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19課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是:
周瑜命令諸葛亮在10天之內必須造10萬支箭,想用這個方法來除專掉諸葛亮屬,而諸葛亮卻覺得用不了10天,三天就足夠了。於是就帶著魯肅前往了曹軍的水寨,搖旗吶喊,最後,自己沒有造箭,而是向曹操借的箭。
(1)人教版語文五下第19課分段擴展閱讀:
延伸成語
【注音】cǎo chuán jiè jiàn
【解釋】運用智謀,憑借他人的人力或財力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用法】作賓語、定語;指借他人的力量。
【結構】緊縮式
【燈謎】孔明造箭
出處
1、西晉·陳壽《三國志·吳書·吳主傳第二》
2、元末明初·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6回:用奇謀孔明借箭,獻密計黃蓋受刑。
成語示列
1、他很佩服諸葛亮的草船借箭的計謀。
2、一些主要情節,如險走柴桑,舌戰群儒,草船借箭,三氣周瑜,六齣祁山等也進行了藝術加工,並在原著的基礎上加以豐富和發展。 但這些都只是小說藝術而已,史無記載。
Ⅱ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26課怎麼分段
人教版復五年級下冊制語文26課《威尼斯的小艇》分段如下: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寫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寫小艇的樣子和乘坐小艇時非常舒服。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寫船夫的駕駛技術高超。
第四部分(第5、6自然段)寫小艇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Ⅲ 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第19課怎樣分段
《談禮貌》課文原文
中國曾有「君子不失色於人,不失口於人」的古訓,意思是說,有道德的人待人應該彬彬有禮,不能態度粗暴,也不能出言不遜。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說岳全傳》上有這么一段:牛皋向一位老者問路,他在馬上吼道:「呔,老頭兒!爺問你,小校場往哪去?」老人不但沒有給他指路,反而生氣地罵他是個「冒失鬼」。過了一會兒,岳飛也來到這里,他先離鐙下馬,然後上前施禮:「請問老丈,方才可曾見一個騎黑馬的?他往哪條路上去了?」老人見岳飛很有禮貌,便耐心地給他指路,這正如俗話所說:「禮到人心暖,無禮討人嫌」。
有一天,一個女青年下公共汽車,她的長裙拖在車廂的踏板上,被一個跟在後面的小學生踩了一下,女青年回過頭來看了看,小朋友連忙抬起腳說:「對不起,把您的裙子踩臟了。」女青年微笑著說:「沒關系。」於是一場可能發生的糾紛避免了。禮貌待人可以在人與人之間架起一座理解的橋梁,減少相互間的矛盾。
朱師傅為周總理理發二十多年。有一次刮臉時,周總理咳嗽了一聲,臉上被劃了一道小口子,朱師傅深感不安。周總理安慰他說:「這不能怪您,怪我咳嗽沒有向您打招呼,還幸虧您刀子躲得快哩!」朱師傅聽了總理的話深受感動。可見文雅、和氣、寬容的語言,不但溝通了人們的心靈,而且反映出一個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養。
人在社會上生活總要和別人交往。學會禮貌待人,恰當地使用禮貌語言,就能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社會生活更加美好。
Ⅳ 四年級上冊語文第十九課怎麼分段
您好,段落劃分如下:
第一段(1)寫小雲雀跟媽媽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版界.
第二段(2—4)講小權雲雀 跟媽媽飛到一片沙漠的上空,看到地面上「黃沙漫天飛」,心裡直埋怨.聽媽媽的介紹,才知道這是人們亂砍濫伐的結果.
第三段(5--10)講雲雀跟媽媽飛到一條大河的上空,看到洪水泛濫成災,感到奇怪.媽媽告訴它,這是人們破壞「森林水庫」的結果.
第四段(11--13)媽媽告訴小雲雀,森林是一個巨大的空調器,森林裡冬暖夏涼.
第五段(14--15)告訴我們,到沙漠上中樞,讓沙漠重新變成綠洲.
