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試卷答案 > 2015遼寧中考模擬卷語文10卷答案

2015遼寧中考模擬卷語文10卷答案

發布時間:2021-01-12 23:44:33

① 大連市中考模擬試卷(三)語文答案

你去考試網站搜索中國大型考試,應該可以找到

② 中考模擬卷

你在網路搜索處輸入: 中考模擬卷,注意下面的相關搜索及更多相關搜索,就可以看到的

③ 我想要2015年范莊子中學中考模擬一語文試卷的答案,謝謝

模擬考有好多的,你要的是哪個???(給個建議,還是自己好好努力吧,怎麼說中考也沒人幫你不是?)

④ 2017年燦爛在六月中考模擬卷10答案,語文!

勝利在呼喊著你,正在等著你去面臨呢。努力吧。相信明天會更好。

中考語文模擬試卷~不用下載的~還要有答案的哦~謝了哦

不知到你是哪裡的,這里有一份上海的,閱讀部分是通用的,可能題型有差別。說實話,這套題還是很好的啊 ~~~

2008年上海市語文中考模擬卷
(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00分鍾)
第一部分 閱讀(87分)
一、文言文閱讀(38分)
【說明】題目中標「A組」的供使用S版教材的學生使用,「B組」的供使用二期課改教材(試驗本)的學生使用。第(四)題為共做題。
A組:
(一)默寫(15分)
1、(1)月落烏啼霜滿天, 。
(2) ,一日看盡長安花。
(3)最喜小兒無賴, 。
(4)縱有千古,橫有八荒, , 。
(5)《捕蛇者說》中,「悍吏」到來時,鬧得鄉里「 」,而蔣氏則是「弛然而卧」。
(二)解釋下列加點詞語(4分)
2、君將哀而生之乎( ) 3、執策而臨之( )
(三)閱讀下文,完成4—6題(7分)
黃生允修借書。隨園主人授以書而告之曰:
「書非借不能讀也。子不聞藏書者乎?七略四庫,天子之書,然天子讀書者有幾?汗牛塞屋,富貴家之書,然富貴人讀書者有幾?其他祖父積、子孫棄者無論焉。非獨書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強假焉,必慮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見之矣。』若業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異日觀』雲爾。」
4、引文中「隨園主人」就是本文作者 朝著名詩人、學者 (人名)。(2分)
5、用現代漢語解釋文中畫線的句子(2分)
其他祖父積、子孫棄者無論焉。
6、引文通過 的對比,分析了「天下物皆然」的原因。(用自己的話回答)(3分)
B組:
(一)默寫(15分)
1、(1)此夜曲中聞折柳, 。
(2) ,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3)抬望眼, ,壯懷激烈。
(4)老而學者, ,猶賢乎瞑目而無見者也。
(5)《岳陽樓記》中直接表達作者政治抱負的句子是「 , 」。
(二)解釋下列加點詞語(4分)
2、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 ) 3、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
(三)閱讀下文,完成4—6題(7分)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4、引文中「醉翁」就是作者 (朝代)著名文學家、史學家 (人名)。(2分)
5、用現代漢語解釋文中畫線的句子(2分)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6、上文說「醉翁之意不在酒」,從全文來看,「醉翁之意」其實在於
(用自己的話回答)(3分)
(四)閱讀下文,完成7—10題(12分)

馬價十倍
人有賣駿馬者,比三旦①立市②,人莫之知。往見伯樂曰:「臣有駿馬,欲賣之,比三旦立於市,人莫與言。願子還而視之,去而顧之,臣請獻一朝③之賈④。」
伯樂乃還而視之,去而顧之。一旦而馬價十倍。
【注釋】
①旦:早晨。 ②市:集市,市場。 ③一朝:一天。 ④賈:通「價」,價錢,這里指報酬。
7、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4分)
(1)比三旦立市 比:
(2)人莫與言 言:
8、對文中畫線句子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願你去看看我的馬,去照顧一下我的馬。
B.希望你去看看我的馬,繞著我的馬轉幾個圈兒,回頭照看我的生意。
C.願你看看我的馬,圍著我的馬轉幾個圈兒,去照顧我的生意。
D.希望你去看看我的馬,圍著馬轉幾個圈兒,離開時再回頭看一眼。
9、「人有賣駿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中的「之」指代的是 (用自己的話回答)
(3分)
10、從「馬價十倍」這個故事中你獲得的啟示是 (3分)

