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語文需要解決兩個方面的問題,理解和表達。第一,是理解別人說的話和寫的話。第二,是自己能把自己的意思表達明白。那麼我們要做好的事就是,培養一個好的讀書習慣;幫助孩子寫好作文。有家長不知道如何輔導孩子閱讀,買題庫,讓孩子多做題這也是一種方法;作文不好,買作文書,讓孩子學習抄作文„„但是,真正治本的方法是:熱愛讀書!主動、熱愛讀書的孩子,語文學得很輕松。因為讀書的過程就是在理解語文,愛讀書的孩子,第一考試沒問題,第二作文沒問題。所以,治本的方法是:引導孩子讀課外書,培養孩子讀書的習慣。要閱讀世界名著,因為光靠課本的內容,是遠遠不夠的。我認為:愛讀書的孩子將來最有出息,從眼前來看,可以增長知識,開闊眼界,增加語文積累,提高作文水平,從長遠來看,那就影響他的人生觀世界觀,改變他的思維方式,對一生有著重要的影響。
1.鼓勵孩子的讀書興趣。讀書一定是從興趣出發,絕對不可以從考試出發。要尊重孩子的興趣。
2.要引導而不要禁止。如果禁止,孩子會逆反,會主觀抗拒文字書。關鍵是調整比例,引導讀好書。
3.擴大「讀書」的概念。看電視、報刊、雜志、上網,都叫讀書。動物世界、百家講壇、對話„„獲得有益的信息,就叫讀書。不要禁止看電視,
要設計引導看的節目,例如新聞„„早些了解網路,便於今後利用。雜志、報紙,早些接觸,有益成長。
怎樣幫助孩子選書
1.根據年齡特點選書。高年級,引導從讀圖到讀文字書。文字是啟發孩子大腦發育的最好方式。
2.鼓勵孩子讀原著。經典,優秀的人類語言。《水滸傳》古白話文。能很好的提高孩子的品位和水準。不論做什麼,對孩子的起點要高。
3.閱讀范圍要廣泛。要把眼光放遠。不只文學名著,歷史,科普„„數目類型:文學名著,當代小說,中外歷史,中國歷史故事、人物傳記、科普類,少兒網路全書)、雜志報紙。
總之,擴大孩子的視野,讀書的面一定要寬。這就需要我們的家長給予理解配合支持。給孩子多買點書,多督促孩子讀書,檢查孩子的讀書效果。這樣,孩子才能真正養成讀書的好習慣,把讀書當成呼吸一樣自然。
『貳』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簡單措施
一、營造和諧課堂 語文課內容較多,知識面廣,傳授的信息量大,而語文課節有限,必須向四十分鍾要質量,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我認為,在良好的氣氛、情緒和心境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高,思維就活躍,從而對知識的理解就快。只有做民主的教師、做學生的知心朋友,才是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創新能力的前提條件。我總是把微笑帶進課堂,蹲下來看學生,為學生創設一種民主、平等、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生敢於發表自己的看法,敢於展開想像的翅膀,體驗學習中的樂趣,增強創新意識。 二、重視識字教學 識字教學是語文學科的基礎,也是閱讀理解的基礎,按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在教學中,我這么想也就這么做。對教材中出現的每一個生字詞,我都會嚴格要求學生掌握好。相信很多語文老師對識字教學都有自己很好的一套方法,其中一點我認為比較有效果的做法是教學以後幫助學生記憶生字。一是要求學生認真抄寫,在培養學生的書寫習慣的同時,我還要求學生養成邊抄邊記字的習慣。聽寫是學完生字(詞)必然要做的事情,而且每次聽寫後我會馬上或很快就批改好發回給學生,及時地檢查他們有沒有改正錯別字,讓學生感覺到老師是很重視、很認真地對待聽寫的,他們也會努力把生字記牢。同時培養學生書寫的基本功,課堂上注重對學生書寫的有效指導,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平時的生字書寫,我都會向學生說明:老師只要求你做作業先要有認真的態度,然後力求正確。如果哪一課的生字書寫不過關,塗改嚴重,我就讓學生重寫一遍,經過我的嚴格要求,現在我班的作業、卷面字跡較工整、清晰。 三、培養學生養成思考的習慣 本人現在所教的是四年級,課堂上學生集體回答問題比較多,這樣課堂氣氛既熱鬧又可以節約時間,但慢慢我發現在學生中出現了類似南郭先生的人物,不愛開口也不愛思考。教學上過多的集體回答顯然存在弊端,不利於學生的學習和提高,更不利於學生個性的發展,影響了以後中、高年級的教學實施。為了培養學生養成愛思考的習慣,使課堂上更多的學生大膽回答問題,我嘗試了兩點做法。
『叄』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措施
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是辦教育的永恆主題。因此,努力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對站在教育最前線的我們來說,是義不容辭的職責。下面就結合我的教學生活和認識,談談個人的幾點看法:
首先,我認為個人的語文修養是上好每一節課的前提條件。
前段時間我們到實驗小學聽了清華大學附屬小學竇桂梅副校長的課。我相信,她的課,哪怕是心靜如水的人也會不由自主地熱情高漲,也會情不自禁地想躍躍欲試。她的率真,她的投入,她的會說話的一顰一蹙,都在深深地感染著每一位聽課的老師。她的語言是這樣的悅耳動聽,她的表情是這樣的極富變化,讓在座的每一位學生都能體會到語文美的所在,讓在座的我自愧不如!反思我們的課堂,為什麼不能調動在座的每一位學生呢?為什麼不能讓他們都跟著老師的思路去遨遊語文的知識海洋呢?是我們的功底不夠,語文的修養不足。所以,在優美的課文面前,我們的講解變得遜色了,我們的學生聽得煩膩了。一個好的語文老師應該是一本活生生的語文教材,一本極富情感、極富語言美的教材。任何照本宣科的做法,只能一步一步地抹殺孩子的語文興趣,對提高教學質量絲毫不起作用。因此,要提高語文教學質量,首先就要提高我們個人的語文修養,博覽群書,不斷地往自己的肚子里裝墨水。正如竇校長在《竇桂梅與語文教改的三個超越》所說的那樣:「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早已過時,要畢生用「終身學習。終身受教育」的觀念去追趕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不斷感受和吸納這個時代的奔騰與力量,並以這感受和吸納去鍛造下一個時代的精華與脊樑。
