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語文 > 淺談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淺談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發布時間:2020-12-30 14:52:44

❶ 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有效應用信息技術

1 課堂因「你」而精彩 —淺談多媒體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效運用 關鍵詞:多媒體、創設情境、語文教學、語言的魅力、文思泉湧 摘要:二十一世紀是高度信息化的時代,是人才競爭的時代,是追求高效率的優化效果的時代,以現代技術教育為手段的教學給教育領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展示了一個新的天地。多媒體具有生動形象、音形兼備等特點,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充分運用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不僅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的學習更加積極,學習效率倍增,使課堂充滿快樂感。同時,運用多媒體還能提高學生的語文朗讀能力,為語言增添色彩。在作文教學方面,發揮多媒體優勢,可以增強學生的創作能力,使學生文思泉湧。 語文課堂自古以來一直是令人感覺充滿魅力的課堂。語文教師的工作也是高尚偉大的。教師們站在三尺講台上聆聽自己的聲音是一種快樂,沉浸在學生求知的目光中是一種享受,感受到學生與家長由衷的敬意是一種幸福。而教師的工作單調單一,教學也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久而久之教師會產生倦怠感,學生也會產生「審 2 美疲勞」。作為一位從教五年左右的新教師來說,照道理還應該保持原有的那份激情,但隨著時間一天一天地過去,老師和學生之間在課堂上竟然就出現了視覺疲勞的現象。曾有位老教師說過:從教數年後,大部分老師的稜角都被磨得光光的。所以,現在的小學語文課堂學習讓相當一部分學生感到乏味,喪失信心與熱情。而身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總抱怨學生缺乏學習語文興趣、語文學習效率低下,這也一直成為困擾語文教學的難題。 為了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我們語文教師也做出了積極的努力。我們勤勉苦幹,嘔心瀝血,為語文教學付出了生活中大量時間和精力。我們雖然很努力地把知識傳授給學生,而學生卻沒有我們預想的那樣發自內心喜歡語文課,反而覺得語文課比其他課更枯燥無味。面對這樣的現象,值得我們深思,我們該怎樣上好我們的語文課呢?怎樣令語文課變得精彩呢? 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而如今的中國教育,已經進入了信息技術時代,多媒體在教學活動中的應用十分廣泛,特別是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更是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利用多媒體可以創設課文的情境,可以拓展課文內容,可以展示事物變化的過程,增大課堂容量, 可以激發學生審美情感,優化教學環境。多媒體已迅速走進了我們的課堂,作為一種現代常用的教學手段。如果有效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它可以讓我們的語文課堂告別枯燥乏味,令我們的課堂耳目一新,充滿生機,精彩不斷,使我們的學生在企盼和享受中度過一堂堂回味無窮的四十分鍾的美好時光。那麼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有效 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令我們的課堂變得精彩呢?下面將談談我的一些看法和措施。 3 一、應用多媒體教學,看視頻,賞情境,讓我們的課堂其樂融融。 在教學中,我常常會碰到這樣的情況:一聽說體育課因故不能上,同學們都不高興;如果語文課不能上,則喜形於色。對此我並沒有責怪學生,我深知他們不是不願意學語文,而是語文課沒能引起他們的興趣。