二、現代文閱讀(49分)
(一)閱讀下文,完成11—14題(23分)
貧窮與學問
①一個人要在學問上做出成績,需要多方面的條件與努力。其中對學問本身影響最大的當是個人的品德。關於道德對學問的重要性,許多大學者已經在道德標尺上為後學做出了表率。但我以為,德行之外,物質生活水平對一個人所能達到的學術成就劃定了另一個邊界,樹立了另一個限度。貧窮乃學問之大敵。
②《東軒筆錄》中有這樣一個故事:范仲淹在南京做學官期間,秀才孫明復,常因貧窮而乞討,范仲淹觀其乃才俊之士,對他的胸無大志表示不能理解。不過當得知是貧窮使然後,范仲淹就使他「日可得三千以供養」,讓他能「安於為學」。十年後,孫明復不負眾望,從一個秀才成長為一代大儒。范仲淹知道後感慨地說:「貧之為累亦大矣,倘因索米至老,則雖人才如孫明復者,猶將汩沒而不見也!」
③「貧之為累亦大矣」,誰說不是呢?在古代,有多少聰敏之人因家境貧寒而導致學術「早夭」啊!王安石筆下的方仲永正是這樣一個典型。方仲永少時天賦異常,名揚鄉里。但故事的結局卻是個悲劇——長大後的方仲永「泯然眾人矣」。作者認為是因為方仲永沒能接受良好的教育,但進一步看,他為什麼沒有獲得良好的教育呢?那是因為他家「世隸耕」,祖祖輩輩以種田為業,家境貧寒啊!且不說家財萬貫了,即使是一個中等之家,恐怕他父親也不會「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四處乞討而「不使學」了。因貧窮導致方仲永的人生悲劇,我們要為他惋惜。
④貧窮對學問之累,古代尚且如此,在今天物慾橫流、金錢至上的環境下,當更是嚴重。「一文錢難倒英雄漢」的事情,不是隨處可見、支耳可聞嗎?人窮志短。富蘭克林也說兩個口袋空的人腰挺不直。沒有錢,保持一己的品格操守尚且很難,又何談做學問這個更需要人格獨立,需要安定氣質的事業呢?大聖人孔子招收弟子時尚且要求干肉一束作為學費,想必是非常明白個中道理的。如果沒有這種物質基礎,孔子又怎能安下心來刪定六經呢?如果一個學者連一己的生活都不能很好地維持,何談抱負、理想,又怎能兼濟天下呢?
⑤學者大師的成功歷程一再告訴我們,做學問除需要高尚的品德、安定的氣質、忘我的勤奮外,還需要一個衣食無憂的「後方」,一個面對一定的資料費和交遊費而不用愁的資金支持……如果沒有這些物質基礎,學問就會淪為謀生的手段,學問即在飯碗中,飯碗即在學問中。在這樣的背景下,要想取得優秀的學術成果,無異於緣木求魚。然而現實的狀況並不令人樂觀。
⑥而有些人卻撇開這些物質基礎,大肆批評學術浮躁和後繼乏人,這種批評無疑隔了一層,沒搔到癢處,也顯得批評者不厚道。學人固然應「寂寞投閣」,固然應「板凳甘坐十年冷」,固然應不追求名利富貴,但學人自身的不追求難道能成為管理者們不給予他們的理由嗎?既要馬兒跑得好,又要馬兒不吃草,那無異於痴人說夢、異想天開。
11、第⑥段中畫線句用成語表達是 (2分)
12、本文的論點是 。為證明論點,文中舉了不少事例,如第③段就舉了 的例子;從論證嚴密性的角度看,原文中還應該有 這方面的事例。(9分)
13、根據作者的看法,做學問除需要(1)高尚的品德、(2) 、 (3) ,還需要 ,否則學問就會淪為謀生的手段。(7分)
14、本文的論述在語言上很有特色,請結合上下文具體分析下面句子的表達效果。(5分)
學人固然應「寂寞投閣」,固然應「板凳甘坐十年冷」,固然應不追求名利富貴,但學人自身的不追求難道能成為管理者們不給予他們的理由嗎?

