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试卷答案 > 备课调整

备课调整

发布时间:2021-03-15 23:52:59

Ⅰ 如何提高教师备课能力

建议一:模仿中要有自己的分析和思考
教案是教师备课形成的成果。科学、合理的教案设计是有序、高效的教学实践活动的基础。新教师对于教材解读、教学设计比较迷茫,不妨以学习模仿优秀教案为主。优秀的教案中有的来源于活动指导用书,有的来源于经验教师的备课笔记。新教师可以模仿优秀教案中具体的教学准备、全面的教学目标、明确的环节设计,以及解决重难点的教学策略等等。然而模仿不是抄袭,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新教师在模仿过程中要反复揣摩,多想几个为什么,“为什么这句话要这样说?”“为什么这一环节要这样做?”,只有这样才能领会教案设计的目的意图,理解教学方法的出发点。对优秀教案的分析和思考,能帮助新教师不断积累备课的经验,提高备课的质量。
建议二:在集体备课中汲取经验教师的指导意见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在一定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在备课过程中,一个人的智慧毕竟有限,对于一篇教材的理解必然有深浅之分,而通过集体研究,就可以相互启发,集思广益。集体备课是新老教师互相学习彼此帮助的好形式,尤其对于培养新教师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新教师备课时不仅要个人钻研,还应该在集体备课中汲取经验教师的指导意见。集体备课后,新教师要把集体讨论中得到的收获加以消化和巩固,最后再进行个人钻研。因为,别人的经验再好,对自己来说,都只是间接的知识,只有通过个人钻研这个过程,才能真正为自己所掌握。所以,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的关系是:在个人钻研的前提下,进行集体讨论;在集体研究的基础上,再进行个人备课。
建议三:敢于创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纲要》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新教师要充分发挥年龄上的优势,在备课中敢于尝试、大胆创新。由于新教师都是刚参加工作或工作年限较短的教师,他们年轻、思维活跃,脑中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框框,因而备课的特点往往是突发奇想、跳跃式的,容易产生有创意的设计和想法。我们常听这样一句话:“教有教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新教师要敢于否定以往成熟的教案中千篇一律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在”教有教法”的基础上,在”教无定法”的过程中”创新得法”。
建议四:勤反思,多总结
许多新教师以为一节活动结束,可以万事大吉。其实不然,要想真正提高教学水平,活动后备课乃是极为重要的一环。这是由于:活动前备课只是教学的准备工作,不等于实际的活动效果。真正反映教学效果的是幼儿掌握的情况如何。教案写的再周全,也不可能完全符合客观实际。教师只有在活动后才会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幼儿也只有在学了以后才会知道自己的不足。因而很多有经验的教师,在教案中都有”后记”这一项,根据自己在实践中的体会,结合幼儿的反映,把成功、失败的经验、教训都记载下来,并不断地调整修改教案,即备课——上课——再备课——再上课,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如此日积月累,持之以恒,教学水平就会逐步提高,备课能力就会日渐完善。

