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作文大全 > 論語為座右銘寫作文

論語為座右銘寫作文

發布時間:2020-12-28 06:55:04

Ⅰ 如果從課文《論語十二章》中選擇一句話作為座右銘,你會選擇哪一句選一句,並談談你准備怎樣實踐這一座右

1、座右銘: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

2、翻譯: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盡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誠,誠實呢?老師傳授的知識是否復習過了呢?」

3、實踐方法:

一要反省自己的言行。我們的言行代表企業及領導的形象,要文明用語,不罵臟話、待人要大方熱情、誠信待人、不說大話。誠信是人格光明的表現,不欺人也不欺己。一切從實際出發,不搞憑空捏造、無中生有。要說真話、實話,不誇誇其談,不弄虛作假。

二要反省每日工作是否保質保量完成。所謂做到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行行爭先。每一項工作都直接或間接地牽涉到領導的決策,關繫到一個地方的發展。因而,我們考慮問題和說話辦事一定要慎之又慎、細而又細,不能粗心大意、馬虎毛糙。

三要反省每日是否學到新的知識,搜集到新信息,不荒廢度日。我們必須超前思維,以新見長。要不斷學習新知道,多看書、多看報。在搜集信息上,要提出新情況、新問題、新動向;在建議進言上,要有新思路、新舉措、新辦法;在文字工作上,要有新思想、新觀點、新語言。

(1)論語為座右銘寫作文擴展閱讀:

《學而》賞析:

儒家十分重視個人的道德修養,以求塑造成理想人格。而本章所講的自省,則是自我修養的基本方法。

在春秋時代,社會變化十分劇烈,反映在意識領域中,即人們的思想信仰開始發生動搖,傳統觀念似乎已經在人們的頭腦中出現危機。於是,曾參提出了「反省內求」的修養辦法,不斷檢查自己的言行,使自己修善成完美的理想人格。

《論語》書中多次談到自省的問題,要求孔門弟子自覺地反省自己,進行自我批評,加強個人思想修養和道德修養,改正個人言行舉止上的各種錯誤。這種自省的道德修養方式在今天仍有值得借鑒的地方,因為它特別強調進行修養的自覺性。

在本章中,曾子還提出了「忠」和「信」的范疇。忠的特點是一個「盡」字,辦事盡力,死而後已。如後來儒家所說的那樣,「盡己之謂忠」。「為人謀而不忠乎,是泛指對一切人,並非專指君主。就是指對包括君主在內的所有人,都盡力幫助。

因此,「忠」在先秦是一般的道德范疇,不止用於君臣關系。至於漢代以後逐漸將「忠」字演化為「忠君」,這既與儒家的忠有關聯,又有重要的區別。「信」的涵義有二,一是信任、二是信用。其內容是誠實不欺,用來處理上下等級和朋友之間的關系,信特別與言論有關,表示說真話,說話算數。這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基石。

Ⅱ 我的座右銘論語二十則中的一句作文300字

溫故而知新」有兩解.一為「溫故才知新」:溫習已聞之事,並且由其中獲得新的領悟;二為「溫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溫習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擷取新的知識.合並這兩種解法,也許更為完整:在能力范圍以內,盡量廣泛閱覽典籍,反復思考其中的涵義,對已經聽聞的知識,也要定期復習,期能有心得、有領悟;並且也要盡力吸收新知;如此則進可以開拓人類知識的領域,退也可以為先賢的智能賦予時代的意義.像這樣融會新舊、貫通古今方可稱是「溫故而知新」.
對於學過的舊知識,你要常去溫習它,你將會有新的體會,新的發現。你收獲的就會更多,你比別人懂得的就會更多,這樣在某方面就能成為別人的老師了。
生活中,每一件事,每一句話都有它的多方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也許你一時只能理解其中的一點,當但你經歷多了,見識豐富了,你再去看時,也許你會有不一樣的理解和體會。生活就是這樣多方面性的,當你對一句話不理解時,你是選擇遺棄它,還是深入的去思考?當你多次的去深究它的時候,你將會有不一樣的體會。
當我們忙完了一個階段的事情後,利用暫時的忙裡偷閑,回顧曾經的點點滴滴時,才發現我們不能變成工作的奴隸,我們要學會思考和總結,要讓我們的工作充滿堅持和成長才行

Ⅲ 論語 座右銘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一則是說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強迫別人做。

