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霧凇》一文
清晨,站在橋頭向東西兩側遠眺,只見馬路兩旁一排排整齊的霧凇,猶如銀盔銀甲的衛士,守護著江堤。放眼望去,那一望無際的千姿百態的雪樹銀花,使人心曠神怡。這邊婀娜多姿的一株,若輕歌曼舞的少女,向遊人撒著小巧玲瓏的銀花;那裡彷彿是一位銀發飄飄的老仙翁,手捻胡須向遊客頻頻點頭;這株古樸典雅的「白蘭」,開出晶瑩透明的花瓣,彷彿散發著迷人的清香;那枝節連接處,毛茸茸的很像聖潔高雅的「白梅」,展開倔強不屈的繁花;那點綴其間的雪松,松樹上端莊秀麗的「銀菊」,那柳條上飄逸的「蘆花」,無不具有迷人的魁力。
隨著太陽的升起,在萬道霞光的輝映下,霧凇像塗上了一層薄薄的五彩粉。一會兒,霧凇開始脫落,玉屑似的雪沫隨風飄揚,顯出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數九隆冬,整個松花江面霧氣騰騰。
那一簇簇、一團團、一串串晶瑩剔透的銀色花朵,構成了一個冰清玉潔,絢麗無比的世界。
兩岸的霧凇在金燦燦的陽光的輝映下銀光閃閃,彷彿是一座瑰麗的水晶宮。清晨,那一排排整齊的楊柳,彷彿披上了一層潔白無暇的冰花,晶瑩透明,婀娜多姿。一陣微風吹來,柳條隨風飄動,像翩翩起舞的仙女。每棵樹上,枝托著花,花依著枝,花枝一體,經脈相連。那一簇簇、一串串、一團團晶瑩剔透的銀色花朵,讓您盡情地欣賞。柳枝上是毛絨的蘆葦花,塔松枝上的彷彿是盛開的牡丹花,而丁香樹上的似乎是剛剛開放的白梅花,這一切構成了一個冰清玉潔的世界。
❷ 迴文聯 數字聯 疊字聯 頂針聯
一、迴文聯:
其一:河南省境內有一座山名叫雞公山,山中有兩處景觀:「斗雞山」和「龍隱岩」。有人就此作了一副獨具慧眼的迴文聯:
斗雞山上山雞斗
龍隱岩中岩隱龍
其二:廈門鼓浪嶼魚脯浦,因地處海中,島上山巒疊峰,煙霧繚繞,海淼淼水茫茫,遠接雲天。於是,一副饒有趣味的迴文聯便應運而生:
霧鎖山頭山鎖霧
天連水尾水連天
其三:清代,北京城裡有一家飯館叫「天然居」,乾隆皇帝曾就此作過一副有名的迴文聯:
客上天然居
居然天上客
上聯是說,客人上「天然居」飯館去吃飯。下聯是上聯倒著念,意思是沒想到居然像是天上的客人。乾隆皇帝想出這副迴文聯後,心裡挺得意。即把它當成一個聯,向大臣們征對下聯,大臣們面面相覷,無人言聲。只有大學士紀曉嵐即席就北京城東的一座有名的大廟——大佛寺,想出了一副迴文聯:
人過大佛寺
寺佛大過人
上聯是說,人們路過大佛寺這座廟。下聯是說,廟里的佛像大極了,大得超過了人。紀學士的下聯,想得挺不錯。
這副迴文聯放到乾隆皇帝的一塊,就組成一副如出一口的新迴文聯了
二、數字聯
1.清代學者朱柏廬在其所著《治家格言》中有副對聯言之諄諄: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
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2.濟南大明湖有一聯: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3.青島嶗山釣魚台有副奇特的數字聯;
一蓑一笠一髯翁,
一丈長桿一寸鉤;
一山一水一明月,
一人獨釣一海秋;
4.湖北隆中三顧堂懸的一副楹聯是:
兩表酬三顧;一對足千秋
5.四川眉山縣三蘇祠有一聯:
一門父子三詞客;
千古文章四大家.
6.大學士紀曉嵐巧對乾隆帝:
花甲重開,外加三七歲月;
古稀雙至,內多一個春秋.
7.清朝鄭板橋有一聯是: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8.清人顧復初有一聯:
刪繁就簡三秋樹;
領意標新二月花.
