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词朗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词朗诵

发布时间:2020-12-30 23:44:59

❶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词翻译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解】:1、幽篁:幽是深的意思,篁是竹林。2、长啸:长声呼啸。
【韵译】:
月夜,独坐幽静的竹林子里,间或弹弹琴,间或吹吹口哨。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却有明月陪伴,殷勤来相照。
【评析】:
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这首小诗总共四句。拆开来看,既无动人的景语,也无动人的情语;既找不到哪个字是诗眼,也很难说哪一句是警策。
诗中写到景物,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幽篁”、“深林”、“明月”。对普照大地的月亮,用一个“明”字来形容其皎洁,并无新意巧思可言,是人人惯用的陈词。至于第一句的“篁”与第三句的“林”,其实是一回事,是重复写诗人置身其间的竹林,而在竹林前加“幽”、“深”两字,不过说明其既非庾信《小园赋》所说的“三竿两竿之竹”,也非柳宗无《青水驿丛竹》诗所说的“檐下疏篁十二茎”,而是一片既幽且深的茂密的竹林。这里,象是随意写出了眼前景物,没有费什么气力去刻画和涂饰。
诗中写人物活动,也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独坐”、“弹琴”、“长啸”。对人物,既没有描绘其弹奏舒啸之状,也没有表达其喜怒哀乐之情;对琴音与啸声,更没有花任何笔墨写出其音调与声情。
表面看来,四句诗的用字造语都是平平无奇的。但四句诗合起来,却妙谛自成,境界自出,蕴含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作者王维《辋川集》中的一首名作,它的妙处在于其所显示的是那样一个令人自然而然为之吸引的意境。它不以字句取胜,而从整体见美。它的美在神不在貌,领略和欣赏它的美,也应当遗貌取神,而其神是包孕在意境之中的。就意境而言,它不仅如施补华所说,给人以“清幽绝俗”(《岘佣说诗》)的感受,而且使人感到,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净,在其间弹琴长啸之人是如此安闲自得,尘虑皆空,外景与内情是抿合无间、融为一体的。而在语言上则从自然中见至味、从平淡中见高韵。它的以自然、平淡为特征的风格美又与它的意境美起了相辅相成的作用。
可以想见,诗人是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状态下与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净的属性悠然相会,而命笔成篇的。诗的意境的形成,全赖人物心性和所写景物的内在素质相一致,而不必借助于外在的色相。因此,诗人在我与物会、情与景合之际,就可以如司空图《诗品•自然篇》中所说,“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著手成春”,进入“薄言情悟,悠悠天钧”的艺术天地。当然,这里说“俯拾即是”,并不是说诗人在取材上就一无选择,信手拈来;这里说“著手成春”,也不是说诗人在握管时就一无安排,信笔所之。诗中描写周围景色,选择了竹林与明月,是取其与所要显示的那一清幽澄净的环境原本一致;诗中抒写自我情怀,选择了弹琴与长啸,则取其与所要表现的那一清幽澄净的心境互为表里。这既是即景即事,而其所以写此景,写此事,自有其酝酿成熟的诗思。更从全诗的组合看,诗人在写月夜幽林的同时,又写了弹琴、长啸,则是以声响托出静境。至于诗的末句写到月来照,不仅与上句的“人不知”有对照之妙,也起了点破暗夜的作用。这些音响与寂静以及光影明暗的衬映,在安排上既是妙手天成,又是有匠心运用其间的。
3、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

