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主要功能是教師為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課程標准,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對教學內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的具體設計和安排的一種實用性教學文書。教案包括教材簡析和學生分析、教學目的、重難點、教學准備、教學過程及練習設計等。
小學數學教案,參考~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掌握折扣的意義,並能夠解決關於折扣的問題。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折扣問題的解決,體會折扣解決問題的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數學與生活息息相關,提高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利用百分數解決折扣的一些應用問題。
【教學難點】
理解折扣的含義。
三、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創設情境:在不同的商場看到同一件商品,原價都是300元,但是甲商場原價出售,乙商場打九折出售,丙商場打八五折出售。
提問:哪個商場買這件裙子才能夠更便宜一些呢?
預設:一定不去商場甲買裙子。
追問:一定不去甲商場,為什麼呢?乙、丙商場老師又應該選擇哪一個呢?
引發學生思考,引出學習內容《百分數(二)-折扣》。
(二)探索新知
解釋折扣的概念及意義:商店有時降價出售商品,叫做打折扣銷售,俗稱「打折」。幾折就表示幾分之幾,也就是百分之幾十。例如,打八折銷售,就是按原價的80%出售。學生獨立思考並總結:解釋一下什麼是九折,什麼是八五折呢?
追問:這件裙子在乙、丙商場分別需要花費多少錢呢?老師應該去那個商場買裙子呢?學生討論列式計算,解決問題。
追問:丙商場的促銷方式,比原價便宜了多少呢?
(三)課堂練習
多媒體展示籃球、書包的圖片,並展示出原價分別為80元、105元,促銷活動分別打六五折和七折。問打折後出售的價錢。找學生黑板板演,其餘學生獨立完成。
(四)小結作業
小結:學生談本節課的收獲。
作業:思考,在之後在生活中,要如何幫助父母選擇更加合適的商家去購買商品呢?
四、板書設計
百分數(二)-折扣
概念 : 練習:
㈡ 小學語文教案怎麼寫步驟是什麼
首先要吃透教材,把教材的編寫意圖弄明白,讀懂參考教學用書很重要。
其次要備學生、備課文、備自己,有教學思路
教案的格式:一教學內容分析;二教學目標(分為認知目標,技能目標,情感目標)三教學重點與難點;四學習者特徵分析;五教學策略與設計;六教學過程(重點);七教學評價設計;八課後反思及自我評價。
數學教學案例
圓錐的體積
一、教學目標:
1.讓學生自己推導出圓錐體體積的計算方法,並能熟練運用公式解決問題。
2.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
3、培養學生的探索、合作精神。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掌握圓錐體體積公式的推導。
三、教學過程 :
(一)創設情景。
師:怎樣計算圓柱的體積?(指名讓學生回答)
生:回答 (師總結)
師: 圓錐有什麼特徵?(生回答)
師: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一些糧堆,沙堆。你們知道它們的體積怎樣求嗎?如果用貨車來運,需要用幾車?引出(圓錐的體積)
(二)學習探討
1、學習探究圓錐的體積
師:請同學們先想一想,我們是怎樣知道圓柱體積公式的:
( 把「圓柱」轉化「長方體」從而推導出圓柱的體積。)
師: 今天我們也根據這種方法,來研究圓錐的體積。你們有信心自己去研究嗎?(學生興趣十足)
師:請同學們在小組中討論一下,你們小組帶來的試驗用品有什麼特點?
生:討論交流,並得出結論:一組圓錐和圓柱等底等高,一組圓錐和圓柱等底不等高,一組圓錐和圓柱不等底等高。
師:讓學生猜測它們之間的關系一樣(學生議論紛紛,各抒己見,互不相讓)
師:同學們,我們怎樣來知道自己的猜測的正確與否。(試驗)
2、學生分組做實驗,老師巡視。
學生試驗,小組交流。
各個小組的意見反饋。
師小結:我發現有的小組是用水來做的的試驗;有的是用沙來做的試驗。你們都能得出結論,等底等高的圓錐和圓柱的體積關系:V(圓錐)=1/3V(圓柱)。而且我還發現一個小組的同學別具一格,用的是一個圓柱體形狀的橡皮泥,用小刀把它削成一個與它等底等高的圓錐,削掉的部分又作成了兩個與第一個圓錐大小一樣的圓錐,這樣就得到了三個大小一樣的圓錐,也得到了圓錐與圓柱的體積關系。提出表揚!