數字聯又相當巧妙的運用了數學:
三、疊字聯
蘇州網師園「看松讀畫軒」的一副疊字對聯:
「鶯鶯燕燕,花花葉葉,卿卿暮暮朝朝;
風風雨雨,暖暖寒寒,處處尋尋覓覓。」
全聯把天氣和季節的變化以及鳥語花香融為一體,語句含義豐富深長。該聯讀來聲韻鏗鏘,讀後頻增游興,使人猶如陶醉於春夏秋冬四季冷暖交替變幻和鶯歌燕舞萬木爭榮百花吐艷的美景之中,別具詩情畫意。
杭州西湖中山公園「天下景」亭疊字聯:
「水水山山處處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時時好好奇奇。」
把西湖山光水色、晴雨景象盡收聯中,耐人回味。這副疊字聯也是迴文對,讀成:
「秀秀明明處處山山水水;
奇奇好好時時雨雨晴晴。」
也十分流暢自然。
浙江奉化休休亭疊字聯:
「行,行,行,行行且止;
坐,坐,坐,坐坐何妨。」
這是一副有人情味的疊字聯,聯語聲情並茂,富有節奏感。
山東濟南千佛山趵突泉觀瀾亭上的疊字聯:
「佛腳清泉,飄飄飄飄飄下兩條玉帶;源頭活水,冒冒冒冒冒出一串珍珠。」
栩栩如生地摹擬出泉飄水冒的動態美和色彩美。觀泉讀聯,令人賞心悅目,心曠神怡。
浙江永康縣城關有座建於清康熙年間的西津橋,橋頭的疊字聯:
「風風雨雨,寒寒暑暑,滿滿潺潺,瀟瀟灑灑;歲歲年年,朝朝暮暮,恩恩怨怨,憩憩悠悠。」
上聯寫流水部分全用水旁,隨著一年四季風雨寒暑自然氣候的變化,水流或急或緩,永不停息;下聯寫心態部分,全用心字旁,時代轉移,人世滄桑,人與人之間的種種恩怨,就不要去多計較了,對此不妨一笑了之。整聯用疊字,構思巧妙,堪稱佳對。
長沙白沙古井的疊字聯:
「常德德山山有德,長沙沙水水無沙。」
此聯與無錫的疊字聯有同工異曲之妙:
「無錫錫山山無錫,平湖湖水水平湖。」
溫州江心寺的疊字聯:
「雲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長長長長長長長長消」(念「yún, zhāo cháo, zhāo zhāo cháo ,zhāo cháo zhāo sàn;cháo,cháng zhǎng, cháng cháng zhǎng, cháng zhǎng cháng xiāo」)。
整聯巧用疊字,詩情畫意,妙不可言。
四、頂針聯
這種對聯乃是將前一個分句的句腳字,作為後一個分句的句頭字,使相
鄰的兩個分句,首尾相連,亦稱「聯珠對」、「聯錦對」。經典之句如下:
一心守道道無窮,窮中有樂
萬事隨緣緣有份,份外無求.
水車車水水隨車,車停水止
風扇扇風風出扇,扇動風生
大肚能容,容天下能容之事
開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
天心閣,閣中鴿,鴿飛閣不飛
桔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
油蘸蠟燭,燭內一心,心中有火
紙糊燈籠,籠邊多眼,眼裡無珠
金水河邊金線柳 金線柳穿金魚口
玉欄桿外玉簪花 玉簪花插玉人頭
千里為重 重山重水重慶府
一人成大 大邦大國大明君
無錫錫山山無錫
平湖湖水水平湖
常德德山山有德
長沙沙水水無沙
松葉竹葉葉葉翠
秋聲雁聲聲聲寒
龍怒卷風風卷浪
月光射水水射天
烈火煎茶,茶滾釜中喧雀舌
清泉濯筍,筍沉澗底走龍孫
船載櫓、櫓搖船,櫓動而船行
線穿針、針引線,線縫而線綴
山徑曉行,嵐氣似煙,煙似霧
江樓夜坐,月光如水,水如天
魚釣釣魚魚駭釣
馬鞭鞭馬馬驚鞭
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角
水牛下水,水沒水牛腰
白鳥忘飢,任林間雲去雲來、雲來雲去
青山無語,看世上花開花落、花落花開
保俶塔,塔頂尖,尖如筆,筆寫五湖四海。
錦帶橋,橋洞圓,圓似鏡,鏡照萬國九州。
弓長張張弓,張弓手張弓射箭,箭箭皆中。
木子李李木,李木匠李木雕弓,弓弓難開。
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蝦吃水,水落石出。
溪水歸河水,河水歸江,江歸海,海闊天空。
黃花崗,崗花黃,黃照碧血,血染黃花留芳閣。
綠水河,河水綠,綠映白塔,塔印綠水存真容。
聽雨,雨住,住聽雨樓也住聽雨聲,聲滴滴,聽,聽,聽。
觀潮,潮來,來觀潮閣上來觀潮浪,浪滔滔,觀,觀,觀。
水面冰凍,凍積雪,雪上加霜
空中騰霧,霧成雲,雲開見日
望天空,空望天,天天有空望空天
求人難,難求人,人人逢難求人難
樓外青山,山外白雲,雲外飛天,
池邊綠樹,樹邊紅雨,雨落溪邊.
