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五年级下册词语手册第14课词语有哪些要完整的
语文书五年级下册复14课《再见了制,亲人》词语解释
战役:在一定方向和一定时间内进行的一系列战斗。
打糕:朝鲜人民喜爱的一种食品,由糯米等做成。
硝烟:炸药爆炸后产生的烟雾。也指战争
阿妈妮:朝鲜语,相当于中国的“妈妈、姨妈”
阻击战:以防御手段阻止敌人的战斗。
同归于尽:指一同走向死亡或毁灭。
噩耗:指亲近或敬爱的人死亡的消息。
雪中送炭:比喻在别人急需时及时给予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鼓励。
金达莱花:意为映山红
❷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生字拼音和组词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的生字词语加拼音和组词
第五课
生字
拼音
组词
蓑
suō
蓑衣
蓑笠专
遮属
zhē
遮蔽
遮住
遮盖
遮羞
醉
zuì
醉酒
醉态
醉汉
沉醉
媚
mâi
媚外
媚骨
妩媚
明媚
锄
chú
锄头
锄地
锄草
铁锄
剥
bāo
剥皮
剥掉
bō
剥削
剥夺
❸ 五年级下册语文书第14课生字 要组词 人教版的书
咆(咆哮)(咆哮如雷)
哮(咆哮)(哮喘)
疯(疯子)(装疯)(内发疯)
狞(狞笑)容(狞恶)(狰狞)
淌(淌水)(淌汗)(淌血)
肆(放肆)(肆行)(肆意妄为)
揪(揪住)(揪着)(揪心)
豹(豹子)(云豹)(金钱豹)
瞪(瞪眼)(瞪着)(瞪圆)
呻(呻吟)(无病呻吟)
膛(炉膛)(枪膛)(开膛)
搀(搀扶)(搀和)(搀水)
祭(祭奠)(祭文)(祭灶)
奠(祭奠)(奠都)(奠仪)
❹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课文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有一次,父亲带着我,爬上教堂高高的塔顶。脚底下,星罗棋布的村庄环抱着罗马,如蛛网般交叉的街道,一条条通往城市广场。
“好好瞧瞧吧,亲爱的孩子,”爸爸和蔼地说,“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一样,假如你发现走这条路不能到达目的地的话,就可以走另一条路试试!”
此后,我一直把父亲的教导记在心间。
❺ 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4课有什么四字词
星罗棋布、极为巧妙、眼前一亮、大喜过望、垂头丧气、心灵手巧、源源不断、与众不同、络绎不绝、受用不尽
❻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4课词语解释
什么词语
❼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四字词语
偶素五年级滴~人教版的吗?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源源不断,络绎不绝,心灵手巧,星罗棋布,大喜过望,眼前一亮,与众不同,受用不尽。我不按顺序哦
❽ 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4课词语
战役 封锁 暂时 硝烟 情谊 噩耗 刚强 大嫂 篮子 咆哮 狂奔 狞笑 拥戴内 清瘦 沙哑 放肆 豹子 呻吟 胸膛容 搀扶 祭奠 乱哄哄 雪中送炭 同归于尽 深情厚谊 势不可当 跌跌撞撞 颧骨 两鬓 斑白 搪瓷 严厉 收剑 疙瘩 粗糙 抽噎 红锈 下旬 募捐 水泵 放弃 筹齐 颠簸 节奏 簇拥 宿营地 青稞面 喜出望外 热气腾腾 无边无涯 昏迷不醒 奄奄一息 迫不及待 辛辛苦苦 一声不吭
❾ 5年级上册语文书14课生字组词
嗡weng
鹿lu
骏jun
鹰ying
潺chan
脂
婴ying
眷juan
选自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人教版: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嗡嗡
小鹿
骏马
雄鹰
潺潺
脂肪
婴儿
眷恋
❿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书第14课的教案
再见了亲人教师教案
学会本课5个生字及12个新词。
2、仿照课文第一、二、三自然段写一段话。
3、朗读课文能比较准确地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
4、将参观活动与理解课文内容结合起来,了解中朝人民的友谊是鲜血凝成的,比山还高,比海还深,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精神的感染。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能比较准确地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
2、将参观活动与问题结合起来,了解中朝人民的友谊是鲜血凝成的,比山还高,比海
还深,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精神的感染。
教学难点:朗读课文能比较准确地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录像带,文字投影片。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理清层次,交流参观内容及感受,质疑。
教学过程:
一、 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 自读课文,划出生字。
2、 看生字表,查字典学习生字。
3、 小组交流,如何记住字形,了解字义。
4、 课堂交流。
注意字形:比较"谦""歉"。
注意读音:"谊"读yi不读yi。
多音字:"泊"组词:"泊船""血泊"。
二、 老师范读,激情;学生读课文,理清层次。
三、 小组活动:交流参观"抗美援朝展"后的内容和感受。
