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標准指出:進行課程改革的關鍵在於優化課堂教學,構建新的課堂教學模.為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教學,我們必須積極倡導學生主動參與、勤於動腦、動口、動手,樂於合作、樂於探究。把「積極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抓手,成為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基本理念,構建小學語文優質高效課堂推進有效教學。 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就是要最大程度地發揮課堂教學的功能和作用,通過教師的引領和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在課堂教學之內,高效率,高質量地最完美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獲得全面、優質、高效發展。它是教學過程的最優化,教學效果的最大化,是師生完美配合的結晶。最完美地實現教育教學的三維目標整合。如何構建小學語文優質高效課堂推進有效教學,我認為應該從轉變學生學習方式入手: 一、 用心指導學生「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指學生有學習的主動權和選擇權,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過程,按照自己的意願去選擇學習的內容和方式。在用心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努力做到「五會」: (1)會預習。具體包括:會藉助拼音自讀課文,會藉助教材、工具書以及聯系實際自學生字詞,會將感覺精彩或有疑問的詞句標注在書上,會利用各種媒體收集資料。 (2)會提問。一是質疑,對不理解、不了解的詞句質疑,對老師、同學的觀點質疑;二是以提出問題的形式,可以圍繞課題、圍繞課文內容、圍繞中心、圍繞課後作業等展開提問,以疑促思促學。(3)會討論。從自主學習的策略來看,這是指學生參與討論的能力。具體包括:會積極主動地發言,會清楚明白地表達觀點,會吸取同伴的有益觀點及時修正自己的認識。 二、精心指導學生「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 指學習的組織形式,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改善傳統的師生單項交流的方式,還可以把它理解為生與生,生與師的合作,通過多項互動的交流,使每個學生語言實踐和自我表現的機會,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在精心指導學生合作學習時,引導學生努力做到「三會」: (1)會組織。學生如何組織同伴一起學習,可以「同桌合作」也可以前後兩桌「四人合作」,合作夥伴可以選擇學習的內容、學習的順序、學習的方法,在老師的指導下質疑、提問、交流、探討、展示。教師可發揮學生的才幹,在實踐中,採用學習組長輪流擔當的方法,真正讓每一個同學都有鍛煉的機會,真正使自主與合作互相促進。 (2)會幫助。合作學習的好處有利於互幫互學,互相促進。要教育學生「願幫助」,和「會幫助」。在自然狀態下,小學生的所謂幫助即簡單地把答案告訴對方,要指導學生學會用啟發式的思維方式與同學交流,從老師啟發、輔導學生的行為中得到啟發,依據實際情況幫助同伴。 ( 3)會評價。合作學習時,由於缺少了教師的直接指導,學生的學習較易「走過場」,流於形式,此時,教會學生評價同伴的學習就顯得尤為重要。具體包括:討論時的評價(學會贊同、反對、補充);作業時的評價(同學間互相批改作業)。 三、 潛心指導學生「探究學習」 「探究學習」 指在實踐中進行學習。要求教師在課堂教中藉助課文情景,創設主動,互動,生動的學習局面,讓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培養學生探索問題的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獲得理智的情感體驗,積累知識和方法。教師在潛心指導學生「探究學習」 的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得到「三種」體驗訓練: 1.角色體驗。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要重視閱讀感受和體驗,突出學生閱讀行為的自主性,重在感受體驗,整體把握,」教師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在讀課文的的時候注意文本人物與作者進行換位體驗,教學《再見了,親人》一文時,通過指導朗讀:「大娘,停住您送別的腳步吧!為了幫我們洗補衣服,您已經幾夜沒合眼了.您這么大年紀,能支持得住嗎?快回家休息吧!為什麼搖頭呢?難道您擔心我們會把您這位朝鮮阿媽忘懷?不,永遠不會.」讓學生體會哪句話表現出志願軍戰士對朝鮮老媽媽深深的敬意和難以捨得離別之情;哪句話表現出朝鮮媽媽對志願軍戰士慈母般的愛; 哪句話表達了志願軍戰士對朝鮮老媽媽的關心體貼; 哪句話表現出朝鮮媽媽對志願戰士的依依惜別之情; 哪句話表現達了志願軍戰士對朝鮮人民永不忘懷的深情厚誼.通過角色體驗,教師有機滲透思想教育,可以提高學生分辨真善美,假丑惡的能力。 2.繪畫體驗。語文教學應注重學生想像力的培養。鼓勵學生根據課文的描述大膽想像,並把想像的的內容繪畫出來,將抽象的文字具體化、形象化。如教學《詹天佑》可引導學生畫「兩端」鑿井法,畫打直井再向兩端鑿進的辦法,和畫「人」字形線路,可以更深刻領悟詹天佑傑出的智慧和才能。這樣,不僅增強了學生對課文了學生對課文的感悟,同時訓練了學生的想像能力。 3.表達體驗。教學時設計演講形式,引導學生思考、釋疑、表達,匯報學習感受、成果。可有效地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和文字運用能力。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除積極倡導和實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之外,教師首先要鑽研教材,吃透教材,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自己有獨到見解的教案,再次是強調教師在課堂中駕馭能力的提升。教師應把自己的激情完全融入授課過程當中,充分利用自己的形體語言來配合授課內容,並且要把學生的情緒也引入教師的激情當中。努力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技藝,才能構建小學語文優質高效課堂,推進有效教學