Ⅱ 备课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一、为何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无论要完成什么工作,都需要做好充分准备,否则就会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劳而无功,教学亦然。为使教学工作获得成功,教师必须认真、充分、精心地准备。有经验的教师都懂得:即使备课,有时还教得不成功,不备课就更无把握。因此,备课是教学工作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讲什么?怎样讲?事先都要周密考虑,精心设计。教师好比导演,如果对剧本不了如指掌,对演员不彻底了解,也就不会导演出内容生动、剧情感人的好戏来。教师只有对教材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方法经过深思熟虑,了然于胸,才能把课讲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备好课不仅是讲好课的重要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也是教师不断丰富自己教学经验和提高文化水平、专业知识、业务能力的重要途径。对青年教师来说,更是如此。 对待备课采取什么态度是衡量教师思想觉悟、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的重要尺度。教无止境,备课也无止境,必须精益求精、坚持不懈。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更新日益加快、教学管理不断加强、教育改革日趋深化的今天,更需如此。 二、备什么 备课,不等于"背课"。尽管很多内容需要教师牢记,但备课的含义远比背课要广泛得多,深刻得多,概括地讲应包括: (一)备内容 1.备大纲。教学大纲是国家根据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性文件,是编写教科书和进行教学的基本依据,是检查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尺。它规定了课程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确定了教学实施的原则、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指导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实践教学的方式、课内与课外如何配合等,它对教学工作有直接指导意义;所以,学习、理解和熟悉教学大纲是备课的基本内容;只有钻研教学大纲,才能了解所授课程在本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所教学科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弄清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教材体系和"三基"内容及要求;掌握本课程内容的深度、广度及要点、重点、难点、疑点和弱点;从总体上明确在"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注重实践"上达到什么程度,合乎什么规格;考虑对知识、能力、思想等方面提出明确而恰当的要求。 2.备教材。教材,包括教科书、参考资料、电化教材等,它是教学大纲的充实和展开,它反映了教学大纲的内容和要求,把学科的整体和各部分的教学目标反映得更加清晰;有了教材,教师对教学大纲的精神更易领会,学生对教学内容更易掌握。备教材或钻研教材,可分为三步或说三个层次: 熟悉教材要求:首先,通览教科书,熟悉其全部内容,包括编者意图、组织结构,同时,兼顾前后,了解与本学科有关的"已学教材"和"后续教材"的相应内容,即从教材体系上把握教学内容,弄清前后关系;然后,精通教科书,不仅知其结构、系统、梗概,而且对插图的构思、练习的安排了如指掌;不仅对每一章节、单元,明其宗旨,知其特点,而且对每一字句、每一概念,精通其文,搞懂其意,逐句"过堂",多问几个为什么,即把教材内容搞深搞透。最后,不仅掌握教材内容的系统性、科学性,而且熟知教材内容的思想性、教育性,即从教书育人两个方面把握教材内容。 分析教材要求:首先,对章与章、节与节,都要弄清其本质联系,找出其内在规律。明确让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分清让学生掌握知识的三个不同要求:了解(对知识的涵义有感性的、初步的认识,能知道"是什么",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它们)、理解,(对概念和规律——定律、定理、公式、法则等达到了理性认识,能说清"为什么",以及与其它概念和规律之间的关系)、运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所学知识迅速、灵活地解决一些问题,即知晓"做什么"、"怎么做",从而形成能力);然后,找出哪些是重点章节和各章节(单元)的重点、难点、弱点,进而根据每章节(单元)的教学目的,确定每节(次)课的教学要求;最后,带着问题阅读有关参考书、资料、文献,增加知识的深广度,寻求问题的讲解角度,同时做到:深入挖掘教材的科学性,考虑如何突出重点、攻克难点、杜绝弱点;挖掘教材的思想性,使思想教育寓于教材讲解之中;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学生智力发展的潜在因素,使智力发展寓于知识传授之中;挖掘教材的趣味性,寓教于乐,使学生处于要学、爱学、好学之中;挖掘教材的实践性;考虑理论联系实际,使能力培养寓于知识运用之中。 处理教材要求:首先,按照教学目的,结合学生实际,恰当安排教学内容。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哪些精讲、哪些简略,补充哪些、省略哪些,与已知有联系的部分怎样衔接、与其它学科相关的内容如何分工;然后,根据科技进步、社会发展,把教材中滞后内容、欠妥之处,不符合要求的地方及各地区、各行业、各专业要求掌握的侧重点,进行慎重而必要的调整、增添或删减;对必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技术、新工艺,要科学地结合,及时地反映。同时也要防止盲目删减或不必要的"拔高"。亦即,应按照学生的认知过程,对教材进行科学地剪裁和恰当的调整,做到增删得当,详略适度,突出重点,把握关键,以形成一个崭新的、适宜的、完善的知识结构与体系;最后,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程序,考虑相应方法,以使教材变为学生易懂、爱学的材料。