❸ 霧凇著課中鍍字用得好不好為什麼
"這蒸騰的霧氣,慢慢地,輕輕地,一層又一層地給松針、柳枝鍍上了白銀。最初像銀線版,逐漸變成銀條,最後十里長堤權上全都是銀松雪柳了。"
這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七冊《霧凇》第二小節的最後兩句話。
「鍍」字用得好,一個"鍍"字用得精妙准確,把霧凇形成之慢、之美、之奇表現得淋漓盡致。
❹ 小學四年級語文霧凇課文
是這個嗎,我們四年級沒學過呀。
三九嚴寒,大地冰封。松花江畔的十里長堤上,潔白晶瑩的霜花綴滿了枝頭,在陽光的照耀下,銀光閃爍,美麗動人。這就是聞名全國的吉林霧凇奇觀。 霧凇,俗稱樹掛,是在嚴寒季節里,空氣中過於飽和的水汽遇冷凝結而成。從當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間,松花江上游豐滿水庫里的水從發電站排出時,水溫在4攝氏度左右。這樣,松花江流經市區的時候,非但不結冰,而且江面上總是彌漫著陣陣霧氣。每當夜幕降臨,氣溫下降到零下30攝氏度左右時,這霧氣便隨風飄盪,湧向兩岸,籠罩著十里長堤。樹木被霧氣淹沒了。漸漸地,燈光、樹影模糊了。這蒸騰的霧氣,慢慢地,輕輕地,一層又一層地給松針、柳枝鍍上了白銀。最初像銀線,逐漸變成銀條,最後十里長堤上全是銀松雪柳了。 清早,寒風吹拂,霧氣繚繞。人們漫步在松花江邊,觀賞著這千姿百態的瓊枝玉樹,便會情不自禁的贊嘆:這真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呀!
來自http://..com/link?url=_AsMAhz3_bRZH-5bjMZlHqzqq
❺ 22課課文霧凇內容
三九嚴寒,大地冰封。松花江畔的十里長堤上,潔白晶瑩的霜花綴滿了枝頭內,在陽光的照耀下,銀光閃容爍,美麗動人。這就是聞名全國的吉林霧凇奇觀。
霧凇,俗稱樹掛,是在嚴寒季節里,空氣中過於飽和的水汽遇冷凝結而成。從當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間,松花江上游豐滿水庫里的水從發電站排出時,水溫在4攝氏度左右。這樣,松花江流經市區的時候,非但不結冰,而且江面上總是彌漫著陣陣霧氣。每當夜幕降臨,氣溫下降到零下30攝氏度左右時,這霧氣便隨風飄盪,湧向兩岸,籠罩著十里長堤。樹木被霧氣淹沒了。漸漸地,燈光、樹影模糊了。這蒸騰的霧氣,慢慢地,輕輕地,一層又一層地給松針、柳枝鍍上了白銀。最初像銀線,逐漸變成銀條,最後十里長堤上全是銀松雪柳了。
清早,寒風吹拂,霧氣繚繞。人們漫步在松花江邊,觀賞著這千姿百態的瓊枝玉樹,便會情不自禁的贊嘆:這真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呀!
