绕”的认识就不容易了,因为有的学生町能头脑中没有傣家村寨风光的景象,不知道傣家竹楼的模样,也没有看见孔雀开屏怎么美,也就很难通过联想体会音乐之美。在实际生活中,学生不能事事都亲身经历,所以在教学时,我经常运用各种手段(图画、幺J灯、录音、多媒体等)丰富学生的感性材料,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改善评价方式
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每一次所提出的问题或同答问题,都足建立自信心的良好时机。因此,教师耍在评价中精心呵护他们的自尊心.增强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常用“送星星”等方式对孩子进行评价与鼓励,让他们在“数星星”所带来的快乐而自豪的心理体验巾产生对学习的信心。在唱歌表演课“小青蛙找家”的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学会了歌曲后,我让他们分小组自创编动作并戴上头饰表演,同时引导学生对自己和同伴进行评价。在评价中不免会仃学生说某某小朋友动作编得不好,歌唱得不好听或足跳舞不好看,这时我就会让他们互相帮助.并对愿意帮助别人的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如奖励一朵小红花、一个表示爱心的节果等,让这个学生看到他自身的价伉,也培养了其他学生学会关心他人的良好品质。然后也有一些会夸自己表现如何如何好的学生.对于这些学生我一面赞扬他们大H开表演的精神,另一方面又引导他们向别的同学心学习.帮助其形成席心好学的学习习惯。总之,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使每个学生时刻都感受到教师在关注着他、期望着他.使学生能体验到愉快、满足的情绪,促使其养成良好的性格。

Ⅳ 小学语文书上的歌曲

《长江之歌》已被收入小学冀教版语文六年级第一学期第一课(2009年修订本),北师大版第11册第三单元第一课,现在小学冀教版第11册的第一课也有了这篇课文——即将毕业的小学生们,都会学习这一篇课文,领略长江的迷人风采。江苏教育出版社对《长江之歌》进行了修改,使文体更简洁。下面是修改后的歌词:
你从雪山走来,
春潮是你的风采。
你向东海奔去,
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
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
挽起高山大海。
我们赞美长江,
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
你有母亲的情怀。
你从远古走来,
巨浪荡涤着尘埃。
你向未来奔去,
涛声回荡在天外。
你用纯洁的清泉,
灌溉花的国土。
你用磅礴的力量,
推动新的时代。
我们赞美长江,
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
你有母亲的情怀。
作者写文章时豪情满怀;诗词中的“你”指长江,把“长江”比喻成母亲,富有诗意。
第一段主要从地理特点的角度描写长江,歌颂她一泻千里、滋润两岸的气概。
第二段主要从时空的角度描写长江,赋予长江一种象征意义:永远充满青春活力,永远向前发展。
《长江之歌》赞美长江的雄伟壮观,表达作者对长江的热爱与依恋。

Ⅵ 小学语文上课课件有哪些比较适合的音乐

班得瑞和神秘园都很不错!建议再下个眼泪什么的,悲伤点的更能烘托气氛!

Ⅶ 小学语文《听听 秋的声音》 朗诵配乐

朗诵《听听 秋的声音》的配乐如下:

1、《秋日私语》原名:A comme amour(法语),曲名意为如情似爱;中文名称又叫《秋的喁语》。是法国作曲家保罗·塞内维尔和奥立佛·图森,他们是法国达芬唱片公司(Delpnine)两个负责人,也是著名作曲家,曲是他们两个写的,理查德·克莱得曼是原演奏者。

2、《夜之和谐》超技练习曲11号,又名“黄昏的和谐”。李斯特超技练习曲中最有名的一首。一开始比较慢,象要诉说一件事。然后却突然沉默不语,只是用最激烈最高级的音乐来倾诉。这是整个超级练习曲的最高潮,是听觉上的最高享受。

3、《降E大调夜曲》是肖邦夜曲中最脍炙人口的一首,也是最明朗的一首,作品的风格明显地流露出传统夜曲的痕迹。这首夜曲具有典型的肖邦早期作品的风格,平易优美、 饱含诗意, 可见此时的肖邦已无愧于"钢琴诗人"这个雅号。

4、《G大调第四钢琴协奏曲第二章》流畅的行板。此乐章带给人喜出望外的感觉,并跟庞大的钢琴及乐团构成强烈对比。一般而言,第二乐章皆是独奏及乐团安份合作,且又是较为内敛含蓄的,此乐章跟传统可谓大相迳庭。贝多芬亦曾以油画当中底比斯女皇之遭遇为该乐章之副题材。5、《雨的印记》这首曲子出自韩国最擅长描绘爱情的音乐家李闰珉(YIRUMA)之手,写这首歌的时候,是在一个星星满天的夜晚,忽然间一场雨,让YIRUMA有感而发写下Kiss The Rain这首曲子。

Ⅷ 推荐一下适合朗读时候的背景音乐,是小学课文朗读的。

推荐你听听班得瑞的全系列纯音乐,很多都是你听过的,广告啦,电视啦,广播啦都有放过

阅读全文

与小学语文音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