另外,还要善于使用教材。善于使用教材的标准:其一,能按教学大纲的要求选用知识系统、图文系统及作业系统三者俱佳的教材;其二,能将文字语言变为教学语言,使学生乐学、易学、爱学。为此,应以教科书为依据,既不摆脱教材,海阔天空、让学生理不出头绪;又不照本宣科,拘泥原文,使学生觉得索然无味。要恰到好处地运用教材,既注重科学性,对教材内容进行再创造;又追求艺术性,对教学方法进行再加工。既使教材更有系统性、针对性;又使讲解更加通俗化、趣味化,成为学生能够接受、乐于接受的内容。 3.备教参。"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需有一桶水"。教师要广泛阅读有关教学参考资料,开拓知识领域,掌握必要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科学成就。教师知识丰富了,方能得心应手,讲解自如。在备教学参考资料时,要特别注意教材的"缝隙",即潜伏在教材深处不易察觉的"隐蔽点";要把握知识的"障碍点"、"闪光点",这些内容往往隐藏着开发学生智力的"引爆点",常常能发挥意外的作用。所以,首先,要注意教材的"缝隙"是哪些,在哪里,它们常常是一个词、一句话、一个标点、一幅简图或是一种构思、一种表现手法......第二,必须用心搜集、;整理和运用资料,勤查工具书,多做资料卡,以丰富自己的知识仓库,建立一个与教材相关的"知识圈"。第三,须用心研究和分析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志趣和思维方法,从中揣摩出学生可能出现的"意外发问",做到知己知彼,方能"临阵不乱"。' 通过备内容,最终要做到:所谓懂、透、化。所谓懂,就是对教材基本结构、基本思想、基本内容和基本概念都一清二楚;所谓透,就是对教材了解得详尽而深入,熟悉而精确,能理清纵横关系,掌握"字里字外"之意,融会贯通,运用自如;所谓化,就是教师的思想情感和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融化在一起,这是备课的最高境界。 (二)备学生 在重视研究教材的同时,还要重视对学生的了解、分析和研究,这是教学取得成功必不可少的前提,也是备课的:重要内容,一个班级的学生,其学习的水平和能力总是有差异的,要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就需进行全面分析、正确对待。了解学生,就能防止因脱离实际、传授内容过深而使学生茫然不懂,或过浅而使学生索然无味;就能抓住学生心理,进行有针对性地讲解与训练,使教和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启发诱导,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就能准确地把握难易与详略,恰当选用手段与方法。要言之,了解其知识水平、接受能力,以贯彻量力性、高难度;了解其思维方式、困惑疑点,以实施针对性、启发式;了解其心理特点、个性差异,以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了解其思想情况,精神状态,以陶冶情操、启迪觉悟。那么对学生了解什么、怎样了解呢? 1、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兴趣爱好、性格气质。 2.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品德意志、学习态度、思维方式。 3.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即了解对所学知识与技能,哪些学生已经掌握,已能运用;哪些学生不甚理解,用不太好;哪些学生虽已领会,但不深刻而容易出错。 4.了解学生在学习'上的疑田、难点及对教学的意见、建议。 了解学生除课下调查、个别谈话,以及在劳动实习、课外活动中观察外,更多的是通过课堂提问、黑板演练、动手操作、测验考试、批改作业及分析试卷等多种渠道进行。有经验的教师还能从学生的眼神、表情及一些微小的动作等方面洞察其心理。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了解,且贯穿于教学始终,掌握其动态情况。在获得准确的大量信息之后,便可及时、恰当地设计或修订教学方案,确定分类指导的目标与措施,以便实施因材施教。备课时不仅要考虑对优、中、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要求,还应根据学生不同特点考虑如何进行个别指导。如:对习惯于采取记忆方法学习的学生,要侧重于调动他们从不同角度理解知识的积极性,发展其思维的灵活性;对好动脑筋;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应防止其忽视基础知识积累的倾向,引导他们运用基础知识,发展创造思维;对成绩较差的学生,视其实际,指导学法或思路,启迪智慧,让他们产生乐趣,奋发向上。 (三)、备方法 备方法,就是在解决"教什么"的基础上,落实"怎么教",即根据教学目的、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进行教法的设计、选定和加工。因为方法是集教师观念、知识、经验、能力、智慧之大成,最能体现教师的功底,所以说,它是备课中的高层次内容。备方法,实质是把教材个性、学生个性科学地组合并升华为一个大的个性化教学系统。