四、 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认真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 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中朝人民的友谊是鲜血凝成的,比山还高,比海还深,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精神的感染。
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仿照课文第一、二、三自然段写一段话。
一、 揭示题目,导入新课。
1、 交流感受。
导语: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再见了亲人。为了更好地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
我们参观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五十周年展览。谁愿意用一句话来概括自
己参观的感受。
学生发言。
2、 解释题目,导入新课。
提问:上节课同学们初读了课文,谁能结合查阅的资料及参观的内容谈谈对课题的理
解。
学生发言。教师板书:中国人民志愿军----朝鲜人民
小结。援朝八年中,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朝夕相处,生死与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课文真实地再现了1958年志愿军奉命凯旋回国时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
人场面。
二、 学习叙事部分。
过渡语:请同学们打开书,按照思考题进行自学。
1、 出示思考题,学生个人自学。
默读课文,结合文中几件典型事例思考:1、 志愿军战士为什么称朝鲜人民为亲人?2、 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 课堂交流,老师点拨。
抓住"雪中送炭"、"惟一"、"同归于尽"、"血泊"等关键词语进行理解。
体会到中朝两国人民的深情厚意是鲜血凝成的。
板书:深情厚谊 鲜血凝成
3、 提问:是呀,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为了志愿军战士,朝鲜大娘、小金花、大嫂可以
超越国籍,不顾惜自己的身体,不顾惜亲人的生命。她们为什么能为志愿军付出
这样高的代价呢?请同学们结合参观的内容谈一谈。
学生结合参观的内容,简介杨根思、毛岸英、罗盛教等志愿军战士的事迹,说明志愿军
为了朝鲜人民同样付出了血的代价。
4、 小结:为了朝鲜人民,无数志愿军战士牺牲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把鲜血洒在朝鲜这片国
土上。所以说中朝人民的友谊是鲜血凝成的。这是人世间最崇高,最珍贵的情谊。
5、 指导朗读。
(1) 想一想,志愿军战士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追述这些历历在目、催人泪下的感人事迹的? (感激、感动、赞美、激动)
(2) 请选择自己体会最深,最受感动的事例来朗读。注意表达你体会到的思想感情。
学生个人练习朗读。
三、 学习抒情部分。
1、 提问、思考:现在志愿军就要同这些朝鲜亲人分别了,此时此刻,他们是怎样抒发自
己那依依惜别之情呢?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来读一读,想想怎样读出
句子中的感情。
学生个人自由读。
作者:61.144.119.* 2005-5-15 11:33 回复此发言
--------------------------------------------------------------------------------
2 再见了亲人教师教案
2、 学生评读。
注意:(1)体会与大娘告别时的不舍之情,对小金花的疼爱、不放心,对大嫂的不忍
心。
(2)体会反问句的作用。
3、 师述:下面我们把叙事与抒情连起来读。请选择自己体会最深的一个自然段朗读,注
意表达出志愿军的思想感情。
老师范读,学生个人读,指名读。
四、 学习最后三个自然段。
1、 导语。战士即将启程,列车就要开动。每望一眼亲人的面孔,便引起难忘的回忆,每
告别一句,泪水便会涌出。我们的战士是在泪雨里,情海中前进。请同学们亲
眼看一看当时的送行场面。
2、 看录像。
3、 导读:这是一个激动人心、充满留恋之情的场面。此时车内车外,人们洒泪道别,两
国人民是在捧着一颗颗赤诚的心向最亲最爱的人告别呀!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
读最后三段课文,体会这种感情。
学生个人练习朗读。
4、 师生共读。
师:战士们登上了列车,望着慈祥的老妈妈,刚强可爱的小金花,架着双拐的大嫂,
望着这些可敬可爱的亲人,望着这片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志愿军从心底里发出
了喊声:
生: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
师:汽笛响了,列车开始启动。紧紧拉着的手松开了,列车前行,亲人向后退去。战士
们多想再看他们一眼呀!于是,他们只好请求隆隆前进的列车:
生:列车呀,请开得慢一点,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
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师:然而,列车飞快地向前驶去,亲人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战士们只好挥起手,大声
呼喊着:
生: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5、小结:列车开走了,然而中朝两国人民的心永远连在一起。正如金日成首相所说的"中
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人民之间结成的深厚友谊将永远留在朝鲜人民子子孙孙的
心中。"
(出示投影)
五、仿写。
1、 总结写法:课文学完了,这篇充满深情的抒情散文深深地打动了我们的心。那么作者
是怎样歌颂情,表达情的呢?