其次,我認為應該從最細微的地方著手去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所謂「細微之處見教育」。而這一細微之處,正是 「習慣」二字。良好的習慣對學生學習效果的提高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當然,良好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須通過一定的措施才能收到成效。因此,我針對自己班的情況,制定了以下的措施來促進學生良好習慣的形成。
第一,每天堅持在黑板的左上角寫上「每天一句」。「每天一句」主要是些勵志的格言、名句,或者是大家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小結出來的所感所悟,用於警醒自己的言行,同時也作為積累,在寫作時備用。比如,前段時間小部分學生不交作業,每天都要補前天的作業,大家就此小結出一句「今天的事今天做。」只要有同學不交作業,大家就會對他說這句話,藉以提醒,如今不交作業的同學越來越少了。
『肆』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措施的探討
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是教育的永恆主題,是構建和諧校園的落腳點,也是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始終必須要堅持的一個永恆的主題,因此,努力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是我們每一位語文老師的職責。下面就我個人的觀點,結合我教學實際,對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做好充分的課前准備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前提。
課前的准備工作是巨大的。
首先要研究教材,因為教材是教師和學生的「教」與「學」的依據,教師對教材鑽研的程度直接關繫到教學質量。研究教材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1.研究大綱,從整體上把握教材,了解教材的編排體系,把教材所涉及的知識進行歸類,掌握各部分知識的結構,確定所教教材在本學科體系中的位置。
2.研究單元教材,掌握重點和難點,對整個單元教材進行加工和處理。
3.鑽研本課教材,理解並掌握教材,對教材進行分析,把教材的知識變成自己的知識。
其次是研究學生,具體包括以下兩點:
1.研究學生的智力背景,了解掌握學生原有知識基礎、學生的智力水平、能力水平以及在班上的分類情況;
2.研究學生的非智力背景,了解掌握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態度、學習習慣以及分類情況。備好了學生,再對不同的學生實行分層次教學。
二、加強積累,強化訓練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
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已有一定數量的課內外閱讀和生活經歷,已經有了一定的語言積累,我們必須很好地結合平時的課堂教學,側重於指導學生對積累進行歸類整理,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語言積累的要求包括三個方面:1.、能背誦課本中要求背誦和默寫的內容;積累相關的字、詞、句、段、篇等;2. 能注意在課外閱讀中積累語言材料。3. 能在生活中廣泛積累語言材料。
『伍』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措施的探討
一、做好充分的課前准備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前提。 課前准備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與培養能力的主要陣地。我在這一方面狠下工夫。為了上好每一節課,我課前認真鑽研教材,吃透教材。查找多種與課文配套的資料和課件,備好每一節課。
1、分析學生
備課時,為了做到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除了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外,更重要的是具體了解學生已有的語文基礎,如語文的學習成績,接受水平,對語文的愛好程度,知識缺陷等。 以便備課做到有的放矢。
2、分析教材
在鑽研教材,了解學生的基礎上,根據課文內容和本班學生的具體情況,合理化分析教材,這節課需要做哪些准備?分幾步走?怎樣突出重點、難點?怎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怎樣安排課堂練習?等等·只有這樣組織教材,才能備好課。
3、分析教法與學法。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小學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因此, 教師要善於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好最有效的教學方法與學法,以便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備好一堂語文課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我認為除了上面說的以外,選好課眼,設好主問題,教好關鍵性細節,也是抓住了上好課的關鍵。 課眼、主問題、關鍵性教學細節,絲絲相扣,和諧交融,能發揮最大的教學效益。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小學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因此, 教師要善於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好最有效的教學方法與學法,以便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備好一堂語文課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我認為除了上面說的以外,選好課眼,設好主問題,教好關鍵性細節,也是抓住了上好課的關鍵。 課眼、主問題、關鍵性教學細節,絲絲相扣,和諧交融,能發揮最大的教學效益。