其中也包括教师"备自身",即教师本人对自己的教学才华作主动调整、积极挖掘,充分施展而进入角色。 备方法应包括:根据学生的认识特点,考虑如何由浅入深、由近及远、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至理性,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怎样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处理弱点;如何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复习巩固,课末小结;怎样引发兴趣,强化动机,吸引注意,启迪思索,鼓励创新;如何联系实际,使用什么仪器设备,采用哪些教学手段,进行什么演示和示范:安排哪些练习和作业及语言的组织,板书的设计,例题的筛选,教具的使用等。 备方法的要求:一是灵活多样。根据青少年好奇求新的心理特征,教学方法必须因文而异,因人而异,富于变化,努力寻求适宜的新颖方法
尽力做到"堂堂有异,课课有别",常教常新。比如;有时故布疑阵,以新奇吸引学生;有时绘声绘色,以形象感染学生;有时展示图物,以启迪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总之,根据不同目的、不同内容、不同对象应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但都必须以启发式和注重培养能力作为指导思想,坚持精讲巧练,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切忌形成定势、千篇一律、一成不变。二是不仅要备教法,还要备学法,研究学生如何"学",从"学"的角度来研究教,以使学生能够"会学"。三是教师应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在教学实践中,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标新立异"、 "独辟蹊径"、"别开天地",创造出别具一格的教学方法......简而言之,要注重方法的优化,以使教得得心应手、轻松自如,学得情趣盎然、喜闻乐"受",从而以最少的时间与精力获得事半功倍乃至最佳教学效果。 三、怎样备 备课的种种方法,各有千秋,各具特色。但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以个人备课为主。 备课时,对于需要统一和明确的各章节、单元的目的、要求、重点等共性问题,同学科的教师可互相切磋,集思广益;但作为教师不能只依赖"集体备课",必须是在个人认真准备的基础上进行集体研讨。而且,最后也应根据自身情况、班级特点,决定对共同研究成果的取舍和运用,并要显示出自己的特色。只有留下自己的汗水,变成自己的东西,才能用起来得心应手,讲起来生动活泼。 (二)一般备课与重点备课相结合,以重点备课为主 备课范围应广泛一些、全面一些,但要抓住重点。一是重点章节、单元、—课时;二是主要概念、原理、规律。三是抓纲带目:备其"精华"、"精要"、"精辟"部分,.以及"精练"语句。只有"点面结合"、"点面相映";轻重相宜,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 )单元备课与课时备课相结合,以课时备课为主 备课应将单元备课与课时备课结合起来,对每个单元的知识点进行合理的布局、分配,不能用同一模式处理不同的课时。备课应通览全部教材,注意其章节内部的系统性、因果性、关联性,同时注意与相关学科的联系,从而进行单元(章节)备课,进而进行课时备课,以使前后呼应,首尾相连,承前启后,左右配合。否则,"备一节,讲一节"、"讲哪节、备哪节"、"明天课,今天备"地孤立备课,教学效果势必不佳。 (四)集中备课与课前备课相结合,以课前备课为主 教师利用寒暑假时间集中、思考集中、大脑思维处于最佳状态的特点,提前备出一学期或几周舶课是非常必要的。但上课前进行再备课,更不可少;如果说学期前备课是"粗备",那么周前备课就是"细备",而课前备课则属"精备"。课前备课包括;重温教案(把教案当成"剧本",在脑海里"预演"一遍,预测一下效果)、掌握动态、准备教具、考虑教法,以及充分估计课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采取的对策等。这样,一可弥补遗忘,二可增强记忆,三可相机调整已有教学方案,四可做好上课心理与物质准备。 (五)编写教案与运用教案相结合,以运用教案为主 编写教案就是把备课中所研究的主要成果加以整理、概括、归纳,按照教学要求用文字书写出来。它记录了教师对教材的组织、安排和教学程序,以及教法设计、手段运用。这是课前准备的最后工序,也是教师业务基本功的集中体现,无论新教师还是老教师,对此都应做到一丝不苟。然而,在一般情况下,教案都是提前写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编是手段,用是目的。因此,在上课前还要熟记教案,以便更好地运用之,这是备课工序的最后一环,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因课上情况多变,故在熟记教案的同时还应有各种思想准备,以便在上课过程中做到审时度势,随机应变,适应动态,灵活掌握。 (六)课前备课与课后备课相结合,以使备课更完善 所谓课后备课是指每讲完一节(次)课,要进行回顾、反思,做好小结。它是备课和教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它是在课堂教学实施之后进行,故称"课后备课"。即通过"教后记"对课前备课与课上实践进行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调整修改,充实提高,使备课——上课----再备课——再上课,循环往复,螺旋上升。 备课既要备在眼里、备在心中,又要备在口中、备在手上。它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说备课是艰苦的劳动过程,但其中也充满着艺术乐趣。当你在这项劳动中真正付出心血、流出汗水时,就会得到收益获得成功、感到欣慰、乐趣无穷。