(二)閱讀下文,完成15—19題(26分)
我願為你收藏一粒鹽
①那天上午,是兩節作文課。
②留下作文題目後,學生們一改往日的慵懶,眉頭緊鎖,很快進入構思狀態,班裡靜悄悄的——快要高考了,他們似乎一下子懂得了珍惜時間。
③窗外,冬天已經過去。垂柳雖在枯黃的枝椏間爆出了星星點點的綠,但風依舊很大,春寒料峭,讓人難以抵擋。教室正對著的,是學校瀏覽室。我見瀏覽室的輔導員老師胖胖的身影一晃,將一塊小黑板立在了學校的公告欄前。黑板上寫著什麼呢?我信步走出教室,去看個究竟。
④原來是一個通報批評,寥寥數語,大意是說一個同學昨天把一本雜志私自「拿」出閱覽室,被當場「抓」住,希望引起其他同學的注意,不要再做出這種另人不齒的事。而被批評的,竟是自己班上的學生。我心頭一熱,幾乎想都沒想,徑直走進了閱覽室。
⑤輔導員正低頭整理報紙,頭頂上,一圈新長出的白發,在周邊染過的黑發的簇擁下,顯得格外醒目。他見我神情異樣,便問我有什麼事。我直截了當,向他說明了來意。我說,被通報的學生是我班上的,希望您趕在學生下課之前,把黑板撤了。現在想來,我當時的語氣一定很生硬,生硬得像一個居高臨下的命令。輔導員的臉騰一下紅了,他生氣了,說,這是我的職責,用不著你來指手畫腳。那一刻,兩個人劍拔弩張,氣氛一下子變得緊張起來。
⑥那時侯,我剛剛畢業沒多久。我也不知道自己哪裡來的勇氣和膽量,敢頂撞一位年逾花甲的老教師。片刻的沉默之後,我的語氣緩和下來。我說,老師,是這樣的,還有三個多月就要高考了,如果學生們看到這個通報,一定會議論紛紛,這樣的話,那個挨批評的學生壓力肯定會非常大。我怕,我怕會影響他的高考……
⑦可是,如果不批評,不給學生們一個警告,我這里的雜志就要被學生偷完了。我管理閱覽室,就有自己的一份責任。輔導員老師似乎還在生氣,但語氣也明顯緩和了許多。
⑧是的,我知道。可是,這個學生,這個學生馬上就要高考了……我發現自己語塞,一時竟不知道說什麼好。接下來,我的語氣近乎央求了。他沉默了半晌,說,這樣吧,我也不為難你,我把黑板撤了,但你必須保證,你回去一定要批評你的學生。是,我會的,我會的。我一邊答應,一邊瘋也似的跑到公告欄前,把那塊黑板取了回來,並當著輔導員的面擦掉了那個通報批評,就好像擦掉自己的一個錯誤。擦完之後,我站起身,如釋重負。
⑨是的,這是我接手的第一個畢業班,我不想讓自己的學生出什麼岔子,盡管我的學生的確做錯了。
⑩之後,我曾經想把這件事情委婉地告訴那個犯錯誤的學生。但是,不知道為什麼,我始終沒有說。我也不知道,我這樣做,是對還是錯。
⑾高考前的最後一次班會,我講了很多,學生們也聽得聚精會神。末了,我語重心長地說,同學們,在你們成長的過程中,肯定犯過這樣那樣的錯誤,也因此得到過這樣那樣的教訓。然而,你們是否知道,有一些錯誤,你們犯過了,以為像一粒鹽,永久地溶在了歲月中,沒有人注意,也沒有人計較。其實,這粒鹽並沒有溶化掉,只是有人怕硌疼你們,悄悄地為你們收藏了起來。而我這里,就收藏著這樣一粒鹽。
⑿學生們一下子顯出驚異的目光,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繼而重新把目光投到我身上。我掃視了班裡一圈,笑了笑說,是的,我這里的確有一粒。但是,我不想告訴你們,這粒鹽是屬於誰的,我願意把這粒鹽一直收藏下去。因為,……
⒀我的話音剛落,教室里立即響起雷鳴般的掌聲。那一刻,不知為什麼,我突然哽咽著說不出話來。在學生們的掌聲中,我結束了那次班會。
⒁我始終沒有向任何人提起過這件事。我的那位學生,大學畢業後,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表現得很優秀。只是,這么多年過去了,那次班會上的掌聲,彷彿仍舊回響在我的耳畔,溫暖著我,讓我不能忘懷。
15、第④段畫線句中的一個錯別字是 ,應改為 (3分)
16、本文題為「我願為你收藏一粒鹽」,其中「一粒鹽」指的是 ,而「收藏」的含義是 。(6分)
17、原文第⑿段的末尾有一句話,根據上下文這句話應是: (3分)
18、本文在寫「我」為學生「收藏一粒鹽」的過程中運用了多種人物描寫手法,請就你認為描寫得最好的句子進行品味。(6分)
句子:
品味:
19、「我」在最後既沒有批評那個學生,也沒向任何人提起過這件事,只是在一次班會上語重心長地說了一番話,作者說「我不知道,我這樣做,是對還是錯」,請針對這位老師的做法談談你的見解。(80字左右)(8分)