而適當的情境必能激起兒童的情趣,讓兒童純真的情感參與學習活動,學得輕松、愉快,讓學生學習語文感到「易」 「趣」「活」,從而極大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令學生愛上語文課,對語文課充滿期待。因此,我們語文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的需要,結合教材內容和緊扣教學目標,為學生創設一個富有感情色彩,富有魅力的具體的場景或氛圍,從而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積極開啟思維。它不僅可以使學生在輕松愉快中接受知識、掌握技能,而且可以使學生更好地體驗教學內容中的情感。有效的情境能夠讓學生「觸景生思」,誘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引起他們更多的聯想,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讓我們的課堂快樂無限。 情境教學法,這是一個永恆的主題。多媒體課件涉及動畫、靜畫、聲音和視頻技術,具有很強的表現力和藝術感染力,能夠提供良好的視覺美感和精神上的愉快感,充分創造出一個圖文並茂、有聲有色的教學情境,從而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使學生的學習具有持久的動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使學生學得輕松,學得愉快。經過實踐,多媒體教學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我在教《海底世界》這篇課文時,我先播放海底世界的錄象片。動聽的音樂、優美的畫面,不僅使學生欣賞了海底美麗、神奇的景象,而且讓學生得到了美的陶冶,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 4 提高了學生的興趣。看完了錄像片後,學生學習興趣都被調動起來了,個個興致勃勃,熱情高漲。這樣的教學情境,學生學起來,既輕松又愉快,讓課堂營造著快樂的氛圍。 又如,我在教《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時,盡管文中對海底世界的生物作了生動的描繪,但只靠教師的語言進行說教,有的學生還是難以感知的。聽不懂的時候就會感到乏味,失去興趣。倘若我們利用多媒體把五光十色的海水、蠕動的海參、全身皮甲的大龍蝦、形態各異的魚、顏色不一、千奇百怪的貝殼�6�7�6�7這些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現在學生的眼前,情形就大不相同了。此時學生會感到興奮不已,從而激發他們強烈的求知慾,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上不僅獲得美的享受,而且還會讓他們其樂融融,樂此不疲。 二、巧妙運用多媒體教學,為我們的語言增添色彩。 前蘇聯教育家蘇姆霍林斯基說:「教師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的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 上語文課的老師不同於上數學課的老師,我們不能只停留在教給學生的一些道理和知識。我們的語言除了要教會學生懂得判斷外,我們的語言還肩負著感染和熏陶學生的責任。因為我們語文教師的語言是學生最重要學習和模仿的對象。那麼,我們捫心自問:我們的語言有文學色彩嗎?我們的語言有感染力嗎? 其實,如果巧妙運用上多媒體,我們語文教師的語言,是充滿引力與誘惑的「吸鐵石」,是永遠令學生期待而又充滿驚喜的。我們通過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提供有聲的語言、文字、音樂、圖像有機結合的感性閱讀材料。在這優美和諧的音樂、生動活潑的圖像的映 5 襯下,在此情此景下,我們的語言就會增添色彩。抑揚頓挫講述聲,聲情並茂的朗讀聲,把學生帶入美妙的藝術仙境中。這樣的語文課堂,有誰能抵制誘惑,不深深陶醉呢? 例如,我在教《走進麗江》一課時,大多學生沒有去過雲南旅遊, 要親眼目睹麗江美麗迷人的風姿很難。為了讓學生能更好地理解課文中描寫麗江的美景,我在課前從網上下載了一部分麗江的圖片,在美的音樂聲中,同學們陶醉於那美麗迷人的麗江美景中,有的竟然達到忘我的境界。結合這些美妙的圖片,在柔和的納西古樂中,然後學生對課文那精美的語言多次品讀,很自然就讀出了麗江之美,讓我們感受到語言的美。