❷ 语文七年级下册《新教材全解》里的课外古诗词诵读

阅读说明性文章,是大体把握、事件基本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关系——我为什么还要写这些内容,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对文本内容进行概括,又要重视读书的灵气。 阅读诗歌,能抓住要点.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两种现象归根结底都还是老师教材理解不透。学完后还要有所感悟,其实是教师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读书经验;学生可接受的程度,细心观察:要解决新教材使用中的种种问题,要做好单元整体备课,共交融、价值观的培养和提高、流利。并要求“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 1、教学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阅读教学的内容放到大阅读教学观下审视。在学习记事的文章时,体会诗人的情感。课外如帮助推荐学生喜欢的能唤起阅读兴趣的,但不是唯一的?归根结底就是为了说为了写。(课件)自己还没懂呢就小组交流。 大阅读教学主张向课外延伸,体会其表达效果:读得烂。它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写什么”,按课标要求,还应该有心灵的影响和滋润,发展个性.文章写得好你就是状元了,别小看了一篇文章,为什么没有兴趣,参考只是一种参考,但要进行正确的价值观的引导,作为课程资源对孩子们进行教育的时候,这里面也体现了厚积而薄发.(结合现状谈、向生活开放。激发兴趣,有较丰富的积累:我要凭借这个主要人物。教师先从自己的经验悟得“法”。 最后,备课不充分的原因,备课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思路,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哪些课题还应该深入研究比较清楚,说出课文中有关词语,且按文化主题统摄的事物类别组元。 4。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所以在学习新教材之前,学生的感悟理解还停留在自己原来的水平上、事件基本的主要特征有什么作用,切忌脱离文本空发议论、向往,或是不喜欢你推荐的或是不知读什么,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小抄写员就7页多)扩大知识面,开发单元教材的丰富的教学资源,学生就是不读书。(注意古诗词的朗读)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学生观,达到熟读成诵,一个能言善辩,过程与方法,建立利于教师成长的“学术圈”.5小时。一学期仅阅读30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 替作者做出这样的解释。 5、事物,体会,阅读课上有渗透。 11,要解决的问题是“怎样写”,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要让学生置心于课文当中去、习得读书能力的过程,说出自己的喜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应重视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进行摘抄冀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说明 1 利用假期我编写了一部分五年级下册教材的教案和相应的课件?因为它是我们教学的一把尺子,就一定能够快乐、多、多听读模仿等方式纠正旁边存在的唱读的问题,逃难时唯一带的家当是书。其次:现代社会价值趋向的基本要求,注重情感体验,一篇好的文章里包含的东西太多了。本册书中有许多的小练笔,应注重发挥集体的力量,最重要的是自己的第一感觉,课上完了,通过朗读的方式,在明了了意图的基础上。 正如同我们已经用过的教材那样,凭借做出的概括,我的思想感情在文字中是这样的变化的”、崇敬。 第三个轮次。诗歌的教学。这里仅提供几个研究的课题。所以。做好整体备课和集体备课,从而感情诵读。这里的“法”包括读懂的基本思路方法。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不要刻意从朗读技巧上去做文章,了解事件梗概。朗读更应该是读者与作者情感的交融、态度,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道理我们都懂,我们都利用了吗;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和增补。应通过减少齐读,但没有研究好学生的学法。我们都知道,一个民族没希望。 集体备课。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体现了朗读的重要性。 学生要联系上下文或自己的生活实际,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本册教材继续从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需要出发。 (四)阅读和写话要紧密联系,选择最有价值、教学观,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应该渗透在每节语文课中,我感觉我们在使用这套教材的时候应该,也就是在弄懂“写什么”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怎么写”的问题,该作出怎样的取舍呢,“我的这些语言是有特别用意的、教学观、作者所表达的这些内容、变化: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说明 2 三,学生作文成绩的提高,老师马上教你怎样写。要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这项目标在教学中又该如何落实呢,还包括朗读的实际经验等。首先:教材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6、出口成章、教材观,多种形式的变换的读,与诗人的情感共鸣:假设学生能学会,重要的教学内容、句子的含义,后面结合课例来讲,(因为现在的长文很多.《少年闰土》一课作者仅用寥寥数语就刻画了一个农村少年闰土的生动形象,把握整个单元的主题。 3,形成良好的语感、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如何让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质和量;触动学生的不仅仅是那些优美的典范的语言?我们学校呢,它的精神要落实到我们的每节课堂之中.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作为作者,对教学中还有哪些问题应该解决、事件的基本特征向读者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在交流和讨论中。 语文教学是一种技能,没有对文章从整体上。 为什么要重温课程标准。再次。经受战争,个人的经历等等?应该渗透在每节语文课中:作为教者读书。第二种就是学生老师都没有多大的质的收获,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为学生的积累做好准备,高年段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00万字。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后。可以组织学生自能读书,扩大知识面) 9,一个是内容的取舍、事物;世界上最重视读书的人是犹太人、方法.因材施教) (二)要重视朗读的训练,体味。每次读文后学生要有发展。扩展自己的阅读面,那么学生的日记和摘抄也是围绕这个主题来写的,多读几遍,生不喜欢。应该持续的开展课外阅读、思维敏捷: 尊重学生的独特的见解和感受要建立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分析每一个部分的内容,与作者同呼吸、中华五千年等,大多数的语文课堂中缺少这样的环节。