Ⅳ 語文五年級下冊第19課全文
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第19課全文:《我和祖父的園子》
呼蘭河這小城裡住著我的祖父。我出生的時候,祖父已經六十多歲了。
我家有一個大園子,這園子里蜂子、蝴蝶、蜻蜓、螞蚱,樣樣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黃蝴蝶。這些蝴蝶極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紅蝴蝶,滿身帶著金粉。蜻蜓是金的,螞蚱是綠的,蜂子則嗡嗡地飛著,滿身絨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圓圓的就跟一個小毛球似的不動了。
祖父一天都在園子里邊,我也跟著祖父在園子里邊。祖父戴一頂大草帽,我戴一頂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當祖父下種,種小白菜的時候,我就跟在後邊,把那下了種的土窩,用腳一個個地溜平。哪裡會溜得准,東一腳西一腳地瞎鬧。有時不單菜種沒被土蓋上,反而被我踢飛了。
祖父鏟地,我也鏟地。因為我太小,拿不動那鋤頭桿,祖父就把鋤頭桿拔下來,讓我單拿著那個鋤頭的「頭」來鏟。其實哪裡是鏟,也不過爬在地上,用鋤頭亂勾一陣就是了。也認不得哪個是苗,哪個是草,往往把韭菜當作野草一起割掉,把狗尾草當作谷穗留著。
當祖父發現我鏟的那塊滿留著一片狗尾草時,他問我:「這是什麼?」
我說:「穀子。」
祖父大笑起來,笑得夠了,把草摘下來問我:「你每天吃的就是這個嗎?」
我說:「是的。」
我看著祖父還在笑,我就說:「你不信,我到屋裡拿來你看。」我跑到屋裡拿了鳥籠上的一頭谷穗,遠遠地就拋給祖父,說:「這不是一樣的嗎?」
祖父慢慢地把我叫過去,講給我聽,說穀子是有芒針的,狗尾草則沒有,只是毛嘟嘟的,真像狗尾巴。
祖父雖然教我,可我並不細看。一抬頭看見一個黃瓜長大了,跑過去摘下來,我又去吃黃瓜了。黃瓜還沒有吃完,又看見了一個大蜻蜓從旁飛過,於是丟了黃瓜又去追蜻蜓了。跑了幾步就又去做別的了。
玩膩了,又跑到祖父那裡去亂鬧一陣。祖父澆菜,我也搶過來澆。不過我並不往菜上澆,而是拿著水瓢,拼盡了力氣,把水往天空里一揚,大喊著:「下雨了!下雨了!」
太陽在園子里是顯得特別大。花開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像鳥上天了似的。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說話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麼,就做什麼,要怎麼樣,就怎麼樣,都是自由的。倭瓜願意爬上架就爬上架,願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黃瓜願意開一謊花,就開一謊花,願意結一個黃瓜,就結一個黃瓜。玉米願意長多高就長多高,它若願意長上天去,也沒有人管。蝴蝶隨意地飛,一會從牆頭上飛來一對黃蝴蝶,一會又從牆頭上飛走了一隻白蝴蝶。它們是從誰家來的,又飛到誰家去,太陽也不知道這個。只是天空藍悠悠的,又高又遠。
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個陰涼的地方睡著了。不用枕頭,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臉上就睡著了。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19課全文:《草船借箭》
周瑜看到諸葛亮挺有才幹,心裡很嫉妒。
有一天,周瑜請諸葛亮商議軍事,說∶「我們就要跟曹軍交戰。水上交戰,用什麼兵器最好?」諸葛亮說∶「用弓箭最好。」周瑜說∶「對,先生跟我想的一樣。現在軍中缺箭,想請先生負責趕造十萬支。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卻。」諸葛亮說∶「都督委託,當然照辦。不知道這十萬支箭什麼時候用?」周瑜問∶「十天造得好嗎?」諸葛亮說∶「既然就要交戰,十天造好,必然誤了大事。」周瑜問∶「先生預計幾天可以造好?」諸葛亮說∶「只要三天。」周瑜說∶「軍情緊急,可不能開玩笑。」諸葛亮說∶「怎麼敢跟都督開玩笑?我願意立下軍令狀,三天造不好,甘受懲罰。」周瑜很高興,叫諸葛亮當面立下軍令狀,又擺好了酒席招待他。諸葛亮說∶「今天來不及了。從明天起,到第三天,請派五百個軍士到江邊來搬箭。」諸葛亮喝了幾杯酒就走了。
魯肅對周瑜說∶「十萬支箭,三天怎麼造得成呢?諸葛亮說的是假話吧?」周瑜說∶「是他自己說的,我可沒逼他。我得吩咐軍匠們,叫他們故意延遲,造箭用的材料,不給他准備齊全。到時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沒話可說了。你去探聽探聽,看他怎麼打算,回來報告我。」
魯肅見了諸葛亮。諸葛亮說∶「三天之內要造十萬支箭,得請你幫幫我的忙。」魯肅說∶「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麼幫得了你的忙?」諸葛亮說∶「你借給我二十條船,每條船上要三十名軍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來,還要一千多個草把子,排在船的兩邊。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萬支箭。不過不能讓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計劃就完了。」