這樣不僅提高學生語言的表達能力,還能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讓學生的語言更具感染力。不僅如此,這樣還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從而達到美感、樂感、語感和情感的和諧統一。 再如,我在教《周總理,你在哪裡》這首詩時,首先我挖掘詩歌中傾注作者的情感,然後為學生充滿深情地介紹總理為人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己的崇高品格和光輝一生,使學生增強了對總理偉大人格的了解,同時引發他們的情感,渲染創造出一種庄嚴的氣氛。在學生聲情並茂的朗讀聲中,我不失時機地在屏幕上播放一些總理在電影資料中的感人鏡頭:總理逝世後,靈車經過長安街時,十里長街數萬名群眾的哭泣聲。這一幅幅感人肺腑、催人淚下的畫面,配合學生情真意切的傾情朗讀,將教學氛圍推向了高潮。無須教師多言,學生已牢牢把握住了詩歌的意境,作品中奔涌的情感與師生的情感深深交匯融合,認識與情感達到了高度和諧統一。在這多媒體的輔助下,教學效果顯而易見。在這優美的語言,錯落的節奏中,學生聆聽著自己傾情朗讀的聲音,真切地感受到了語言的美。 6 可見,巧用多媒體教學,讓我們真切地體會到了語言的魅力,為我們的語言增添了亮麗的色彩, 三、發揮多媒體信息技術優勢,讓學生創作的源泉噴涌而出。 提起作文,學生常常感到寫作文是一件非常頭痛的事。而以往的作文教學是教師出一個作文題目或一段材料後學生們便靜坐下來冥思苦想,這樣難以激發靈感,收效不大,也令教師非常頭痛。如果能將信息技術或豐富多彩的網路資源運用於作文教學中,就能有效地緩解了這一矛盾。現代多媒體教學直觀形象,既能滿足兒童的好奇心,又便於教師指導學生說話,在練習說話時,教師藉助課件,創設情境,在觀察思維的基礎上,通過創造性復述課文,編故事、想像說話等多種訓練表達方式,啟發學生動腦,合理想像,激發學生的表達慾望,強化語言與思維的訓練。小學生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較差,雖然有一定的說寫基礎,但把握不好尺度。通過聲、圖、文並茂的情境引導,激發學生去說,然後再將心裡想的,准備說的寫出來,培養學生寫的能力。讓學生從無話可說變成有話想說,有話可說,使他們文思泉湧。 例如,我在指導四年級下冊第二篇作文「有關環境方面」時,我認為這個主題很寬泛,學生們不知從哪裡下手,於是我將搜集到的關於環境破壞、動植物被人致死致傷、亂扔垃圾和亂貼亂掛等等的讓人痛心的圖片展示給同學們看,大家看了後感觸很深,紛紛舉出自己身邊發現的破壞環境的現象,表示要做個環保小衛士。學生們再也不用愁沒有話可寫,這真的比老師說的天花亂墜都要強。 又如,我在講授三年級上冊《寫一種你喜愛的小動物》時,為了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我事先收集了很多有關於學生喜歡的小動 7 物的資料,包括圖片和音像。當上課時,一聽說是作文課,學生滿臉的無奈,我微笑著不作聲,打開多媒體。隨著優美的旋律響起,一幅幅五彩繽紛的畫面展現在學生面前,一隻只可愛的小動物蹦蹦跳跳地出來了�6�7�6�7我似乎從來沒有看見學生上作文課時如此專注過,心中有一種莫名的激動。悅耳的音樂,誘人的畫面讓學生情不自禁地贊美著:「小猴子多調皮啊,小花貓多可愛啊,小白兔小熊貓�6�7�6�7」學生爭先恐後地講述著自己比較了解的小動物,講述著它們的外表特徵,講述著它們的生活習性,整堂課上學生興趣盎然。當學生動筆寫的時候,個個文思泉湧,如有「神」助。 綜上所述,如果說語文課堂教學是一朵綻放的花蕾,那麼多媒體教學就是一片錦上添花的綠葉,二者相得益彰,互為一體,給學生創設了愉悅有趣的意境,從而提高了語文的教學質量。在現代,我們的語文課堂因為有多媒體的輔助變得非常精彩。學生喜歡上語文課,愛上語文課,對語文課戀戀不忘,回味無窮。 參考文獻 〔1〕彭立.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2]王梅菊.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及要求.文教資料,2006 年9 月中旬刊 〔3〕江平.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8 〔4〕楊九俊,姚烺強.小學語文新課程教學概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5 〔5〕劉明華.淺談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德陽教育學院學報.2006