Ⅳ 《論語》、《老子》、《莊子》選取一句話作為你的座右銘,你會怎麼選擇以此為中心,寫一篇文章

論語:吾日三省吾身
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莊子: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Ⅳ 把論語中的句子作為自己的座右銘有哪些好處

1、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論語·子罕》

2、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為政》

3、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

4、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論語·子罕》

5、子曰:「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論語·公冶長》

6、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論語·子罕》

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論語·衛靈公》

8、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為政》

9、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論語·雍也》

10、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學而》

11、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論語·為政》

12、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公冶長》

1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泰伯》

1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述而》

15、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論語·雍也》

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論語·憲問》

17、言必信,行必果。——《論語·子路》

1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論語·子罕》

19、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論語·學而》

20、子曰:「當仁,不讓於師。」——《論語·衛靈公》

21、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論語·衛靈公》

22、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論語·子路》

23、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里仁》

24、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論語·衛靈公》

25、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出自《論語·子路》

26、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論語·述而》

27、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論語·顏淵》

28、既來之,則安之。——《論語·季氏》

29、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論語·述而》

30、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顏淵》

31、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論語·為政》

3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雍也》

33、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學而》

34、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

35、子曰:「過而不改,是謂過矣。」——《論語·衛靈公》

Ⅵ 用《論語》十二章中的一句話當做你的座右銘,寫一篇作文

寫出怎麼樣才能博覽群書,自己要怎麼樣問別人,怎麼樣發現其中的仁德

Ⅶ 用論語十二章寫座右銘200字微寫作

《論語·為政》: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為孔子所提倡的一種讀書內及學習方法。容指的是一味讀書而不思考,就會因為不能深刻理解書本的意義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書本的知識,甚至會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進行實實在在地學習和鑽研,則終究是沙上建塔,一無所得。告誡我們只有把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才能學到切實有用的知識,否則就會收效甚微。
這則講了學和思的辯證關系。學習而不思考,如學習書本知識,書本知識有正確的,有不正確的,不加思考,把不正確的知識也接受了,這就受到欺騙,所以稱罔。
正確的知識,如科學一定要由淺入深、按部就班去學習。不學習而光思考,不按照科學知識去思考,容易陷入迷誤。只有學習與思考結合,才能學到正確的知識,不致胡思亂想,陷於迷誤。

Ⅷ 另一個人要守誠信就把論語中的什麼作為座右銘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小車無,其何以行之哉?"(《論語·為政》)

"子以四教:文,版行,忠,信。權"(《論語·述而》)

"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論語·雍也》)

"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恆矣。" (《論語·述而》)

"主忠信,徙義,崇德也。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論語·顏淵》)

"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論語·學而》)

"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恭近於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論語·學而》)

"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論語·學而》)

"子夏曰:'君子信而後勞其民,未信則以為厲己也;信而後諫,未信則以為謗己也。'"(《論語·子張》)

"言必信,行必果,然小人哉!"(《論語·子路》)

Ⅸ 如果你從論語十二章中選出一句話作為你的座右銘,你會選擇那一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譯文:孔子說:「學了(知識)然後按一定的時間復習它,不也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也是很快樂嗎?人家不了解我,我卻不惱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養的人嗎?」

感悟:從學習方法講到個人修養,學以致用,體現學習的價值。學而時習之強調知識的學習需要自覺,不斷實踐。有朋自遠方來體現學習又是相互切磋,相互交流的事情。人不知而不慍體現個人修養與別人知不知道沒有關系,而是不求名利,自我進步。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

譯文: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誠實可信了呢?老師傳授的知識是不是復習了呢?」

感悟:強調隨時都該反省自己,提高自我修養。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為政》

譯文:孔子說:「我十五歲開始有志於做學問,三十歲能獨立做事情,四十歲(遇事)能不迷惑,五十歲知道哪些是不能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歲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到七十歲做事才能隨心所欲,不會超過規矩。」

感悟:孔子自述一生進德修業的發展過程。隨年齡增長,思想境界也逐步提高,這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4、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譯文:孔子說:「溫習學過的知識,可以從中獲得新的理解與體會,那麼就可以憑借這一點去做老師了。」

感悟:強調思考是學習的關鍵,能在溫習舊知識中有所發現,才可以為師。

5、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譯文:孔子說:「只是學習卻不思考就會望文生義,迷惑而無所得,只是思考卻不學習就會精神疲倦而無所得。」

感悟:闡明學與思的辯證關系,即學和思要相結合,才能有所得。

閱讀全文

與論語為座右銘寫作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