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記敘文答題技巧
一.記敘文閱讀規則
1.景物描寫的作用:渲染氣氛,烘託人物心情,推動情節發展,表現人物的品質,襯托中心意思
2.運用描寫方法的作用:表現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題
3.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的作用:運用了……的修辭,生動形象地寫出了……
4.運用排比的作用:增強語言啟示,生動形象地寫出了……
5.反問句的作用:加強語氣,引起下文,承上啟下
6.設問句的作用:引起讀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啟下
7.題目的作用:概括內容;揭示主題;提示線索
8.記敘文第一段的作用:
1.環境描寫:點明故事發生的地點,環境,引出下文,為下文情節發展作鋪墊
2.其他:開篇點題,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調;總領全文或引起下文,為下文情節發展作鋪墊
9.中間句段的作用:承上啟下的過度作用
10.結尾議論性句子的作用:總結全文,照應開頭,點明中心,深化主題
11.記敘順序:順敘,倒敘,插敘
12.寫作人稱的好處:第一人稱,真實可信;第二人稱,親切自然;第三人稱,可以多角度描寫,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13.記敘線索的形式:實物;人物;思想感情變化;時間;地點變換;中心事件
14.找線索的方法:標題;反復出現的某個詞語或某個事物;抒情議論句
15.賞析句段從三方面考慮:內容(寫了什麼,選材有什麼獨特之處);形式(寫作方法,語言特色,修辭);感情(文章的社會價值,意義,作用等)
Ⅱ 寫作手法有哪幾種
寫作手法包括表達方式、寫作方法、修辭手法等。
表達方式,是指寫文章時所採用的反映社會生活、表達思想感情、介紹事物事理的方式手段。常用的表達方式有5種,即:記敘(敘述)、議論、抒情、描寫、說明和想像
寫作方法,也叫表現手法,是指在文學創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運用的各種具體方法和技巧。包括:托物言志(托物喻人)、欲揚先抑、襯托(烘托)、誇張諷刺、借景抒情、前後照應、對比等。像《白楊禮贊》一文借贊美白楊樹挺拔向上、不屈不撓的精神來贊美北方的農民,採用的是象徵的寫作方法。
修辭手法,也叫修辭方法,是指在寫作過程中,對所使用的語言進行修飾、加工、潤色,以提高語言表達效果的方法。包括:比喻、排比、擬人、誇張、借代、反問、設問、對偶、反復等。
(2)感知自然作文素材擴展閱讀:
敘事線索
1、以物為線索
在敘事的過程中,讓某一物品在事件的各個階段重復出現,並通過各種手段加強它的形象。這種物件往往起過渡作用或象徵和點明中心思想。
2、以人為線索
以人為線索敘事,要注意不同時間、不同環境人物性格的統一,還要注意人物年齡特徵、外貌、動作、地方和民族特徵、生活習慣等方面的統一。否則,容易造成混亂。
3、以思想變化
這種寫法,思想發展的主線要分明。思想變化的各個階段貫要自然,對照要清楚。
4、以中心事件
主要事件記敘突出,次要事件交代清楚,主次搭配合理,敘述井然有序。這種寫法,事件再復雜,也可繁而不亂。
Ⅲ 感知自然,品味人生作文素材
感知自然,品味人生
正如現代快報所說,南京「一步」便進入了春天,氣溫變化之快,早晚溫差之大,連快節奏忙碌的都市人都有些不適應了。大地春回,萬物復甦,周末燦爛的陽光,再一次告訴人們春天來了。
清晨,我抱著女兒爬上東山,未進東山門,已聞其聲。半山腰便有老人跳舞時的伴樂「春天在哪裡」, 這里每天都有很多老人來鍛煉身體。周末很多父母也帶著孩子來感受大地春回,陽春三月慢步緩行來到山中一小片梅花處,梅花的花香引來小蜜蜂;也引來了行人的駐足觀賞、留影留照;也引人摘折花枝。一個父母帶著孩子,來到之處,先是與梅花合影留戀,手中還有折的梅花,盡管勿折花草醒目的提示。由此讓人想起許多新聞和評論:很多遊人在踏青的同時看到花草很美麗,忍不住就把開得很嬌艷的花朵隨手摺下來了,你折下來了拿在手裡雖然你感覺很美麗,但是你有沒有想過花兒卻因此而死亡呢,還有就是家長們帶著孩子去公園玩的時候往往會給孩子買一個小網兜,捕捉魚蝦什麼的,魚蝦也是有生命的。請家長們帶孩子出去遊玩時不要隨手亂折花草和捕捉小動物。
帶孩子踏青可清肺健脾,增強心肺功能;舉目遠眺,可以開闊視野,推遲視力退化;通過消耗身體熱量,可以促進胃腸蠕動,改善消化功能,增進食慾等等;但更應該藉此潛移默化告訴孩子,通過花開、花香、花草樹木的變化,感知自然,品味人生、懂得自然、愛護自然,注重人文的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