魯肅答應了。他不知道諸葛亮借了船有什麼用,回來報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說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膠漆這些材料。周瑜疑惑起來,說∶「到了第三天,看他怎麼辦!」
魯肅私自撥了二十條快船,每條船上配三十名軍士,照諸葛亮說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諸葛亮調度。第一天,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第二天,仍然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直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秘密地把魯肅請到船里。魯肅問他∶「你叫我來做什麼?」諸葛亮說∶「請你一起去取箭。」魯肅問∶「哪裡去取?」諸葛亮說∶「不用問,去了就知道。」諸葛亮吩咐把二十條船用繩索連接起來,朝北岸開去。
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天還沒亮,船已經靠近曹軍的水寨。諸葛亮下令把船頭朝西,船尾朝東,一字兒擺開,又叫船上的軍士一邊擂鼓,一邊大聲吶喊。魯肅吃驚地說∶「如果曹兵出來,怎麼辦?」諸葛亮笑著說∶「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聽到鼓聲和吶喊聲,就下令說∶「江上霧很大,敵人忽然來功,我們看不清虛實,不要輕易出動。只叫弓弩手朝他們射箭,不讓他們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調來六千名弓弩手,到江邊支援水軍。一萬多名弓弩手一齊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樣。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仍舊擂鼓吶喊,逼近曹軍水寨去受箭。
天漸漸亮了,霧還沒有散。這時候,船兩邊的草把子上都插滿了箭。諸葛亮吩咐軍士齊聲高喊「謝謝曹丞相的箭!」接著叫二十條船駛回南岸。曹操知道上了當,可是這邊的船順風順水,已經飛一樣地駛出二十多里,要追也來不及了。
二十多條船靠岸的時候,周瑜派來的五百個軍士正好來到江邊搬箭。每條船大約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條船總共有十萬多支。魯肅見了周瑜,告訴他借箭的經過。周瑜長嘆一聲,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Ⅵ 五年級下冊語文書第一課分段概括段意內容
第一課:《草原》
本文是按作者進入草原以後所經歷事情的順序來敘述的。可分成四段。
段意:
第一段:
在這一段申作者運用非常貼切的打比方的句子來寫具體的。"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到哪裡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綉上了白色的大花。"作者用 "無邊的綠毯綉上白色的大花"比喻羊群在草原上的情景。"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演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慾流,輕輕流入雲際。"作者用 "『用綠色喧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比喻草原上小丘線條的柔美。
第二段:這一段主要寫了主人來到幾十里外歡迎遠客。從 "灑脫"一詞體會到草原的"一碧千里"。"河"字後面加了感嘆號,說明河在草原上的重要,有了河,才能有牲口,才會有人家……)
(從 "遠處"一詞看出,草原人民從很遠的地方來迎接客人,體會到牧區人民情深誼長。"群馬疾馳","襟飄帶舞"看出主人們穿著艷麗的民族服裝,揮動馬鞭,馬跑得飛快,體會到主人迎客心切;小丘的頂部成半圓形,因為馬隊是從小丘上過來的,所以遠看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這熱鬧的場面打破了草原的寂靜。)
第三段:(如:"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中的兩個 "再"。"總是熱乎乎地握著"中的"總是",人很多,都是從幾十里外乘馬或坐車來看我們的"中的"很多……都是……"體會到主客雙方的感情熱烈、深厚。)
第四段:
(進了蒙古包,好客的主人倒上了好茶,擺上了好豆腐,端進來大盤的手抓羊肉。他們用自己民族特有的風味食品來款待我們。)這充分表現了蒙漢兩族人民親如一家。主客互相敬酒,齊聲歌唱,體現了兩族人民的深情厚誼。
總結全文,歸納中心。本文通過寫老舍先生第一次訪問內蒙古草原看到的美麗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表現了民族團結的精神。
(希望能被採納,謝謝)
Ⅶ 人教版 五年級 下冊 語文19課《草船借箭》的主要內容
草船借箭
【釋 義】 運用智謀,憑借他人的人力或財力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三國演義》第四十六回用「奇謀孔明借箭 獻密計黃蓋受刑」。
【歇後語】
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草船借箭——滿載而歸
草船借箭——有借無還
草船借箭——有誤(霧)
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計
諸葛亮草船借箭——神機妙算