二、 培養學生學好語文的習慣。
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作為最基礎的語文學科教師,首先要從培養學生學習習慣入手,著力培養好學生認真預習、專心聽課、課後認真復習、認真作業、認真書寫、認真閱讀、廣泛積累、認真寫作等習慣。我每一學期初就給學生規定五必須:凡是要求學生完成的作業都要嚴格要求,按時完成,有錯必訂正。課文的生字詞語必聽寫,對學生每天的家庭作業必檢查,要背的段落、課文必背,對學生的錯題必分析。這樣才能養成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如:我班王耀同學,記性差又特懶,平時不讀書。要背誦的課文,對他來說比登天還難。針對這種情況我每天放學交代家長督促他讀.背。明天回來老師再檢查。通過這一學期的幫教,他已經養成了背誦課文的習慣。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聖陶說:「什麼是教育?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積千累萬,不如養個好習慣。」 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一個漫長而艱辛的過程,必須「積日累月地練,練到非常熟,再也丟不了」也便成了習慣,正所謂習慣成自然。
三、做好提優補差的工作。
提優:我們要精選提優對象。挑選時要重點定位在閱讀寫作方面。確定人員後,輔導要重在閱讀寫作上下功夫,因為對優等生來說,語文的基礎是比較扎實的。因此,要讓優等生閱讀大量的文章,注意知識的積累,通過多讀,多寫,多講評,入門寫作。其次,要有完整的提優計劃,把閱讀和寫作結合起來,在讀中寫,在寫中讀。以提高優秀生的閱讀和寫作水平。使優等生脫穎而出。
補差:重在平時,貴在堅持,旨在習慣。意思就是說,我們重點要關注那部分學習習慣差,在學習中偷懶,有提升成績潛力的學生,這部分學生差就差在學習習慣上,因此,要做好這部分學生的思想工作,要關注他們課堂上的學習情況,更要動員學生、家長等力量一起關注、監督他們的課堂、課後、特別是家庭作業的完成情況。絕不能讓他們有偷懶喘息的機會 爭取家長支持,搞好校外延伸教育是非常必要的,這也是提高小學教育教學質量不可忽視的主要措施之一。總之,做好學困生的工作,激發他們的上進心和求知慾,而且對轉化工作要按計劃持之以恆,長期堅持下去,不能熱一陣冷一陣,抓一陣,放一陣,要善於抓住其閃光點。哪怕是微小的進步,都要給予表揚,肯定,鼓勵,並不斷強化 。
『陸』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策略
一、努力提高教師自身素質,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積極情感的氛圍的創造需要教師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應該在教學中設法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調動學生的內部動力,通過提供成就感,合理期望和激勵評價等誘因使外部動力轉化為內部動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之持久保持,從而取得語文學習的成功。語文老師必須具備與教學有關的文學修養和造詣。還應具備教育學和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品格能影響教的方法和教的效果,較高的人品修養和令人愉快的個人品質如民主、公正、謙虛、慷慨、幽默、耐心、寬容、尊敬他人和良好的與人合作精神等,都是教師一個具備的基本品質。教師與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相識、熟悉、親近,進而發展成為朋友、夥伴,在這種特定的環境中,才會保證教學和課堂活動的正常進行。二、重視教育評價,激發學生的成就動機。學習的快樂主要來自於學習動機的激發,即當學生需要學習時,學習才是快樂的。也就是說,只有願意學,才能學得好。而課堂學習只有在滿足學生的歸屬感和影響力的需求時,才會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甚至會使學生對學習達到樂此不疲、忘我和以苦為樂的境界。學生的成就動機是課堂教學心理環境的前提條件,激發學生的成就動機是培養良好課堂教學心理環境的關鍵。首先,教師要不斷的對學生加以鼓勵、表揚、引導學生在語文課堂學習中取得成功。積極有效的表揚要遵循兩個原則:一是讓學生知道自己完成學習內容的正確性;二是通過表揚來增加學生的成就動機。在課堂教學中,學生要經常回答教師的問題。而在聽取學生回答的過程中,教師應用各種身體語言、表揚性的言辭、委婉的提問等方法來調整和帶動學生的情緒,從而促進良好的教學效果的產生。當學生回答正確時,點頭微笑,或說:你真棒非常好當學生回答有誤時,教師可以重復該問題,提供信線索或改問其他問題等進行耐心啟發、引導學生獲得正確答案;當學生對問題回答不上時,教師要投以鼓勵的目光,寬慰學生說,你再想一想,很簡單的讓他坐下,聽別人回答,然後請他再重復一遍。學生在教師的不斷表揚鼓勵下,能漸漸消除因困難而產生的緊張感,不斷地獲得成功,從而嘗到學習的樂趣,增強進一步學習的信心。三、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的興趣是語文學習最好的老師。興趣會產生求知慾,學生的學習興趣越高,學習效果就越好。如果我們能把興趣培養成學生學習語文的一種心理需要,就可以使學生逐漸養成自覺、主動學習語文的習慣。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與教師積極引導是分不開的,教師應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和學生年齡的特徵,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創造豐富多彩的教學情景,用教育的藝術把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引向語文學習領域,用興趣的火花去點燃智慧之火。【優滿分】——適應性學習,提升孩子的學習興趣!