3、師生共同完成例題,師針對個別情況進行訓練。
(三)鞏固練習,加深認識。
1、選擇題。
一個圓錐體的體積是18立方米,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體積是( )
(1)54立方米 (2)6立方米 (3)9立方米
2、東東的家裡有一個圓柱形水桶,裝滿水是30千克,需要幾個和它等底等高的圓錐形的容器來裝?
3、書上的一些題目。
(四)總結:今天你有什麼收獲?
七、 反思:
本節課我注重了知識的遷移,因為舊知是新知的的基礎,任何知識都是建立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之上的。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的能力,讓學生動手動腦的同時,讓他們互相合作,共同交流,以便達到知識的共享。我讓學生通過猜測——驗證——得出結論。培養了學生的空間觀念,圖形的轉換,在練習題的的設計上,注重了對學生的圖形測量能力的培養。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創設情景中,我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探索精神,特別是對出現不一樣的探索方法,大力的表揚,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總之,這節課我在激發學生興趣的同時,讓學生經歷了知識的獲得過程,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培養了他們的思維,根據實際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
㈢ 小學語文教案分兩課時,第二課時教學目標怎麼寫
選擇公道的教學內抄容是備好課的條件襲,教學內容的選擇要依據知識的特點、教材的編寫意圖、完成教學任務所需的時間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等因素來決定。如何公道地選擇一課時的教學內容呢?首先是根據教材的編排來選擇。通常我們把一個練習的知識劃分成幾個小段落,每個小段落為一課時的教學內容,現行數學教材就是這樣編排的,教師在備課時只要看一看教材的新授內容以及對應的習題編寫,就可以確定一課時的教學內容了。其次是根據知識的難易程度來選擇。一般來說,比較簡單的、學生易於接受理解的知識,內容可多選一些;對於學生難以理解、難以把握的知識,由於在教學中要花費比較多的時間,所以內容要適當少選一些。選擇一課時的教學內容時要具體情況具體對待,以一節課能順利完成教學任務、所授知識有利於學生理解和把握為准。
㈣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是不是必須要有設計意圖
教學設來計具有以下特徵。源
第一,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麼的問題。
第二,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教學設計以計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
第三,教學設計是以系統方法為指導。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
第四,教學設計是提高學習者獲得知識、技能的效率和興趣的技術過程。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於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㈤ 小學語文教案設計每個環節的設計意圖怎麼寫具體點!
語文教學設計可以分詳案和大綱,如果你只是為了讓自己記住教學內容,可以版直接寫大綱。如果要上交你的講課權內容,我認為還是要詳案。把你的教學環節寫的詳細些,包括你設計的導入語,你需要提出的問題(有時也可以寫出學生將要回答的內容),過程(寫出你每個段落的詳細講解過程,需要提出的問題),板書設計。
如果你要選擇一個段落來講的話,也是要寫出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的。一般來講,要講一個段落,也是本課的重點段落,你的教學設計也要圍繞本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來講解,抓住本課的重難點詳細講解,其他的段落略講。一般來說,講課也要遵循總分總,即使是講課文的一個段落,也要把課文其他的內容帶一帶。詳略得當。
㈥ 小學語文教案格式
一、抄教學目標
二、教學重點襲、難點
三、教學准備
四、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2、學習新課
a、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b、學習生字詞
c、想想課文講的是件什麼事
d、小組討論、交流。
e、教師相機輔導,理清課文脈絡
3、指導感情朗讀,入情入境
4、小結,拓展延伸
5、布置作業
五、板書設計
㈦ 簡述小學語文教學設計的基本原則
在設抄計語文教學多媒體課件時必須考慮到如下三個方面的因素:
1、社會的需要
社會的需要包括廣義的概念,如社會的責任,國家的需要等等。
2、學生的特徵
設計語文教學多媒體課件時,必須先分析學生的特徵,明確學生的求學目的和基礎水平。學生的特徵主要是指學生原有的認識結構和原有的認知能力。原有的認知結構是學生在認識客觀事物的過程中在自己頭腦里已經形成的知識結驗系統。原有的認識能力是學生對某一知識內容的識記、理解、應用、分析、綜合和評價的能力。
對學生的特徵進行分析就是要運用適當的方法來確定學生關於當前所學概念的原有認知結構和原有認知能力,並將它們描述出來,以便對學生進行更有針對性的教學。
3、學科的特點
我們要考慮該學科的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基本規律、基本法則等特點,使所制定的教學目標能體現出各自的學科特色。
教學目標根據其范圍大小不同,一般來說,可分為學科目標、年級目標、單元和課時目標等四級。通常學科目標和年級在教學大綱中已有明確的規定,而單元目標和課時目標則需由任課老師自己制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