第二部分 寫作(63分)

20、從下面兩題中任選一題寫一篇不少於600字的文章。
(1)我願為你 (請先把題目補充完整再寫作文
(2)我的樂土
要求:1、不得出現真實的校名、班名、人名。
2、不得套用閱讀中的材料。

2007年上海市語文中考模擬卷參考答案及評分標准
一、文言文閱讀(38分)
A組:
(一)默寫(15分,每題3分,凡錯、漏、刪、改1字扣1分)
1、(1)江楓漁火對愁眠 (2)春風得意馬蹄疾 (3)溪頭卧剝蓮蓬 (4)前途似海 來日方長 (5)雖雞狗不得寧焉
(二)加點詞解釋(4分,每題2分)
2、使……活 3、面對
(三)課內語段(7分)
4、清 袁枚(2分,各1分)
5、其他那些祖輩父輩收藏書籍,兒子孫子隨便丟棄的就更不用說了。(2分,關鍵詞「祖父、無論」)
6、人們對待借來之物與自己的東西的不同態度(3分)
B組:
1、(1)何人不起故園情 (2)枯藤老樹昏鴉 (3)仰天長嘯 (4)如秉燭夜行
(5)先天下之憂而憂 後天下之樂而樂
2、以……為恥 3、面對
4、北宋 歐陽修(2分,各1分)
5、望過去那樹木茂盛而幽深秀麗的地方就是琅琊山。(2分,關鍵詞「蔚然、深秀」)
6、寄情山水 與民同樂(3分)
(四)課外語段(12分)
7、(4分,各2分)(1)接連,連續 (2)說話
8、D(2分)
9、那個人賣的馬是駿馬的事實。(3分)
10、可從不同角度理解,如只要自己的東西確實是好的,不妨藉助名人效應來宣傳。(3分)
二、現代文閱讀(49分)
(一)貧窮與學問(23分)
11、隔靴搔癢(2分)
12、物質生活水平對一個人所能達到的學術成就劃定了另一個邊界,樹立了另一個限度。(3分)貧窮導致方仲永由少時天賦異常到最終「泯然眾人」(3分)現代社會中一定的物質生活水平對一個人做學問的必要性(3分)
13、安定的氣質(2分)忘我的勤奮(2分)穩定的物質基礎(3分)
14、該句主要運用排比、反問的修辭手法,形成了較強的語言氣勢,並能引人深思,有力地強調了管理者應該給予學人做學問所需的物質支持的觀點。(5分)
(二)我願為你收藏一粒鹽(26分)
15、另(1分)令(2分)
16、學生犯的錯誤,文中是指學生偷拿雜志一事(3分)為了保護學生,不直接將他們犯的錯誤公之於眾而是用一顆愛心來加以包容和引導(3分)
17、參考原文:我想用我的永久收藏來換取一顆永不犯錯的心靈。(3分)
18、(6分)句子2分,描寫方法1分,品味3分
19、(8分)觀點明確,圍繞中心,理由充分,語言流暢8分;觀點明確,理由充分,語言通順,7~6分;有觀點,有理由,40字以上,5~4分;有觀點,40字以下3~1分
20、(63分)參照上海市學業考作文評分標准