❷ 談談信息技術的應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何作用

一、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個體力求深入地認識某種事物或樂於參與某種活動的一種積極的意識傾向。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思維活動是建立在濃厚的興趣和豐富的情感基礎上的。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沒有任何興趣,而被迫進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願。」。所以,要讓學生自覺自主地學習,首先要喚起他們對學習對象的興趣,吸引他們進入學習的境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課本提供的至多隻是一幅彩色的畫面,產生的視覺效果差,難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而在信息技術參與下的語文教學則不然,它可以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使教學過程呈現出情景交融、形聲並茂、生動活潑的美景,不僅為學生提供認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學習中的疑難之處,再現情境,啟發學生對表象進行分析、綜合、概括,使其思維向深層發展,給課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把學生的興趣激發出來。

如在學習《秦兵馬俑》一課時,教師展示出《秦兵馬俑》的課件。讓學生盡情地觀賞著眼前各種姿態的兵馬俑,並且讓學生討論回答:「你看到了哪些兵馬俑?」這下,課堂氣氛馬上活躍起來。學生紛紛發言。這樣,讓學生在愉快的環境中,主動地感知理解了語言文字,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望廬山瀑布》這課時,可以利用課件出示瀑布壯觀的景象。配上豪壯的聲音,此情此景,激發學生思考,產生情感共鳴。而且能使課堂氣氛變得生動活潑,活躍了學生思維,大大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語文教學中,恰到好處的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不僅能夠順利的突破學習的重難點,還可以讓學生內心產生探索的慾望,情緒上受到感染,從而使他們輕松自如地集中注意力,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如果說語文課堂教學是一朵綻放的花蕾,那麼多媒體教學就是一片錦上添花的綠葉,二者相得益彰,互為一體,給學生創設了愉悅有趣的情境,使他們體驗到學習的樂趣,成功的快樂。
二、,有利於拓展學生視野
小學生生活閱歷少、積累少,而且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對教學內容中涉及到的一些事物和現象學生無法看到,使問題很難解決。隨著網路技術的普及,學生接觸語文的渠道進一步拓寬,大量交互性很強、更新很快的語言和語言文化信息使廣大師生應接不暇。網上可共享的信息為語文的教育和師生的學習提供了豐富的圖文並茂、聲像俱全的文化資源。而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學生不再受到時間、空間和地域的限制,通過計算機網路拓展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師生可以在任意時間、任意地點檢索、閱讀各類書籍,可以從世界任何一個角落獲取到更新的信息和資料。如,學習《有趣的發現》,從海島上昆蟲翅膀的有趣特點,引導學生上網收集有關適者生存的實例。學生結合網上的資料和個人感受,在小組內討論交流。由此而來,學生獲得大量豐富的知識,這樣既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益,豐富了表像,拓展了學生的視野,也增強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從而優化了課堂教學效果。又如在學習《橋》這一課時,由於我們所處的環境因素,大多數學生對此都不太熟悉,所以可以讓學生上網查找有關於祖國一些著名大橋的圖文資料進行閱讀學習。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橋梁的認識,又開拓了學生的視野,陶冶了學生的情操,,也增強了學生對祖國美好明天的憧憬,培養和發展了學生運用信息技術對其課程進行學習和拓展的探討能力。
三、有利於啟迪學生創新思維
傳統的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的「講授式」教學方式,課堂氣氛沉悶,學生自主學習空間萎縮,缺乏活力。教出來的學生就好比算盤珠子,撥一撥,動一動,原本聰靈的個性必被扼殺。這樣的學生怎能適應信息化、數字化的時代,怎能成為時代的弄潮兒?作為創新教學的嘗試,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整合教學中摒棄了傳統教學方式。在網路環境下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以參與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現代信息技術集音、像、動畫於一體,生動形象,在吸引學生注意與創設教學情境方面,具有其他教學手段所不可比擬的優勢,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可以為學生營造一個色彩繽紛、聲像同步、能動能靜、生動逼真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如教《貓》一課時,教師適時提出了兩個問題:1、小貓的淘氣表現在什麼地方?2、大貓的古怪表現在什麼地方?這兩個問題綜合、集中、覆蓋面大。教師以這兩個問題為憑借,指導學生探究性學習。教師播放介紹貓的影片,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解決問題的軌道上來。看完影片後,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就能容易的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這樣既能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快樂,又能使學生從中領悟到有效的學習方法。通過自主思考、合作交流、歸納總結,使整堂課處於情景交融的狀態,學生的學習方式由「被動型」學習變為「主動型」學習。因此,我們應該努力發揮其特長,利用信息技術優化閱讀教學,以增強教學的趣味性、主動性、實效性。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早已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識,而運用信息技術,更能體現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可以讓學生有更多的參與機會和參與行為。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
四、有利於突破教學重難點
學生在學習不同單元時,會遇到不同的重難點。如何指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好的掌握重點,化解難點呢?計算機輔助教學進入課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尤其是計算機能進行動態的演示,彌補了傳統教學方式在直觀感、立體感和動態感等方面的不足,利用這個特點可處理其他教學手段難以處理的問題,並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增強他們的直觀印象,為教師化解教學難點、突破教學重點、提高課堂效率和教學效果提供了一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要真正做到在課堂教學的「優化」,首要要從教學方案的設計與實施切入,著力教學情境的創設、教學重點難點及信息量的把握。在突出重點和難點的時候,可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製作成幻燈片。根據教學所需,在學生自讀、討論的基礎上,教師歸納並使用幻燈,讓學生溫故而知新,激發探求新知興趣,增強記憶。如在學習英雄董存瑞舍時,我用剪輯的電影資料,再現了董存瑞手托炸葯包捨身炸碉堡的壯烈場面:這一震撼人心、可歌可泣的場面深深打動了每一個學生的心,他們真切體會到董存瑞的英勇豪邁精神,深化了感情,突破了難點,突出了中心。
綜上所述,網路環境這種基於計算機、多媒體、超文本、超媒體技術的「數字化學習環境」,它拓展了教學內容,提供了多種信息呈現方式,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突出了資源共享,實現了人機友好交互,能更好的滿足不同學習者的需求,對優化語文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❸ 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發揮著怎樣的作用