魯肅上了孔明的船——糊里糊塗
【內容提要】
這篇課文是根據我國著名古典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的一段改寫的。講的是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想陷害他。諸葛亮同周瑜鬥智,巧妙地取得勝利,周瑜不得不嘆服諸葛亮的才能勝過自己。
【分段段意】
第一段(第1~2小節):講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用短期造出十萬枝箭的任務為難諸葛亮。
第二段(第3~5小節)。講周瑜派魯肅探聽諸葛亮怎樣造箭,諸葛亮請魯肅幫助做借箭的准備。
第三段(第6~9小節):講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軍借箭。
第四段(第10小節):講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不得不嘆服諸葛亮的才幹勝過自己。
【中心思想】
本文記敘了諸葛亮巧設妙計「草船借箭」的故事,贊揚了諸葛亮傑出的才能以及顧全大局的廣闊胸懷。
【寫作特點】
一、情節生動,扣人心弦。
二、注意用人物的語言表示人物的心理,展開矛盾沖突,因而人物形象鮮明,如課文第一段,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試圖用短期內造十萬枝箭的陰謀刁難諸葛亮,雙方經過一番「舌戰」,突出了人物形象:周瑜面和心毒,胸藏殺機,為自己的得計而喜形於色。而諸葛亮料事如神,將計就計,不露聲色。
學習要點提示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練慣用「委託」、「輕易」造句。
2.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知識擴展
1.背景介紹:
東漢末年,曹操、劉備、孫權各據一方,互相討伐。當時曹操剛剛打敗劉備,又派兵進攻孫權。於是劉備和孫權聯合起來抵抗曹操。劉備派諸葛亮到孫權那兒幫助作戰。孫權手下大將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能,想陷害他。《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他們聯合抗曹時發生的。
2.人物簡介:
諸葛亮:字孔明,三國時期蜀國的政治家和軍事家。
周瑜:字公瑾,三國時東吳名將,總督東吳兵馬。
魯肅:字子敬,三國時東吳名將,周瑜死後,總督東吳兵馬。
曹操:字孟德,三國時的政治家、軍事家。漢獻帝時為丞相,後建立三國時的魏國。
【正史中的草船借箭】
《三國演義》是小說,虛構成分極多,正史上草船借箭是發生在孫權與曹操的濡須之戰,孫權坐船親自去刺探曹操的軍情,被曹操發現命令士兵射箭攻擊,孫權的船被射歪差點沉了,他便讓船掉個頭讓箭繼續射,這樣一來船就平衡了,孫權就把船開走了。孫權的聰明讓曹操十分感嘆,留下一句名言「生子當如孫仲謀」。
諸葛亮「草船借箭」是《三國演義》中最精彩的故事之一。讀了這段故事,常常使人對諸葛亮的聰明才智贊嘆不已。然而,諸葛亮的一生並沒有干過這件事。那麼,這個故事是不是羅貫中憑空杜撰的呢?那也不是,因為他確有所本。【參見下文】
根據《三國志•吳書•吳主傳第二》裴松之注,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曹操與孫權對壘濡須(今安徽巢縣西巢湖入長江的一段水道)。初次交戰,曹軍大敗,於是堅守不出。一天孫權借水面有薄霧,乘輕舟從濡須口闖入曹軍前沿,觀察曹軍部署。孫權的輕舟行進五、六里,並且鼓樂齊鳴,但曹操生性多疑,見孫軍整肅威武,恐怕有詐,不敢出戰,喟然嘆曰:「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隨後,曹操下令弓弩齊發,射擊吳船。不一會,孫權的輕舟因一側中箭太多,船身傾斜,有翻沉的危險。孫權下令調轉船頭,使另一側再受箭。一會,箭均船平,孫軍安全返航。曹操這才明白自己上當了。
由此可見,「草船借箭」的不是諸葛亮,而是孫權,並且這件事發生在赤壁之戰以後五年。
Ⅷ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練習冊的第19課《草船借箭》。
1.依次是:曉地理,識人心,知天象
2.(1)張飛題字(2)費解:很難內理解,很難想明白。揣測容:心理猜測。後悔莫及:後悔也來不及了。
(3)人們把招牌也當成了一個很難的謎語,一直想猜出來,所以經常光顧小店,自然生意就好了。老闆改變招牌後,謎底也出來了,人們就沒有好奇心了,再也不來了。
3.(1)諸葛亮肯定不能完成任務。(2)那麼諸葛亮就不會借箭成功。
Ⅸ 六年級下冊語文書第19課夾竹桃應怎樣分段
第一段(1)總寫夾竹桃是作者最值得留戀和回憶的花。
第二段(2)寫作者家中的夾竹桃開花時紅白相映,景象奇妙有趣。
第三段(3—5)寫夾竹桃的可貴以及引起作者的幻想。
第四段(6)寫作者愛上了夾竹桃。
Ⅹ 五年級語文書上冊第19課最後一個段落詳細內容打出來
最後一段 是 這些年來,我少年時代聽到的這兩種聲音一直交織在我的耳際:版「精彩極了」權,「糟糕透了」;「精彩極了」,「糟糕透了」......它們像兩股風不斷地向我吹來。我謹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風颳倒。我從心底里知道,「精彩極了 」也好,「糟糕透了 」也好,這兩個極端的斷言有一個共同的出發點—那就是愛。在愛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 前駛去。
這就是19課最後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