Ⅱ 小學語文課堂怎樣有效分組
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型學習;何嵐妮;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一、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提高自主學習能力,為合;第一,給學生創設一個真正學習的情境;實踐證明,學生在不平等的環境中學習是被動的,緊張;第二,教師要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雖然一節課時間較短,但教師也要給學生留有充足的時;第三,培養學生問題學習能力;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應該
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型學習
何嵐妮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羅傑斯曾說:「自由愈高的學習,身心投入程度就愈高。在實際教學中,我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面對課改,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已經作為一種教學策略被越來越多的教師用於教學實踐中,那麼,如何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呢?結合我們寧遠縣「四環節」教學模式,我認為可從以下一些方面入手。
一、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提高自主學習能力,為合作探究學習奠定基礎。 自主學習通常是指主動,自覺,獨立的學習。新課程改革強調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就要求每一位教師,應進行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新探索
第一,給學生創設一個真正學習的情境。
實踐證明,學生在不平等的環境中學習是被動的,緊張的,不愉快的。學生也容易產生厭學到心理。因此教師對學生的期盼和希望可以產生巨大的感召力,讓學生在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中才找到自己,激發興趣,自主地學習。例如:上課伊始,創設一種輕松的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烏鴉和狐狸》一課,讓學生分別扮演烏鴉,狐狸,讀好它們之間的對話,了解烏鴉和狐狸的不同性格,還可以設計不同的教學活動,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第二,教師要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
雖然一節課時間較短,但教師也要給學生留有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去思考,去探索,使學生始終處於自覺積極的狀態之中,來進行合作條件,自主學習。如:生字詞的學習,讓學生藉助工具書,抓住音,形,義,詞幾個方面分組自學。彌補自己學習的差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達到共同提高到效果。
第三,培養學生問題學習能力。
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應該培養學生敢問,好問,善問的好習慣。然後放手讓學生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上課時,教師要注意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產生疑問,提出問題。在復習課上,也盡量想辦法,問題讓學生提,答案讓學生總結。
第四,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學會學習。
首先,現在的孩子普遍存在不會學習的現象,表現在:家長或老師督促學習,管著學習,不動腦思考,不動手實踐等不良習慣。作為教師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要讓學生會學。用啟發式點撥式的教學取代傳統的教學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進行中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發展他們的個性。
其次,要通過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成功體驗,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自覺性,積極性。
如:充分利用語文教材的趣味性和實用性來激發學生興趣。像:識字中的字理演變圖,小幽默,小兒歌都能引起學生注意。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比如:藉助於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來激發興趣通過動感聲像,美麗的圖片等吸引學生,還有,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分組討論法,小組競賽法,獎勵法···而對於那些不喜歡學習,不喜歡課堂的學生,我則是多和他們溝通,了解他們的「學患」,把學習以外的事交給他們去做,像:取送作業本,讓他們輪流檢查室內外衛生,當一次小組長,來打開他厭學的心結,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第五,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受益終生,但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人的許多習慣都在早年形成(也包括壞習慣),而教師要調查學生的表現要根據學生自身的特點,教學的具體情況,循序漸進的培養,持續穩定地發展,比如:低年級的孩子上課要養成仔細觀察,認真聽課,課後按時完成作業,樂於和同學交流等習慣。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水平的提高,到了高年級,就要有良好的閱讀習慣獨立思考,樂於提問額度習慣。因此,課堂上我嚴格培養,幫助,指導養成這種學習的習慣,久而久之才會見到成效。