『柒』 如何提高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質量措施
一、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要端正學生學習態度。一是向學生講道理,告訴他們我們來到學校就是為了學習;二是告訴學生他們這個年齡就是最適合學習知識的年齡,如果現在不好好學習,長大了會徒傷悲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可以從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方面著手。教師在備課時不僅要熟悉文本內容、准備教學內容,還要精心設計教學方法,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刺激他們的感官,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其次可以從心理學方面來考慮,我們要給學生自信心,當他有些微小的成功,就要及時去表揚他,讓他知道,我能學好這門功課,我有信心學好這門功課,這樣他就會逐步對這門功課感興趣。學生有了錯誤,不宜過多指責從而打擊他的積極性,使他產生厭學情緒。
二、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
重視學習習慣的培養:認真審題、仔細答題、耐心檢查。在日常教學和管理中,要適時地培養學生專心聽講的習慣、動腦多思的習慣、質疑問難的習慣、閱讀課本的習慣、完成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參與合作的習慣、運用學過的數學語言准確表達的習慣、課外學習的習慣、快節奏有條理的習慣。讓習慣成自然,改變自己的貪玩偷懶等現象。繼續加強詞句、查字典、標點符號等方面的訓練。根據學生的實際生活,注意培養觀察能力,多寫日記,多積累優美詞句。
三、加強提優補差工作。
每個班都有差生,有的是智力原因,有的是態度問題。對於因為學習態度不端正而落後的學生,要做好思想引導工作,務必使他們端正態度,提高學習效率。
四、及時批改作業,加強培優補差工作。
布置了作業以後,教師要及時批改,最好是面批面改。這樣才能及時發現問題。發現問題後,要及時讓學生訂正。對於不會訂正的同學,教師要從旁指點,進行補差。做到日日清,當天清。學生就沒有拖拉、偷懶的問題。這是一個補差的好辦法。
五、加強新課標的學習,更新閱讀教學理念,明確三年級的階段目標,把握三年段的教學重點。
為了能在教學中做到有的放矢,我們要以學生為本,向40分鍾課堂要效率,扎扎實實抓好基本功的訓練。多關心學困生,關注他們的學習情況和學習需要,縮小兩極差距,讓每位學生學有所得,日有長進。
六、注重有效訓練,提高學生的活學活用的能力。
在教學中,我們不僅要讓學生學會綜合運用知識,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的思維方式、思維方法,養成靈活思維的思維品質,不斷地提高學生的感知理解、分析判斷的能力。
七、重視三年級閱讀和習作的指導和訓練,切實提高學生的能力。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讓孩子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閱讀和作文的「半壁江山」如此重要,決定了我們的教學要有的放矢!結合班級學生的特點以及該年齡段學生的語言發展狀況,按照課標規定的習作目標制定科學的閱讀計劃和作文訓練計劃。鼓勵學生多讀課外書,在閱讀中習得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能力!鼓勵學生從平淡的生活中積累習作素材,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養成良好的習作習慣。鼓勵學生寫身邊的真實的人和事,切忌胡編抄襲。
八、做好與家長的交流溝通,加強家校的教育合力。
通過溝通,教師要讓家長明白學生三年級中段的重要性,使之明白其中的利害關系;要讓家長重視孩子在學校和家裡的一些變化,希望家長多一些嚴格督促,少一些溺愛遷就!針對孩子的簿弱環節補課。 對基礎的字詞要反復訓練,對於閱讀要引導學生如何應對,關鍵在於平時要多看書和積累。對於作文要勤於筆耕,引導學生多修改。提升語文教學質量,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沒有什麼捷徑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