学生回答 板书:叙事 抒情 第二人称
2、 仿写。
师:同学们,我们将要毕业,想象一下,当你与共同学习、生活了六年的同学、老师
告别时,你的心情会怎样?
学生回答(不舍)
师:昨天老师让大家回忆发生在自己与同学、老师之间的一件件往事。请你选择其中
一件最让你感动的事例,仿照课文前三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歌颂同学情,师
生情,并表达自己的感情。可以先抒情再叙事,也可以先叙事再抒情,水平高的
可以先抒情后叙事再抒情。
学生习作。
3、 读、评、改。
五、 布置作业。(出示投影片)
必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选做:
(1) 结合展览和课文内容创作一期自画报或根据课文内容画一幅画或连环画,表现
中朝两国人民的友情。
(2) 给文中的一位朝鲜亲人写一封信,表达自己的感动之情。
(3) 创作一首小诗歌颂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
(4) 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17、再见了,亲人 抒情散文:
深情厚谊 叙事
鲜血凝成 抒情
第二人称
中国人民志愿军 ――――――― 朝鲜人民
[打印] [关闭]
作者:61.144.119.* 2005-5-15 11:33 回复此发言
--------------------------------------------------------------------------------
3 回复:再见了亲人教师教案
《再见了,亲人》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时,揭示题意
1、导语。激情描述“离别”情景。
2、变换课题句式。读中领会:同样的意思,为什么要这样说?
引导比较体会“深情”。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发展目标,感知内容。
学习这篇课文,要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去体会志愿军战士与朝
鲜人民之间的这种深情厚谊。在体会过程中,可着重从作者所描叙的情景与事情两方面去细心阅读,深入思考。
2、尝试阅读1——2节。
(1)边读边想,分清情景与事情,作上记号。
(2)交流、讨论后补词概括,完成练习一:怎样的情景?(难
以离别)怎样的事情?(难以忘怀)
三、深入阅读,感受“离”情
1、自读第1节,从哪些词句中读懂“难以离别”?
2、交流中,引导注意语气的朗读,读得别更难,情更深。试读、
指读。
3、再读2、3节,读懂小金花、大嫂与志愿军战士的离情别意。
4、启思:在依依不舍中,又为什么一再请求“请回去吧”?
四、回复课题,深入发现
1、过渡语:列车西去,呼唤不断。这是多么催人泪下的离别场
面啊!但离别的仅仅是三位“亲人”吗?
2、交流讨论小结:这一声“再见了,亲人,”是志愿军战士在
向全体朝鲜人民告别,是向朝夕相处、并肩战斗了整整八年的朝鲜亲人们告别啊!齐读课题。
第二课时
一、过渡导人,概括“往事”
1、导入:往事越难忘,情谊越深厚,离别才这样难舍难分。
2、轻读课文,完成练习二:用“谁为了……而结果……”句式
概括每件事情。
二、展开发现,深究讨论
1、细读大娘“送打糕”、“救伤员”,哪些词语集中体现了情谊
之深,令人难忘?
2、交流中读句。
3、指导认识反问句及其朗读训练。
4、继续阅读、讨论、体会小金花、大嫂所经历往事的生死之情,
并指明朗读。
三、移情体验,深化题意
1、过渡语:是啊,这是一份份以生命和鲜血为代价的情意,如
果你是被大娘从敌机下救出的伤员,如果你是被小金花妈妈用生命换来的老王,如果你是吃过大嫂亲手挖来野菜的志愿军战士,那么在这离别的时刻,还会怎样对这些朝鲜亲人们说?
2、引读四、五节。
3、再读,引导学生深层理解“洒过鲜血的土地”的意思(鲜血
同洒、生死与共、鲜血凝成友谊。)
4、把“亲人”与“土地”联系起来,读一读,想一想,你对这
课题又发现了什么?(不是亲人,胜如亲人。“再见了,亲人”这是中朝两国人民的共同心声。)
5、带着对“亲人”,对“土地”的这份感受,读课文结束句,
又有什么发现?(友谊世代长传,心永相连)
四、交流评价,总结学习。
参考资料:http://tieba..com/f?kz=16320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