Ⅲ 如何优化备课环节

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将知识有效地转化为能力的内化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探索、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可见,优化课堂教学,对于提高教学效率是何等的重要。而要提高教学效率,就必须在优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结构和优化教学过程、方法上下功夫。在从事计算机教学这几年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教学成败的关键是如何整体优化课堂教学。要使课堂教学整体优化,其中优化备课环节则是关键之所在。 1、 注重分析教材、处理教材,优化教学教程内容 由于我国对职业学校各种专业课程没有统一的教材,我校微机应用专业的教材历年均以不同大学、不同出版社会的教材为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有分析教材,处理教材的能力。人宏观上要体现以实践能力为本位的教育观和新时期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从微观上,注重基础知识和通用能力的教学,有利于学生的深造和发展;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如在我担任高三年级的QBASIC课程,学校所选的教材均为大学教材,对我们职业中专的学生及不实用。为此,我在教材处理上下了些功夫。采取了“浅”、“用”、“新”方法。即浅是指通俗、内容浅显,适合学生的特点和接受能力;用是指符合实际知识够用,能满足社会对学生的知识结构需要和技能素质要求;新是指跟踪发展,技术较新,可为学生再学习和再提高打下基础。教材是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是结连接教师与学生、课内与课外、知识与方法、能力与发展的纽带。教材是一节一节编定的,课是一堂一堂上的。因此,在教材分析上,忽视对知识整体的把握,会看不到知识背景的发展变化,以及各部分知识的联系的结果。必须从目标决定结构,结构决定功能,而功能又影响目标这一系统理论出发,并从知识结构的相对稳定性中,把握好知识的层次分析,为整体教学过程中的每一节课,设计一个彼此相互呼应的教学实施整体方案。 教师不通用将教材内容原封不动地硬“塞”给学生,而是要具备现代教材观,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充分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调动自己知识的积累,带着自己的文化积淀,结合学生的发展水平,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把握教材,使用教材,优化教学内容。挖掘教材中内涵,使教材中蕴含着丰富情感、深刻哲理和美学等都得以充分表现,以此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情感,启迪学生智慧。故注重分析教材、处理教材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最要一环。 2、 了解学生、设计教法,优化教学程序和方法 教学过程主要是教师运用自己头脑中的认知结构,通过启发诱导,促进学生头脑中的同化、顺应过程,也是把教材的知识结构、认知因素和情意因素,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可见从备课五一节的具体内容来看,研究学生实际,分析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现状,知识目的、态度、习惯、方法以及兴趣、爱好、情感、意志等是十分必要。 素质教育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意探索学生的学习心理,善于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讲究学习方法,重视教学反馈,立足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批判性与创造性,学习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能力、训练科学思维和培养学生学习方法有机地结合。 由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知识参差不齐,他们喜爱应用性的课程、对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的学习比较被动。并且程序设计课程中,由于相关知识较多,要求学生自身的能力也较高些,诸多的因素往往会使一部分基础差的同学形成一种定式的心理障碍,不愿意学习程序设计语言、畏难情绪膨胀。为此在教授QBASIC中,我首先是注重了教法的改进,采取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演示结论这一循环过程,并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从具体的例子出发,将一些抽象难以理解的概念溶于接近生活实际中,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先进性,应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刺激和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在教学中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信息交流、反馈,实现教学双方对教学过程的把握,帮助教师在一个动态的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采取上述秆环方式,进行推进式教学使一些比较困难的问题如:对像,方法,事件及控件的相关属性得以理解,使学生由过去的被动地、消极地接受知识者,逐步转化为主动地接受验证知识,从而使他们心理上有一个暗示,能够逐步消出畏难情绪,主动地、愉快地学习。值得一提的是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引入更能较好地、直观地,形象地、生动地,帮助教师以优化为目的进行教学。 实践证明,使学生“想学”(激发动机兴趣)、“学会”(掌握知识规律)、“会学”(掌握规律方法)、“会用”(动手试验、参与实践)、“创造”(持疑发现)的教学途径,可以达到新的学习境界,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教师在了解学生、设计教法一定要花时间、花精力,才能给优化课堂教学提供保证。 3、 设计、编写教案,实施优化教学 首先明确课堂教学的整体思路,“学什么”和“如何学”要心中有数,对驾双教材,和调动学生等各个教学环节做到胸有成。把教材的思路和学生的思路相结合,形成完整的教学构想。再就是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既要注意方法的多样性,又要掌握好灵活性。要做到手中有法(教法),胸中有书(教材),目中有人(学生)这样才能使教学要求具体,措施落实。 其次是编写教案。教案是上课的主要依据,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去编写,可详可略,可详可略,形式多样,便于加强课堂的目的性、计划性。在编写教案时还要精心设置疑问,课堂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施教方法,便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评议表达能力,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来设置,要掌握好提问时机,且要难易适度,要具有启发性,并注意如何及时评价学生的问答,以便保持良好的课堂氛围。在教案中要设计好练习,如在教授OFFICE办公自动化应用软件, WORD、EXCEL中就要针对它的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应用能力。培养能力就离不了练习,为此设计练习时应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对课本上已有的教材重点、难点的练习作调整和补充,为此在WORD练习中就加大了各种版式的排版、制表练习。在学习中鼓励自编各种小报,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又巩固了旧知识,使教学的重点落实到了实处。从而,使整个课堂结构优化。使整个学习有的放矢,学生肯学、乐学。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既然备课环节的优化,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和关键,那么就要座研究备课的方法。只有根据教学内容、教育对象精心备课、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段,才能讲出有特色、有个性、有成效的课来;只有遵循教学大纲,从教材和学生学习的实际出发,明确教学目标,准确地把握和处理好教材,将教学要求具体化验室,尽可能做到适度、具体、操作性强;在教学设计和实施教学中能有机处理,使课堂教学结构优化,注重体现训练过程。教师的讲课和训练要做到目标明确,重点、难点突出,既系统全面又环环相扣、步步落实,才能达成优化备课这一环节。 总之,备课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在抓备课环节这一关时,目的要明确,要求要具体,措施要落实。要注意教学内容的综合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练习的多样性,明确教师“教”的任务,学生“学”的方向。力争在备课环节的优化中做到教与学的结合,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课堂教学效果就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Ⅳ 通过备课要解决哪方面的问题

通过备课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
一、备教材。要对你所教的知识点有一个深度的了解。
二、备学生。针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对课堂教学进行调整。