⑥ 2010~2011年中考語文模擬試卷及答案!跪求

【語文中考模擬試題】(答題時間:120分鍾)
一. 積累與運用。(25分)
1. 給加點字選出正確的讀音。(2分)
(1)蹣跚(A. pán B. mán )
(2)瞥過(A. piē B. pié )
(3)相屬(A. zhǔ B. shǔ )
(4)剝落(A. bāo B. bō)

2. 結合語境解釋下列加點詞語。(2分)
(1)在夜雨中專心攻讀,身心會超常地熨帖。
(2)帶著一種肅穆的歡悅。

3. 指出下面句子中標點符號的含義。(2分)
(1)看火、熱、生命、光明怎樣一起來到人間。(頓號)
(2)天,真如穹廬籠罩大地。(逗號)

4. 簡介下列作家。(2分)
蘇軾
魯迅

5. 默寫《使至塞上》(3分)

6. 根據下面這段話的意思,填到橫線上與上下文銜接最恰當的是( )(2分)
有的知識只須淺嘗,有的知識只須粗知。只有少數專門知識需要深入鑽研,仔細揣摩。所以, ,而對於少數好書,則要精讀,細讀、反復地讀。
A. 有的書只須讀其中一部分,有的書必須咀嚼揣摩
B. 有的書必須咀嚼揣摩,有的書只須讀其中一部分
C. 有的書只須讀其中一部分,有的書只須知其中梗概
D. 有的書只須知其中梗概,有的書需要鑽研、咀嚼

7. 下面是兩位同學在專題討論會上就「讀書的最高層次」問題所作的發言,請對這兩位同學的發言作一簡要評論並闡明你的觀點。(3分)
甲:我認為讀書的最高層次應該像采寶石的勞工,不斷淘汰礦渣,只取那純凈的寶石。
乙:我覺得讀書的最高層次應該像蜜蜂,不斷采擷花的芳香和花的美麗,並把花香花容釀成更高檔次的蜜。

8. 市政府近日發出號召:「爭做文明市民,塑造新形象,迎接『第五屆亞太城市市長峰會』的召開。」假如你是一個記者,將在下面三類人中選擇一類進行采訪,以了解他們對此事的態度。你將怎樣提問?(3分)
小學生、商場營業員、政府工作人員

9. 把下列句子組合成語序合理、語意連貫的一段話。(3分)
①語文,就是我的精神家園。②我在其中享受自然,體驗人生,步入思想高地,領略無限風光。③我從事語文教育工作。④那種快樂,那種情懷,那種在母語家園里邊遨遊邊吮吸雨露甘醇的自由自在難以言表。⑤我與它朝夕為伴——交往,對話,傾聽,訴說。

10. 閱讀下面這幅題為《愛與礙》的漫畫,用簡明的語言概括漫畫的寓意。(不超過20個字)(3分)