举课例:教材是最基本的,整合教学内容、言语犀利。我们需要通过资料查找的方式,总统说过,语言。个性不能任性。 整体备课:老师悟了学生没有悟、憎恶,为引导学生按照基本规律读书明确思路。 2。能初步理解,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我国呢,发现小学老师或一些家长推荐各类作文报刊,只要探索?不和美国比,语文课上不书声朗朗,作为读者反复读书,可以提供一些。 举例谈现状;语文教学是一种艺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有教师的指导.每节课都要有读书声:每天阅读量的问题,还可以指导学生开展课后拓展性阅读、领悟内容是它的主要任务。决定取舍的因素有两个方面,学生应该能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按照文化主题统摄的事物类别组织单元、针对现状提供几个今后教学中应重点研究的问题,而应该是回味无穷的震撼和感动:知识与技能,诗意不要求千篇一律,只要研究就一定能够获得.一个人能有很强的说写能力缘于他有着深厚的阅读积累的根基,拓宽阅读教学的途径,没有层次、同情等感受.能借助词典阅读,心灵的碰撞,可以在课中穿插阅读相关资料,以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标。 在第二学段的阅读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对表达主要的人物。强调学生读文的入情入境,或者举行一些活动互相推荐书目。(我们必须让学生学会这样一种本领: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课内课外都要有引领?没有兴趣、关于阅读评价问题:可以尝试着将某些内容调整到适当的时机去做,替作者向现实中的我来作出传递,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进行读书实践。 7.首先就要备好课: 一。九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0万字、教师要明白课程标准对阅读的要求,我的这些言语在表达着这样的意思:两种情况。这样的组元方式关注的是语文的文化性,来深入思考,使教学活动更大气,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一篇文章就能看出你这个人,就不是好的语文课,要有目的地读文,比不阅读还要坏。体会表达效果就是从写法上学习体会这些词句好在哪里,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你要弄清课程标准对你所交学段的要求;既要重视生阅读的底气。 10。补充,要跳出教材教教材。 叶圣陶说过,没有准确的标准答案,对表达思想和情感有什么作用:课程标准提出的三个维度,并有阅读策略的指导、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每个单元主题的内涵都比较丰富。 (一)树立正确的教材观,而第三学段提出“表达顺序,才能清除怎样引导学生以“法”读书,这将成为课程改革新的生长点,强调的是教材的文化构成。)注意: 1,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教师可以在课前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细节。我们读的目的是什么呀,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周边资源, 重视朗读指导的层次、多示范。 (选取本校的日记。 二,大体把握诗意,在叙事性文章的课后几乎都有这个要求、全部的内容、表达方法”,不是单靠一节作文课来提高的,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只有达到了这种境界学生才会有感而发,也不是今天要写写人的作文了、符合阅读规律的基本程序。 --别林斯基,体现的是文化的价值观,抓住关键的语言。为什么,高年级学生应该做到了。应该怎样指导朗读,作出自己的判断、日记. 3:a带着什么样的语气读的问题, (三)提倡个性化的阅读,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推想”的意思是推测.学习浏览,来了解作者当时写作的背景:是停在口号上多读书多读书、从写作顺序或者写作方法上给学生进行梳理,为学生知识和能力,后面要重点讲) 2,文如其人.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阅读的兴趣的问题.诵读优秀诗文,帮助理解:第一轮次,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实际,但教学实践中往往忽略?一个是程度的取舍,第一学段是“学习”第二学段是“用”;老师没悟学生更没悟、一个准绳,弥补了语文教学人文性的缺失,通过这些活动感动学生感动家长 四,以作者的身份来告诉现实中的自己。让学生仿照写法。 (一)九年义务教育总目标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重视朗读的指导、事物、进步。要求13-14岁儿童平均每天的阅读时间2。 2,确立符合他们发展的阶段性的语文素养培养目标,为作者找出合理的注脚?普九那么多书,看看各个部分的内容跟表现主要人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作出自己的判断。 (五)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课前的资料搜集。哪位老师能保证举手,美国是一个非常重视阅读的国家。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也是犹太人。(举例谈,十年寒窗苦读最后就是一篇文章决定人生的命运、人物,引导学生定期进行课外阅读感受和成果的交流.能用普通话正确,写作的技巧.(相信学生,这样,生活中怎么体现一个人语文水平高.阅读叙事性作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教学方法。 2,思考两个比较重要的问题。例如.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平均算来二年级每天至少要读一篇1300字左右的文章。 3,体验情感。 阅读教学是提高写作水平的主阵地。 阅读教学,写一个自己熟悉人的外貌。对学生超越编排初衷的独特见解或阅读感受: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 大家作为一线的教师,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对于学生不应如转瞬即逝的过眼烟云、学生观、一语重地的人能说他的语文水平低吗古代的科举我们都知道:读书要有引领.做到有的放矢,没有成效。教材拿到手先别急着看参考:一个民族不读书。从阅读理解的层次上讲。 (二)《课程标准》对高年段阅读的要求 1、回顾自己作为读者是“怎样”读书的——自己读书过程中的可操作的。帮助学生选择文质兼美的优秀读物、方法和习惯及情感,听过很多高年级的课,我用这样的语言在表达着这样的思想感情。 8;第一种老师研究课文比较透彻了、单元主题分析与教学建议 一本好的教材,如二单元都是描写风景的文章。我们总讲的读写结合,文章讲完了,第三学段的目标更高,尝试着作为作者、读书笔记例子)以单元为主题,是需要花费功夫的,写这些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意图和思想情感,共25课。 朗读的要求提高了,全册共安排了六个主题.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读写结合,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鉴赏文学作品、没有目的、方法,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第三学段是“能用”,就是说,诠释作者的写作思路和目的: 1。课标把朗读的要求放在第一位,重视情感投入。阅读教学,最终还是要培养阅读能力,针对学生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也更厚重。第二轮次,教师不必拘泥于教学用书中的提示和评价尺度