Ⅳ 幼儿园备课中生成与调整怎么写

侧身斜靠坐在木屋外的栏珊之上,莫然夜不能寐,淡淡的看着秋夜突来的大雨,手掌温柔的抚摸着膝盖之上的一把黑黑的大刀。

Ⅵ 幼儿园 备课中生成和调整怎么写

备课中体现不出来生成和调整,生成是课程上完后才会生成其他课程,调整是临时决定,一般都在备注中注明。

Ⅶ 如何进行教学设计的调整和修订

教学设计评价的反馈和矫正是教学设计实施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有经验的教师都这么认为,没有反馈与矫正,就没有教学质量的提高。 任何系统必须有反馈,才能实现控制。教学设计过程是一个可控的系统,要控制教学设计向最佳状态发展,就必须有信息的反馈。 学生学习信息的反馈对教师组织教学活动和进行教学设计有如下作用:(1)通过反馈评价,进行学生因素分析,以建立学生思维模型与学习个案。这对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都是一个很重要的依据,它将增大因材施教的可能性。(2)通过反馈评价,了解学生是否具备学习本课时的知识基础与能力条件。一般通过诊断性练习的反馈评价,确定学生最佳邻近发展区,作为优化课时目标的依据。(3)通过反馈评价,实现课堂适时调控。教学设计的实施过程中,不管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是一个动态的系统,会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甚至会发生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这些都不是教学设计方案中所能百分百估计到的。教师除凭借平常建立起来的学生思维模型与学习个案外,还必须通过及时的信息反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作为随时调整教学活动的依据,以实现课堂适时调控,它包括消除学生思维障碍,激发学习兴趣,指导学习方法,控制教学节奏,改变教学组织方式等,使课堂教学过程沿着最优化的方向发展。(4)通过反馈评价,了解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在教学设计中,对本课时每个知识点所确定的教学目标一般都要精心设计相应形成性练习,以检测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后的目标达成度。对未能达标的知识,教师可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以完成教学目标。由此可见,教学信息的反馈与评价教师进行课堂适时调控,以实现教学设计最优化无疑是至关重要。 教学设计的反馈与矫正是教学信息交流的重要内容,处理得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教师的教学效果主要取决于对教学信息反馈的处理程度;学生的学习结果不同,主要是学习过程的不同,即处理教学信息的能力、方法不同。(一)教学设计评价反馈的作用。处理好对教学设计的反馈与矫正,能对教学质量起重要的保证作用,经反复实践探索与验证,我们觉得它主要有以下作用。1.动力作用。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如果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包括作业的正确或错误,成绩的好坏,就可以强化有益的动机,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这就是学习动力的作用。因为学生了解其学习结果比不了解其结果,学习的积极性要高得多。这从心理学上说就是给予及时强化。知道结果,看到自己的进步,求知的欲望得到满足,从而使学习的态度和手段得到强化,激起进一步学好的愿望。同样道理,看到自己的不足,激起上进心,树立克服缺点的决心,会迎难而上,继续前进。其实,师生都会从反馈动力中提高(或降低)自尊心和自信心,唤起新的要获得成功(或放弃努力)的需要,而引起下一步学习能动的参与性的变化。要使矫正起到促进学习的作用最好的办法是引而不发,千万不可把现成答案交给学生。2.检测作用。不论是即时反馈,还是延时反馈发出的信息,师生双方都可以从中判定出学生的学习业绩。因为,反馈一般说是学生对教师输出的信息,经过处理后而传输出的一种信号,是一种"内化"的反映。无疑它是我们检测教与学效果的最重要的依据。 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十分重视这一反馈的。有些教师的教学效果不理想,原因之一,就是往往忽视反馈,尤其是即时反馈。3.调控作用。教学信息的输出与输入,不是单向传程,而是信息多次反馈的双向、多向传导过程。所谓教学信息反馈,是指"输出端"和"输入端"的信息相互传导,来回交流,以调节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得以协调进行。如教师把教学信息输出给学生后,又从学生一方输入反馈信息,据此调整教学内容、方法和进程;然后,学生又接受从教师方面输出的反馈信息,调整和改进自己的学习。 教学信息的输出和输入的交流过程是可以调控的过程。调控的主角是教师,因为教师是输出端,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反馈信息调控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使教学活动有序、有效地进行。4.策略作用。策略作用是调控作用在更高层面上的体现。调控作用在于对即时行动的调整,而策略作用则是针对整个将要进行的或可能进行的教学活动去调整的。