❻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增加小學生的文言文積累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增加小學生的文言文積累
劉亞光
摘 要:為了在課堂教學中增加小學生的文言文積累,提出在教材內容的基礎上再增加一些文言文的教學,這樣既可以讓學生多積累文言文,也能促進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列舉了增加閱讀的文言文篇目,提出了教學方法上的建議。
關鍵詞:課堂教學;小學生;文言文;積累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2011年版)》在「課程目標與內容」中對小學文言文做了相關的要求,可在後邊的「附錄1」中卻沒有推薦小學階段應該背誦的文言文,這一空白給教材編寫者和教師提供了極大的創造空間。人教版和語文S版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四篇文言文進入小學語文教材。人教版是《楊氏之子》《伯牙絕弦》《學弈》《兩小兒辯日》;語文S版是《自相矛盾》《畫蛇添足》《誇父逐日》《兩小兒辯日》。教師在教學中,也可以在這些內容的基礎上再增加一些文言文的教學,這樣既可以讓學生多積累文言文,也能促進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一
在選擇要增加閱讀(也可以稱為拓展閱讀)的文言文時,一般是選擇和課文內容的主題相關聯的文言文。如《楊氏之子》,課文內容是: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此文出自南北朝時期劉義慶的《世說新語·言語》,故事情節簡單,語言幽默,饒有情趣。與課文主題「言語之妙」相同,還有這本書中的《徐孺子賞月》:徐孺子年九歲,嘗月下戲,人語之曰:「若令月中無物,當極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無此,必不明。」在此認識的基礎上,筆者整理出一些適合增加閱讀的文言文,又囿於筆者只熟悉人教版和語文S版的小學教材,因此,有如下幾篇,僅供參考:
1.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10課《楊氏之子》(主題:言語之妙)
增加閱讀其二,《世說新語·言語·詠雪》: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
2.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25課《伯牙絕弦》(主題:友誼)
增加閱讀《世說新語·德行·荀巨伯遠看友人疾》:荀巨伯遠看友人疾,值胡賊攻郡。友人語巨伯曰:「吾今死矣,子速去!」巨伯曰:「遠來相視,子令吾去,敗義以求生,豈荀巨伯所行耶?」敵既至,謂巨伯曰:「大軍至,一郡盡空;汝何男子,而敢獨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寧以我身代友人命。」敵相謂曰:「我輩無義之人,而入有義之國。」遂班軍而還,一郡並獲全。
3.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1課《學弈》(主題:學習)
增加閱讀清朝彭端淑的《為學》: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人之為學有難易乎?學之,則難者亦易矣;不學,則易者亦難矣。
4.語文S版六年級上冊第2課《自相矛盾》(主題:寓言)
增加閱讀《韓非子·內儲說上·濫竽充數》: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悅之,廩食以數百人。宣王死,閔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5.語文S版六年級上冊第2課《畫蛇添足》
增加閱讀《呂氏春秋·自知·掩耳盜鈴》: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鍾者。欲負而走,則鍾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鍾況然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已也,遽掩其耳。惡人聞之,可也;惡己自聞之,悖矣。
6.語文S版六年級下冊第3課《誇父逐日》(主題:悲劇神話,鍥而不舍的精神)
增加閱讀《精衛填海》: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
二
下面列舉一個在教學中增加閱讀的案例,希望能給教師的具體教學帶來一些啟示。
案例,師延峰發表於2009年第12期《中學語文教學》的《誇父逐日》教學實錄:
師:人們經常和「誇父逐日」這個神話故事一起提起的悲劇神話還有「精衛填海」(同上文言文)。
精衛本來的名字叫女娃,是炎帝的小女兒,在游泳的時候被淹死了,魂魄化成為一隻精衛鳥,經常從西山上銜一些微小的土、石、木頭,要把淹死她的東海填平。
這兩個神話的結尾有什麼不同呢?「精衛填海」沒有結果,沒准今天她還在堅持填海呢,只是我們沒有看見而已,但誇父有結果,是個明確的悲劇性的結果。
同時,這兩個故事也有明顯的共同點,是什麼呢?(都想試圖經過自己的努力,完成自己的夢想)或許遠古人類在創造這些神話的時候,就已經知道自己將無法實現這些夢想,但他們還是要創造人物替自己去實現。
……
三
根據以上的看法,筆者還想提兩點建議:一是教材編寫者在編寫教材的時候,可以再增加一些文言文課文,以滿足學生學習祖國傳統文化的的需要;二是建議有關部門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的附錄中,增加一些小學階段推薦背誦的文言文,或明確提出要學習的文言文。這樣,小學生不僅可以朗朗上口地背誦「鵝鵝鵝,曲項向天歌……」也能抑揚頓挫地背誦一些經典的文言文名篇,這豈不是很好。
最後,在課內增加文言文的教學方法肯定不止這些,但囿於筆者的學識淺薄,只能談到這個程度,希望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羅建霞.淺談小學文言文教學[J].才智,2011(2).
[2]亢素格.小學文言文教學策略[J].學周刊,2013(5).
❼ 關於贊美霧凇的詩句
關於贊美霧凇的詩句
一、
柳樹結銀花,松柏綻銀菊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樹瓊花滿目春。歷盡天華成此景,人間萬事出艱辛
寒江曉霧,正冰天、樹樹凇花雲疊。昨夜飛瓊千萬縷,誰剪條條晴雪?冰羽晶瑩,霓裳窈窕,欲舞高寒闕。煙波照影,翩翩思與誰約?
二、
漫嶺霧朦朧,欣然凝作瓊.