二. 閱讀理解。(35分)
(一)
第三次去美國,在高高的丹佛他山居住了兩年。美國的西部,多山多沙漠,千里乾旱,天,藍似安格羅薩克遜人的眼睛,地,紅如印第安人的肌膚,雲,卻是罕見的白鳥,落基山簇簇耀目的雪峰上,很少飄雲牽霧。一來高,二來干,三來森林線以上,杉柏也止步,中國詩詞里「盪胸生層雲」或是「商略黃昏雨」的意趣,是落基山上難睹的景象。落基山嶺之勝,在石,在雪。那些奇岩怪石,相疊互倚,砌一場驚心動魄的雕塑展覽,給太陽和千里的風看。那雪,白得虛虛幻幻,冷得清清醒醒,那股皚皚不絕一仰難盡的氣勢,壓得人呼吸困難,心寒眸酸。不過要領略「白雲回望合,青露入看無」的境界,仍須來中國。台灣濕度很高,最饒雲氣氛題雨意迷離的情調。兩度夜宿溪頭,樹香沁鼻,宵寒襲肘,枕著潤碧濕翠蒼蒼交疊的山影和萬綴都歇的俱寂,仙人一樣睡去。山中一夜飽雨,次晨醒來,在旭日未升的原始幽靜中,沖著隔夜的寒氣,踏著滿地的斷柯折枝和仍在流瀉的細股雨水,一徑探入森林的秘密,曲曲彎彎,步上山去。溪頭的山,樹密霧濃,蓊鬱的水氣從谷底冉冉升起,時稠時稀,蒸騰多姿,幻化無定,只能從霧破雲開的空處,窺見乍現即隱的一峰半塹,要縱覽全貌,幾乎是不可能的。至少上山兩次,只能在白茫茫里和溪頭諸峰玩捉迷藏的游戲。回到台北,世人問起,除了笑而不答心自問,故作神秘之外,實際的印象,也無非山在虛無之間罷了。雲絛煙繞,山隱水迢的中國風景,由來予人宋畫的韻味。那天下也許是趙家的天下,那山水卻是米家的山水。而究竟,是米氏父子下筆像中國的山水,還是中國的山水上只像宋畫,恐怕是誰也說不清楚了吧?
雨不但可嗅,可親,更可以聽。聽聽那冷雨。聽雨,只要不是石破天驚的台風暴雨,在聽覺上總是一種美感。大陸上的秋天,無論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驟雨打荷葉,聽去總有一點凄涼,凄清,凄楚,於今在島上回味,則在凄楚之外,再籠上一層凄迷了,饒你多少豪情俠氣,怕也經不起三番五次的風吹雨打。一打少年聽雨,紅燭昏沉。再打中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三打白頭聽雨的僧廬下,這更是亡宋之痛,一顆敏感心靈的一生:樓上,江上,廟里,用冷冷的雨珠子串成。十年前,他曾在一場摧心折骨的鬼雨中迷失了自己。雨,該是一滴濕漓漓的靈魂,窗外在喊誰。

11. 這一段主要寫作者「聽雨」,從聽覺上來說,作者聽出了什麼?(3分)

12. 作者寫島上聽雨比大陸聽雨更多了一層凄迷,這是為什麼呢?(2分)

13. 作者寫到了少年聽雨,中年聽雨和白頭聽雨實際上表明的是什麼?(5分)

14. 文段最後一句話「窗外在喊誰」,請根據文意推測「誰」在喊呢?「喊」的是什麼呢?(4分)