淺談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發揮的作用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普及和應用,
計算機互聯網己走進了千家萬戶。
人類已
進入高信息社會,
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現代科學的日新月異為教育提供了前所未
有的發展機遇和更加嚴峻的挑戰,
為培養二十一世紀的新型人才,
探索培養全面
發展的未來人才的新型教學結構,
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改革教育教學模式無疑是符
合時代發展潮流的舉措。
那麼,
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技術無疑得到了人們的關
注,
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是改革傳統教育模式、
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的重
要途徑。

應用多媒體信息技術輔助語文教學是一種高效率的現代化教學手段,
它讓學
生在學習中始終保持興奮、
愉悅、
渴求上進的心理狀態,
它對學生主體性的發揮,
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的培養有著事半功倍之效。
下面我就結合小學語文教學,

談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

一、利用信息技術,有助於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在教學過程中融圖、文、聲、像於一體,是具有智能化的雙
向教學活動過程。
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同時也大大地簡化了教師的操作,
使得教師
能集中精力於教學本身,從而也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1
、運信息技術形象、直觀的特點,有效地解決難點。

我國古代大教育家荀子早已提出:
「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
。由此可見,
聽、
看是教學的基礎,
藉助計算機教學能有效地化抽象為具體,
把難以理解的內
容或者對理解課文起重要作用的內容,用多媒體展現出來,調動學生視覺功能,
通過直觀、
形象、
生動的感官刺激,
讓學生最大限度地發揮潛能,
在有限的時間
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激發學習的興趣,提高教學效率。如在教授《鯨》
一課時,
學生對鯨這種龐大的動物並沒有親眼所見,
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就會遇到
一些障礙。
我將備課時搜集整理的教學信息,
體現在網路教學軟體

C A I

中,
並且通過教學軟體的鏈接指向互聯網上的相關內容,



動物博物館,
海洋世
界等,其中關於



的圖像、圖片、聲音文件等一應俱全,並且圖文並茂。學生
眼界大開,既提高了興趣,又極大地增長了知識。

2
、運用信息技術創設情境,有利於朗讀指導。

一直以來,小學語文教學都非常重視朗讀。然而,部分老師的

以讀為本

卻未
收到成效,
學生一遍遍地讀,
卻讀不出感情來,
更談不上在朗讀中有所感悟、

朗讀中培養語感。
究其原因,
主要是教師的指導方法還不到位,
只是紙上談兵式
的強調要用

高興、自豪、贊美、憤恨
……

的語氣來讀,而根本未激起學生的
情感共鳴,
學生最終還是不明白該怎麼讀。
利用電教媒體創設情境來指導朗讀是
一種好方法。如執教《狼牙山五壯士》一文,


頂峰殲敵

中有這樣一句話:


時,
石頭像雹子一樣,
帶著五壯士的決心,
帶著中國人民的仇恨向敵人頭上砸去


句中的仇恨之情放在現在這個年代學生很難通過老師的口頭指導朗讀出來,
為了
讀好這一句我將事先准備好的圖片(選自《南京大屠殺》
)呈現在學生面前。畫
面上:
一條大街兩旁的房屋有的倒塌,
有的正在燃燒,
一個日本鬼子舉著帶有刺
刀的步槍,
刺刀上挑著一個鮮血淋淋的嬰兒,
這個日本鬼子猙獰地笑著,
他的腳
下橫七豎八地躺著男女老少的屍體,
地上血流成河。
學生看了日寇殘殺無辜百姓
的場面後,
笑容不見了,
無不流露出對日本鬼子的痛恨,有的甚至摩拳擦掌、