瑩瑩臨玉界,皓皓步天宮.
風起掀雲浪,日蒸飛蠟虹.
回頭看遠樹,景色已蔥蘢.
三、
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
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7)小學語文霧松擴展閱讀:
霧凇的歷史
中國是世界上記載霧凇最早的國家,千百年來,中國古代人很早就對霧凇有了許多稱呼和贊美。早在春秋時代(公元前770年—前476年)成書的《春秋》上就有關於「樹稼」的記載,也有的叫「樹介」,就是現在所稱的「霧凇」。
宋曾鞏《冬夜即事》詩 即有所載:「香消一榻氍毹暖,月澹千門霧凇寒。聞說豐年從此始,更回籠燭卷廉看。」:「齊寒甚,夜氣如霧,凝於木上,旦起視之如雪,日出飄滿階庭,尤為可愛,齊人謂之霧凇。諺曰:『霧凇重霧凇,窮漢置飯甕。』以為豐年之兆。」宋人稱「霧凇」,而「以為豐年之兆」。其觀念很可能源於霧凇的古名「樹稼」。
明末清初文學家張岱著名的《湖心亭看雪》一文中亦有曰:「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
❽ 小學課文中22課霧凇的資料
霧凇俗稱樹抄掛,是北方冬季可以見到的一種類似霜降的自然現象,是一種冰雪美景。是由於霧中無數零攝氏度以下而尚未結冰的霧滴隨風在樹枝等物體上不斷積聚凍粘的結果,表現為白色不透明的粒狀結構沉積物。因此霧凇現象在我國北方是很普遍的,在南方高山地區也很常見,只要霧中有過冷卻水滴就可形成。
過冷水滴(溫度低於零度)碰撞到同樣低於凍結溫度的物體時,便會形成霧凇。當水滴小到一碰上物體馬上凍結時便會結成霧凇層或霧凇沉積物。霧凇層由小冰粒構成,在它們之間有氣孔,這樣便造成典型的白色外表和粒狀結構。由於各個過冷水滴的迅速凍結,相鄰冰粒之間的內聚力較差,易於從附著物上脫落。被過冷卻雲環繞的山頂上最容易形成霧凇,它也是飛機上常見的冰凍形式,在寒冷的天氣里泉水、河流、湖泊或池塘附近的蒸霧也可形成霧凇。霧凇是受到人們普遍欣賞的一種自然美景,但是它有時也會成為一種自然災害。嚴重的霧凇有時會將電線、樹木壓斷,造成損失。
❾ 23課霧凇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麼
課文以形象、生動的語言,描繪了吉林霧凇瑰麗而奇特的景象,並說明了霧凇奇觀形成的原因。
《霧凇》是一篇描繪吉林霧凇美景的文章。文本中直接描寫霧凇景色的句子並不多。全文只有三個自然段,開頭直接點明霧凇之美;接著寫到吉林霧凇形成的原因和過程;最後作者對自己所見發出贊嘆。
霧凇非冰非雪,而是由於霧中無數零攝氏度以下而尚未凝華的水蒸氣隨風在樹枝等物體上不斷積聚凍粘的結果,表現為白色不透明的粒狀結構沉積物。霧凇形成需要氣溫很低,而且水汽又很充分,同時能具備這兩個形成霧凇的極重要而又相互矛盾的自然條件更是難得。
(9)小學語文霧松擴展閱讀:
文本中直接描寫霧凇景色的句子並不多。全文只有三個自然段,開頭直接點明霧凇之美;接著寫到吉林霧凇形成的原因和過程;最後作者對自己所見發出贊嘆。從文本的段落構成看,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通過寥寥數語感悟到吉林霧凇之美,而難點就是吉林霧凇形成的原因和過程。
霧凇是一種附著於地面物體(如樹枝、電線)迎風面上的白色或乳白色不透明冰層。由於霧凇中霧滴與霧滴間空隙很多,因此霧凇呈完全不透明的白色。霧凇輕盈潔白,附著在樹木物體上,宛如瓊樹銀花,清秀雅緻,這就是樹掛(又稱雪掛)。
人們在觀賞玉樹瓊花般的吉林霧凇時,都會感到空氣格外清新舒爽、滋潤肺腑,這是因為霧凇有凈化空氣的內在功能。空氣中存在著肉眼看不見的大量微粒,其直徑大部分在2.5微米以下,約相當於人類頭發絲直徑的四十分之一,體積很小,重量極輕,懸浮在空氣中,危害人的健康。
❿ 《霧松》是小學第幾冊的課文
蘇教版四年級上冊語文《霧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