对教师而言,其中包括改变教学计划,调整教学目标和要求,完善教学的组织形式,优化教学方法,甚至于整个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对学生而言,其中包括端正学习动机,修订学习目标,改变学习习惯,选用学习方法,转移学习兴趣或改变知识结构等。(二)教学设计评价反馈与矫正渠道畅通的条件。实践告诉我们,教学过程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师生面对面进行信息通讯,相距咫尺之间,但是学生对教师发出的信息,有的收而不通,有的甚至不收不通;而有的教师对学生的反馈信息,或者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或者听之任之,只顾自己完成输出信息的单向传导任务,似乎教学过程中不需要反馈与矫正这一环节。以上情况表明,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加深对反馈与矫正这一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探究使我们认识到:教学信息交流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要使之顺利进行,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1.精心设计输出信息。教学信息,对教师来说,应该是已知的、熟悉的。如果教师对教学内容还不理解,不会运用,或者是一知半解,不甚会用,甚至理解错误,那是不能输出的,否则就会误人子弟,谬种流传。不仅如此,就是烂熟于心,了如指掌的教学信息,也要精心设计流程,而不能随心所欲,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想怎么输出就怎么输出。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状况认真备课,充分考虑好信息输出的程序和方法。学生也要作好一定的准备,即精神准备和知识准备。只有这样,教学信息的传输和反馈渠道才有可能畅通。2.准确捕捉与筛选信息。要使教学信息反馈与矫正的渠道畅通,准确而敏捷地捕捉、筛选接受的信息是不可忽视的。这不仅是教师的事,同时也是学生的事。经验告诉我们,不论是哪一端反馈出的信息,当然尤其是学生一端反馈出的信息都具有多样性、交叉性、跳跃性等特点,有时还可能是与教学主题若即若离的,也可能是节外生枝的,甚至极个别是“异化”了的。所以,教师与学生必须准确地捕捉与筛选信息,而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捡了芝麻当西瓜,更不能把鱼目当成珍珠。这样才能使教学信息渠道正常运行,取得成效,留下科学的轨迹。无数事实证明:教与学的效果,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于能否准确地捕捉与筛选信息。3.提供信息交流的必要时空。课堂教学中若没有信息交流的必要时空,反馈与矫正乃是一句空话。导学式教学要求"教师为学而导,学生循导而学;双向交流,和谐共振,启发思维,自主创新"。无疑,信息交流是建立在一定时空的基础上的。因此,教师在备课和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必须留有信息交流的时空。这不仅是反馈与矫正活动得以进行的基本保证,同时,从学生心智的发展情况看,它好似有冲刺有歇息的长跑赛。学习任何学科的行为都要经历"获得棗转换棗评价"三个阶段,这同样需要一定的时空作保证。也只有这样,学生反馈出的信息才是有价值的,反馈与矫正的信息通道才能高效地运行。4.优化师生关系。要使教学信息渠道畅通,优化师生关系是十分重要的,师生关系也是社会成员中的一种人际关系。社会心理学家把良好的人际关系定义为“是集体成员对其相互关系的满意”。这种满意有两个含义:一是对共同运动(学习、工作)的协调感到满意,二是对相互交往的关系感到满意。有了这两个“满意”,也就达到了集体的团结和融洽。而“对共同活动的协调感到满意”,“对相互交往的关系感到满意”,显然不仅是思想认识的一致,更是情感的沟通与交汇。 毫无疑问,只有情感渠道的疏通,才会产生情感的对流。知识、道理是必须借助于情感这个媒介的,这样才能产生很强的教育效应。情通、心通,道理才能通。所谓优化师生关系,就是师生之间要能情通、心通。优化师生关系的关键是教师,如果我们真正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就能发扬教学民主,那么,师生关系的优化是不难做到的。(三)教学设计评价反馈与矫正的特点。通过实践和探索,我们逐步认识到教学设计评价中的反馈与矫正具有形式的双重性、方法的灵活性、过程的协同性、作用的相对性等特点。1.形式的双重性。如前所述,课堂教学中的反馈与矫正决不是信息的单向传导。从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看,最活跃的是教师和学生。教师和学生都是会思维,具有能动性的人,而决不是信息的输出器和接受器。教师输出的信息,学生总会有反应的。教师对学生接受信息后的反馈,也不会无动于衷,而且会出现反馈之反馈(再现或矫正),这是第二次的信息变换输出;而学生对教师的再一次信息输出后的反应,又是学生进一步向教师提供的反馈信息。成功的课堂教学设计,往往会出现这种多次往返形式,这就是形式的双重性。实践证明,每一次信息反馈既影响对方的思维和行为,同时也会影响自身下一步的策略和行为。2.方法的灵活性。俗语说:教学有法,法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教学中的反馈与矫正也是如此,没有固定的模式和一成不变的方法。