(二)
成長不可無書
①在不久前,一張大報刊出了這樣一則公益廣告——
②這是中央電視台記者在采訪中與一個西北放羊娃的對話:
③「你每天干什麼?」「放羊。」「放羊為了什麼?」「掙錢。」「掙了錢呢?」「娶媳婦。」「娶了媳婦呢?」「生娃。」「生了娃,讓他干什麼?」「放羊。」……。
④看到這里,你一定會覺得這個放羊娃可笑又可悲。然而在世人眼中,你和他一樣,都是「中國人」!
⑤這種事情我並不奇怪,但當從白紙黑字上實實在在地看到這串記錄時,我的心仍然被強烈地震動了。
⑥窮文富武曾是中國的傳統,家貧,只能通過讀書出人頭地。然而不能否認的是,在今天的中國,也許有一批像上面這個放羊娃一樣的孩子,安貧若素。
⑦這不禁令我想到一句格言:「生命的悲哀不在於目標不可達成,而在於壓根兒就沒有目標。」在那沒有知識光亮閃耀的地方,生命便永遠在「放羊——下一輩子還放羊」的循環中延續。
⑧據說在美國歷史上曾有過這樣兩個家庭:一個是愛德華家庭,其始祖愛德華是位滿腹經綸的哲學家,他8代子孫中出了13位大學校長,100多位教授,80多位文學家,20多位議員和l位副總統;另一個家庭的始祖叫珠克,是個缺乏文化修養的賭徒和酒鬼,他8代子孫中有300多名乞丐,7個殺人犯和60多個盜竊犯。這當然是個極端的例子,用在此處不一定恰當,但一個人有沒有文化修養,竟可以產生如此源遠流長的影響,這不禁使我想起中國「希望工程」中的兩句宣言: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⑨「工作再忙也要(甲) 書,收入再少也要(乙) 書,住處再擠也要(丙) 書,交情再淺也要談書。」這是幾年前台灣知識分子倡導的「新讀書主義」。飢之以當食,寒之以當裘,憂患以當安樂,孤寂以當金石琴瑟也。讀書,實在是我們今天應該大力弘揚的好傳統。
⑩成長不可無書,成功不能無知。請把高品質的書籍報刊請到你的身邊吧!
終身相伴,將使你終身受益。
15. 根據語境,在文中第⑨段甲、乙、丙三處橫線上填入恰當的詞語。(3分)
甲 乙 丙
A. 藏 B. 讀 C. 買

16. 揣摩記者與放羊娃的對話,說說「放羊娃現象」為何「可笑可悲」?(3分)

17. 本文第⑧段運用 論證的方法,論證了 的觀點。(2分)

18. 「成長不可無書,成功不能無知」是本文的中心論點,請你為這一論點再提供一個新的論據,可以舉事實,也可以引名言。(3分)
論據:

(三)
眉、眼、口、鼻四者,畢有神①也。一日,口為鼻曰:「爾何能,而位居吾上?」鼻曰:「吾能別香臭然後子可食故吾位居汝上。」鼻為眼曰:「子有何能,而位在我上也?」眼曰:「吾能觀美惡,望東西,其功不小,宜居汝上也。」鼻又曰:「若然,則眉有何能,亦居我上?」眉曰:「我也不能與諸君廝②爭得,我若居眼鼻之下,不知你一個麵皮安放那裡?」
(選自羅燁《醉翁談錄》)
〔注釋〕①神:靈性。②廝:相互。

19. 請用「/」給下面句子斷句。(2分)
吾 能 別 香 臭 然 後 子 可 食 故 吾 位 居 汝 上。

20. 下列句子中加點的「為」與例句中的「為」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2分)
例句:一日,口為鼻曰:「爾何能,而位居吾上?」
A. 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 B. 為之,則難者亦易矣。
C. 不足為外人道也。 D. 周處年少時,凶強俠氣,為鄉里所患。

21. 請把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3分)
若然,則眉有何能,亦居我上?
譯文:

22. 通讀全文後,你從眉、眼、口、鼻之爭中得到什麼啟示?(3分)

三. 作文。(40分)
23. 有人說,讀一本好書就好像和一位哲人在交談,它能使我們明白許多做人的道理。有人說,一本好書就像一盞明燈,它能給我們照亮人生的前行之路。有人說,看到好書,生活再難也要買,時間再緊也要讀,因為好書是每個人的成長食品中不可或缺的營養……
在你的學習生活中,也許你已經讀過一本或很多本好書,想想它們在你心中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它們對你的成長產生了怎樣的影響;也許直到現在你還沒有讀過理想中的好書,但你一直對好書充滿了嚮往和憧憬,並期待著與它們相遇相知……
請以「好書和我的成長」為話題寫一篇作文,題目自擬,文體自選,所寫內容不能超出話題范圍,不少於600字。