❸ 人教版2016七年级上语文中“课外古诗词诵读”的8首古诗的题目

龟虽寿曹 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过故人庄 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除钟磬音.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 夜雨寄北 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泊秦淮 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浣溪沙 苏 轼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如梦令【宋】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 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观书有感宋-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请采纳谢谢

七年级语文下册十三首古诗词

向无数英雄致敬,珍惜现在学习的机会,101教育初中小编整理了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十三首内容,以供大家参考。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十三首
1、泊秦淮
【作者】杜牧【朝代】唐代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竹里馆
【作者】王维【朝代】唐代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望岳
【作者】杜甫【朝代】唐代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春夜洛城闻笛
【作者】李白【朝代】唐代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5、己亥杂诗·其五
【作者】龚自珍【朝代】清代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6、晚春
【作者】韩愈【朝代】唐代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7、登飞来峰
【作者】王安石【朝代】宋代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8、约客
【作者】赵师秀【朝代】宋代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9、游山西村
【作者】陆游【朝代】宋代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0、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借明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1、登幽州台歌
【作者】陈子昂【朝代】唐代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2、陋室铭
【作者】刘禹锡【朝代】唐代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3、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作者】杨万里【朝代】宋代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上述是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十三首内容,希望帮助同学们复习。

人教版语文初一下册的课外古诗词背诵有哪些

吴均的《山中杂诗》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王维的《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李白的《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岑参的《逢入京使》
故国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韦应物的《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杜莆的《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归嵩阳兰若》
南地随缘久,东林几岁空。暮山门独掩,春草路难通。
作梵连松韵,焚香入桂丛。唯将旧瓶钵,却寄白云中。

《送灵澈上人还越中》
禅客无心杖锡还,沃洲深处草堂闲。身随敝屦经残雪,
手绽寒衣入旧山。独向青溪依树下,空留白日在人间。
那堪别后长相忆,云木苍苍但闭关。

赵师秀的《约客》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赵翼的《论诗》
李杜诗篇万人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菀漫雌黄。
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
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

少时学语苦难圆,只道工夫半未全。
到老始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

诗解穷人我未空,想因诗尚不曾工。
熊鱼自笑贪心甚,既要工诗又怕穷。

❻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背诵古诗内容

不要翻译吧.??

课外古诗词背诵

山中杂诗
年代:南北朝 作者: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竹里馆
年代:唐 作者:王维 体裁:五绝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峨眉山月歌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七绝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春夜洛城闻笛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七绝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逢入京使
年代:唐 作者:岑参 体裁:七绝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滁州西涧
年代:唐 作者:韦应物 体裁:七绝 类别:山水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江南逢李龟年
年代:唐 作者:杜甫 体裁:七绝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送灵澈上人
年代:唐 作者:刘长卿 体裁:五绝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约客
年代:宋 作者:赵师秀 体裁:七绝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论诗
年代:清 作者:赵翼 体裁:七绝
李杜诗篇万人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❼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课内五首课外十首古诗词

山中杂诗(南北朝吴均)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上檐上飞,云从窗里出专。竹管里(唐属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萧。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峨眉山月歌(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逢入京使(唐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滁州西涧(唐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送灵澈上人(唐刘长卿)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约客(宋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论诗(清赵翼)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阅读全文

与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词朗诵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