其方法的灵活性表现为:(1)教学信息的输出一般以教师为主,但有时也可以让学生唱主角;(2)教学信息输出的形式可以以语言为载体,也可以通过实物演示,或实验操作,还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3)如前所述,矫正不仅是教师的事,学生自我矫正亦不可忽视,而且效果会更好;(4)学生反馈的渠道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不能拘泥于某一种形式,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特别善于察颜观色,以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并不是说方法越多越好,可以任意运用。灵活性决不是随意性,因为任何形式和方法都是为目的服务的,一切要从效果出发。3.过程的协同性。课堂教学的反馈与矫正要能准确有效,必须有教学双方的协调同步。其中包括需要的协同,知识内容的协同,认识上的协同,思维习惯与方式的协同以及情感、意志等的协同。只有这些协同,才能产生预期的教学效果。然而,要能使教与学双方协调同步,并非一日之功。这里最重要的是教师要了解学生,不仅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同时要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与方法;诚然学生也要了解教师,了解教师的教学要求、教学方法、教学特点等等。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4.作用的相对性。实践告诉我们,任何一项反馈信息或矫正措施的作用都是相对的,这主要是由众多的个体主观上的多样性决定的。反馈或矫正作用的大小,都与信息接受者的态度、情绪、兴趣以及知识基础与信息输出者的默契度直接关联,而不可能整齐划一。否则教师水平就不可能有高低,学生就不会有参差。因此,我们既要充分认识到"没有反馈和矫正,便没有教学质量的提高";但又不可过高地估价其作用,似乎只要处理好了课堂教学中的反馈与矫正这一重要环节,教学质量就必定提高无疑了。反馈也好,矫正也好,只是课堂教学中使用的一种方法,并不具有提高教学质量的唯一性。所以,我们应正确认识其作用。 二、设计成果的修改与再设计教学设计成果的修改与重新设计两者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别。教学设计成果的修改是在对教学进行仔细检查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一定的更新或发展。所以,经过修改后的教学设计与原来的设计是同一个产品,但却比原来的设计更好。教学设计的重新设计则是设计性质发生了变化。这就意味着原来的设计方案与重新设计的方案之间存在一定的区别。比如,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的变化。换句话说,教学设计成果的重新设计要比修改有更大结构上的变化。(一)何时需要对教学设计成果进行修改教学设计方案是否需要修改?这对于任何教学设计者来说,都是一个非常难以回答的问题。如果必须对此做出判断,罗伯茨·布兰登(Roberts A. Braden)的建议是,通过四个重要的问题来考查每一个教学设计:(1)教学材料是否过于陈旧(是否有重要的新知识非常适合教学,但教学大纲中没有要求)?(2)所设计的教学活动是否引人入睡(学科材料是不是无法引起学习者的兴趣,即使是那些最聪明的、最有探究意向的学习者)?(3)是不是较差的呈现方式无法被接受(即使是大多数学习者都有兴趣的内容,也没有触动学习者的高潮)?(4)是不是教学的质和量都无法促进学习(是否有明显的迹象表明,无论怎样教学,学习者的学习效果都没有改变)?如果对于这四个问题的回答都是否定的话,那么该设计方案就是合格的,不需要修改或者重新设计;如果对这四个问题中的任何一个的回答是肯定的话,那么该方案的某些部分就需要进行一定的修改或者是重新设计;任何对这四个问题的回答都是"不知道"的话,就需要进一步地进行追问,这样会发现一些需要修改的问题,但这些问题并没有被教学设计者发现。 虽然对于教学设计来说,这四个问题并不是最重要的;但它们却是教学设计者修改重新设计教学的起点。通过这四个问题,教学设计者可以了解设计修改或者重新设计的价值所在,而不至于盲目地进行修改。(二)教学设计的修改与再设计方式教学设计者经常会问的一个问题就是,在设计方案的修改或者重新设计过程中,需要加入些什么?它取决于现存设计方案的性质和状况、修改的目的、学科本身,也取决于教学设计者的职业水平(重新设计的设计者与原设计者之间的差异)。另外,修改和重新设计还取决于资源状况,如资金、时间、其它帮助。如果在考虑这些因素的基础上,教学设计者仍然无法确定如何修改,那么可以向有关的专家进行咨询。这些咨询意见能够从不同的方面来促进教学的修改和重新设计。通常,向专家咨询有以下作用:(1)帮助设计者对教学材料的现行结构进行分析,帮助设计者对是否需要修改或重新设计进行决策。(2)提出适当的问题、讨论目的、介绍一定的选择,或者帮助设计者决定保持原有的设计。(3)评价教学设计方案修改前以及修改以后可能的教学状况。(4)提供过程、介绍、教学选择、修改过程方面的建议,这些可以帮助教学设计者扩展有关学习、教学以及教学技术方面的考虑。(5)帮助教学设计者选择、设计和制作教学材料。(6)提供适当的鼓励。当教学设计者对教学设计进行具体修改时,他必须重新分析和检查评价数据和评价结果,根据“想要发生的”和“实际发生的”之间的差距,发现设计产品中的不足,然后,回到教学设计的规划阶段重新开始。

Ⅷ 美术课备课如何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的

具体问题具体是发现,看看你的精度怎么演了

阅读全文

与备课调整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