四. 思維拓展。(20分)
24. 下面是一份對200名初中生課外閱讀的調查情況表,請根據這個調查情況,回答後面的問題。(10分)
初中生課外閱讀情況調查統計表
閱讀內容 人數 百分比
卡通畫 112 56%
時文雜志 32 16%
武俠小說 30 15%
文學名著 26 13%
①從表中數據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即 :
②看了這一統計結果,你對同學的建議是:

25. 閱讀下面兩則材料,回答問題。(10分)
如果說外語是人生的工具,那麼,母語毫無疑問是掌握工具的手。可是,當中國人在投入巨大精力學習外語、應付外語考試的同時,卻尷尬地發現,自己的母語水平正在明顯下降。
據調查發現中學生母語水平不容樂觀,他們連深奧一點的現代文也理解不了,普遍存在詞彙貧乏,言不達意的情況。
①兩則材料反映一個什麼現象?請用一句話概括。

②簡要談談你對這一現象的看法。

【試題答案】
一. 1. A A A B
2. (1)指讀書中的妥帖舒服。(2)對日出景象的興奮和敬重。
3. (1)說明恩澤人間的多樣性、及時性。(2)表示對天的這一特徵的強調。
4. 略 5. 略
6. C 7. 言之成理即可。
8. 稱呼得當;內容緊扣市府「號召」,語意表述清楚。例:小朋友,你知道「亞太城市市長峰會」嗎?你將以怎樣的行動來迎接這次會議的召開呢?「亞太市長峰會」將在我市召開,請問營業員同志,你們作為窗口行業,怎樣來塑造新形象?為迎接「亞太市長峰會」的召開,請問作為政府工作人員,你們准備做些什麼?
9. ③①⑤②④
10. 要把「愛」與「礙」的關系正確、清楚地表達出來。示例一:不恰當的愛會阻礙人的健康成長。示例二:過度的愛反而會使人扭曲。(意思對即可)

二. (一)11. 首先是美感,然後聽了「疏雨滴梧桐」和「驟雨打荷葉」是一種凄涼、凄清、凄楚。島上聽雨則多了一層凄迷。
12. 這是因為作者在島上聽雨更多了一種懷鄉之痛在裡面。
13. 作者聽雨,是在聽的人生,這三個階段給人的感覺一定是不相同的,少年時候,年幼無知,在燈下聽著雨聲,聽著故事,給人一種溫馨,中年聽雨,一個「客舟」表明了那種漂泊異鄉的滄桑,老年聽雨在僧廬下,卻想到了亡宋之痛,想到了祖國的分裂狀態,心中多一種濃濃的傷感。
14. 這里的誰應該是指故鄉,是故鄉在呼喚漂泊的遊子。

(二)15. 甲B 乙C 丙A
16. 「可笑」是因為生命的過程變成了簡單的循環;「可悲」是因為生活安於現狀,不思進取,愚昧。
17. 「事實(事例)論證」或「對比論證」;論證了「一個人有沒有文化修養,竟可以產生如此源遠流長的影響」的觀點。
18. 只要舉出的事例或引用的名言符合中心論點即可。

(三)19. 吾能別香臭/然後子可食/故吾位居汝上。 20. C
21. 如果這樣,那麼眉毛有什麼本領,也在我上面呢? 評分標准:譯文准確簡練,意思表述完備即可
22. 示例:在現實生活中,不要過分強調自己的能力,只有把自己置於群體之中,在團結和諧的集體中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
三. 略
四. 24. ①大多數初中生課外閱讀喜歡看卡通畫而不喜歡閱讀文學名著 ②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
25. ①不少中國人在重視外語學習的同時,輕視了母語的學習(意思相近即可)②學好母語是熱愛祖國的表現。要學好外語,必須首先學好母語。

閱讀全文

與2015遼寧中考模擬卷語文10卷答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