二、加強學生的合作學習
合作精神是綜合學習中首先要培養的,這一點無論從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和綜合性學習本身,都是必不可少的。現在不強調合作精神,不學會與別人合作,我們的學生將很難適應時代的發展,在未來激烈競爭的社會里將很難有立身之地。
1、集思廣益合作。所謂「集思廣益」就是集中每個學生的智慧,廣泛吸收有益的意見。在學習人物或學習一些生活哲理時,總會問學生「他給你留下怎麼樣的印象?」「從中你領悟到什麼道理」等等,然後引導學生聯系生活的實際,讓大家從各個角度去分析,通過這樣的活動,讓學生更積極,更深刻的記住了所要學習的知識點。
2、各取所長合作。「各取所長」就是發揮每個學生的特長,合作完成某個學習任務。「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學生的個性差異還是比較大的,有的學生善讀,有的學生善寫,而有的學生善畫。有時候為了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個性特長,我要求學生自己學習,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可以通過不同的形式呈現對課文的不同理解,他們自動組建合作小組,善畫的作畫,能寫的撰文,字好的抄寫,會說的演講……20分鍾後,他們爭先恐後上台展示。看著一張張圖文並茂的海報,聽到他們繪聲繪色地解說,我知道,我的教學目的達到了。
3、優差搭配合作。有時候,我在讓學生分組學習的時候,有意識地將優、中、差三類學生結合在一起,在學習的過程中,優生自然而然地扮演著小老師的角色,在他們的帶動下,差生有了進步,而優生也更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組織、分析能力也提高了,從而達到相得益彰,優差共進。
4、分扮角色合作。兒童活潑好動,有很強的想像力和表現欲,他們非常喜愛把一些活動內容「演」出來。我國著名劇作家曹禹對課本劇表演予以了充分肯定,「學生參加演戲可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演戲里的人,就必須理解他們的思想與感情,要具備活潑生動的想像,也要有一定的表演能力」,「課本劇可以啟發學生潛在的智力,使他們對聽課…」
在語文課中,我常常讓學生分角色飾演活動中不同的角色,學生對此都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在上《晏子使楚》一課時,我提出讓學生來表演「晏子出使楚國」的活動內容,學生都爭先恐後地要求試一試。見每個學生都這么積極,我便跟學生商量,讓他們選擇合適的人選自由組合,這樣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加表演。商量完畢,學生便分頭行事,教室頓時變成了一個排練廳。不一會兒,成果就出來了。盡管有的小組效果不佳,但學生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了,學生也充分參與到課堂中來了。
當然,「合作」不等於「合並」,「合作」應該是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學生產生了個體無法解決的問題,教師應鼓勵他們選擇「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旨在集體探究個體無法解決的疑難問題,在優勢互補中使得個體對問題的理解更加豐富全
面,思維向深度和廣度發展,感受合作共事和分享成果的愉快。
三、鼓勵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
在探究性學習中,學習過程不再是老師把知識強灌進學生的腦子的填鴨式教學,而是要學生自己找出問題,自己探討,然後得出自己的結果,再與別人或者老師的結果比較,總中學到知識和學習方法。所以不管以何種方法進行探究性學習,都必須要突出三個方面: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現在提出的具體步驟方式有很多,但是都離不開這三個。我這里舉出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智力開發研究所的陸璟提出的一種:
1、提出問題:學習者投入到對科學型問題的探索中;
2、收集數據: 學習者重視實證在解釋與評價科學型問題中的作用;
3、形成解釋:學習者根據實證形成對科學問題的解釋;
4、評價結果:學習者根據其他解釋對自己的解釋進行評價;
5、檢驗結果:學習者交流和驗證他們提出的解釋。
這裡面所說的1是典型的提出問題;2、3就屬於分析問題;4、5就屬於解決問題了。
總之,通過開放、合作、探究式的教與學,學生們既體驗到了學語文的樂趣,學會了怎樣學語文,也體驗到了競爭後成功的喜悅,更懂得了怎樣去「生活」。讓他們真正認識了語文,真正認識了自己!也懂得了如何去「做人」,去正確面對競爭!
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實際上是激活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其成為知識的發現者和研究者。需要指出的是,接受學習仍是人類重要的也是特有的學習方式。素質教育要求加強體驗學習和發現學習,但並不意味著拒絕接受學習。在新的教學方式里,語文教師仍要「講」,或是提供背景知識,或是點撥方法規律,或是交流自己收獲,或激情熏陶,不一而足。
Ⅲ 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自主學習
在我的教學工作中,作為一名教師,我總認為要做個有心人,讓數學真正成為學生願學、樂學的學科,只有這樣,才能為學生提供充裕的探索、實踐的空間和時間,才能調動大多數同學的學習積極性;才能大面積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和學生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