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人教版初一語文上冊所有作者名稱
1王家新2莫頓。亨特3小思
席慕容4宗璞5沈復6流沙河7張曉風
周素珊8周國平9瑪麗居里回10無11朱自清12老舍13梁衡14何其芳答15曹操16張峰17無18法布爾19朱長超20蒲松齡21魯迅22張之路23莫懷戚24泰戈爾
冰心
你要是不給我懸賞分我就要哭了%>_<%%>_<%打得我手疼
㈡ 人教版語文書上的插圖都是誰畫的
不是同一個人畫的,你去看看課本最前面活著後面,一般都會署名畫作者的。
㈢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書封面的畫是誰畫的
哈哈你們也要寫關於封面的說明文嗎🌚我不知道
㈣ 小學一 年級語文上冊課文《畫》的作者是誰
《畫》王維 原詩: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注釋
(1)色:顏色,也有景色之意 。
(2)驚:吃驚,害怕。
譯文
遠看高山色彩明亮,走近一聽水卻沒有聲音。
春天過去,可是依舊有許多花草爭妍斗艷,
人走近,可是鳥卻依然沒有被驚動。
詩詞鑒賞
看遠處的山往往是模糊的,但畫上的山色卻很清楚,在近處聽流水,應當聽到水聲,但畫上的流水卻無聲。在春天盛開的花,隨著春天的逝去就凋謝了。而畫上的花,不管在什麼季節,它都盛開著。人走近停在枝頭上的鳥,它就會受驚飛走。但畫上的鳥,即使你走近了,它也不會驚飛。全詩讀起來似乎行行違反自然規律,其實正是暗中設謎,寫出了畫的特點。 遠看山有色,遠山含笑,有色便是好山,何為有色?清秀俊朗紅濕綠垂是色,寒色蒼蒼亦是佳色,奇傀峭拔也是異色,只因其距離而產生美感,讓人覺其有無限的風光。此乃是「靜境」,靜境之美出乎首句,在於有靜心者能品之。這就好比是陽春白雪,一開始就將下里巴人給趕出了藝術空間。取消了浮躁者的欣賞美的資格。在這里,任何的浮躁都不行,有的只是心靜如水.但不是死水而是活水.你看畫中有水呢?一汪春水有著擋不住的盛情傾瀉而出.一種流動之美跳躍於詩人的眼中。
近聽水無聲。
源頭活水本是「動境」,而無聲二字又進入靜境,寧靜致遠.和首句並無矛盾之處.動靜的取捨上詩人可以說是能夠做到游刃有餘.是什麼如此神奇?靜的如此讓人難以放棄去一探究竟,這樣,我們就會接近此詩此畫,這樣心神和山水便靠近了。一切的妙處只是因為「無聲」,無聲是一種美。王羲之的詩中有「在山陰道上行,如在鏡中游」,便也是這種美。有聲無聲都溶在一起,完美的天籟之聲!莊子所提的「天籟」之聲就是如此,當「天籟」與「人籟」「地籟」一起時,便共同構成一個常人無法言語的自然之聲。
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花兒在那個最美的季節里盡情的開放,並最終將自己的生命燃燒般的開到最美。美到極致後,飄然而去。但此中花兒不謝,只因在畫中。不僅僅是如此,寫的近近是畫中的花,是春盡之時,花兒盡逝,無處得美而傷懷的感觸在裡面 。
鳥兒不驚,不知青春已盡,歲月已逝。徒留下多少悔恨。
詩中的畫似乎代表著一種夢想,一種可見而不可得的夢想,但那種夢想只是在人的心靈處於一種安靜的狀態中我們才能夠想起。但不可得已是事實,詩人唯有帶著淡淡的幽思去尋覓世間最後的能夠寄託情懷的東西。人已去,空留花,鳥未驚,人又來,沒有永恆的美麗,而一切的美麗都將隱於虛幻。
㈤ 2017人教版最新版的七下語文教材封面是誰畫的是什麼意思
此畫出自任伯年花鳥畫
任頤(清末畫家),(1840年-1895年),即任伯年,清末著名畫家。初名潤,字次遠,號小樓,後改名頤,字伯年,別號山陰道上行者、壽道士等,以字行,浙江山陰航塢山(今杭州市蕭山區瓜瀝鎮)人。自幼隨父賣畫,後從任熊、任薰學畫,後居上海賣畫為生。
任伯年是我國近代傑出畫家,在「四任」之中,成就最為突出,是「海上畫派」中的佼佼者,「海派四傑」之一。任伯年的繪畫發軔於民間藝術,技法全面,山水、花鳥、人物等無一不能。重視寫生,又融匯諸家法,並吸取水彩色調之長,勾皴點染,格調清新。
其人物畫,早年從陳洪綬法出,形象誇張,富裝飾效果。如故宮博物院藏《干莫煉劍圖》軸。後練習鉛筆速寫後,變得較為奔逸,如故宮博物院藏《風塵三俠圖》軸等。其寫照技藝,高妙絕倫,曾為虛谷、胡公壽、趙之謙、任薰等多人畫像,無不逼肖。浙江省博物館藏有其《酸寒尉像》軸,寫吳昌碩著官衣立像,極其傳神;其花鳥畫,早年以工筆見長,仿北宋人法,近於陳洪綬。後取法惲派及陳淳、徐渭、朱耷的寫意法,筆墨趨於簡逸放縱,設色明凈淡雅,形成兼工帶寫、明快溫馨的格調。代表作有藏於徐悲鴻紀念館的《紫藤翠鳥圖》軸等。對近現代花鳥畫產生了巨大影響。
㈥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書封面的畫是誰的作品那幅畫叫什麼名字花這幅畫的意義是什麼
《奔馬圖來》,是徐悲鴻的作品,源畫這幅畫是為了給抗戰中的中國人民打氣。
《奔馬圖》畫於1941年的秋天,當時徐悲鴻為給抗戰募捐遠赴馬來西亞的檳榔嶼辦藝展,而國內的抗日戰爭正處於與日寇戰略相持的關鍵時期。
二次長沙會戰中我方一度失利,日寇佔領了長沙,消息傳至檳城,徐悲鴻心急若焚、徹夜難眠,於是趁著月色,飽蘸濃墨,一幅縱長326厘米、橫寬112厘米的《奔馬圖》一氣呵成。
(6)人教版語文畫的作者擴展閱讀:
畫高3.26米、寬1.12米的這幅2006年被列入國家一級文物的徐悲鴻平生所繪最大《奔馬圖》 真跡。大師採用了豪放的潑墨和勁秀的線描寫意方法,著重刻畫出馬的神韻和氣質。
《奔馬圖》 採用了豪放的潑墨和勁秀的線描寫意方法,著重刻畫出馬的神韻和氣質。
畫中的馬雄駿、矯健、輕疾,頗有「瘦骨銅聲」之美感,奔馬強壯有力,生機勃勃,這幅《奔馬圖》不僅表現了馬的精神和特徵,更賦予了畫家自己的個性和理想——為振興民族藝術而奮斗!
㈦ 人教版新九年級上冊語文封面是誰畫的,什麼名字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課本封面上的背景書法這是明朝著名書畫家徐渭的《秋興八首》 封面上的書法
㈧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書封面的畫是誰的作品
是徐悲鴻的作品。 那幅畫叫《奔馬圖》
㈨ 初中語文人教版七上、下,八上、下,九上、下教科書封面的畫是誰的作品畫叫什麼名字畫的意義是什麼
每一本的後記上都有作者,你可以自己翻翻看,但是其他的就不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