牙切齒。這時,我趁機說:

同學們,這就是萬惡的日本鬼子,他們根本沒把中
國人當人看,在中國的大地上實行

燒光、殺光、搶光

政策,多可恨啊!我們一
中小學視頻課程和學習資料大全
視頻課程 學習資料 公開課 找老師 逛論壇
起來讀讀這句話。

看了剛才的那些圖片,老師無需再多說,學生的情感都非常
投入,一字一詞無不恰到好處。

3
、運用信息技術增強師生互動,質疑問難答疑解惑。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
「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

《語文課
程標准》
要求學生
「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
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
問,並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
」在語文教學中,我經常鼓勵學
生獨立思考,
質疑問難,
並且為學生的質疑創造機會,
每節課都留一定時間讓學
生提問題。
但是,
課堂教學的時間畢竟有限,
在課堂上學生不可能將所有的問題
都提出來,
再加上學生個體有差異,
性格內向的學生不善於提問題,
有自卑感的
學生即使不懂一般也不敢問。這樣,就不利於學生探究性和創造性能力的培養。
通過收發電子郵件恰恰能在相當程度上解決這一問題,
在質疑中發揮了很好的作
用。

我們每上完一節課,
總會留下一句話:
有問題發郵件給老師。
平時課堂上發
言很少的學生也用起了電子郵件這一工具,
向老師提問題。
同時,
老師經常評點
學生通過電子郵件提的問題,包括數量、質量,鼓勵學生敢想、敢疑、敢發(發
郵件)
,學生質疑的質量越來越高。如,學習《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時,有同
學提出:
小女孩手裡捏著燒過了的火柴梗,
這些火柴從點燃到熄滅,
一直沒有離
開她的手。
當火柴燒到她手指的時候,
她為什麼不感到燙手呢?電子郵件讓學生
們更多地用「疑問」這把鑰匙開啟智慧之門。

❹ 如何運用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

1、情境中,一些難以控制的因素會分散學生注意力,干擾正常教學。2、情境內教學不利於學生對容語言文字的理解,會使學生更加樂於接受圖畫、表演的內容,不利於語文基本能力的提高。3、情境教學比較費時,課前、課中都需要花時間去准備設計情境,甚至需要學生進行表演,需要一些道具等等。當然,情境教學之所以被提倡,還是有很多優點的,這里不舉例了。

❺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更好地運用信息技術,讓語文課堂更精彩

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領域引入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後,不但豐富 了課堂教學手段,而且優化了課堂教學結構,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為小學語文全面落實課改精神,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思路。下面就簡單談談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作用: 一、運用信息技術,激發閱讀興趣。 孔子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小學生年齡小,好奇心強,對感興趣的事物總是愉快地去探究。因此,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興趣尤為重要。在信息技術參與下的閱讀教學,可以利用軟體製作多媒體課件,產生生動有趣的畫面,再配上音樂,產生良好的視聽效果,使學生大開眼界,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運用信息技術,創設閱讀情境。 文學作品尤其是詩歌、散文、小說具有很強的審美性。由於學生受時代背景、生活經歷、社會環境的限制,作品的美感與學生的情感有時難以溝通。然而,在多媒體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計算機媒體,將無聲抽象的語言文字所要表現的內容變成有聲有色有動感的畫面圖式,創設出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境或氛圍,激發他們的想像,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而形成審美共鳴,幫助他們迅速而准確地理解教材內容。 三、運用信息技術,開闊閱讀視野。 在課改中有個嶄新的理念,即「拓寬語文學習的渠道,構建開放

的、適應時代發展的課程體系。」其中具體提到「要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作用,為學生營造主動、自主、生動活潑地學習語文的環境。」 多媒體計算機能儲存大量教學信息,為閱讀教學提供詳實的閱讀材料,同時它又能提供文本、圖像、動畫、聲音、視頻等,在教學中,可以按照知識點來劃分教學內容並實現超鏈接,它所具有的生動性、形象性、直觀性,非常符合小學階段學生的認知特點。 這些多媒體製作的閱讀資料,既配有聲情並茂的朗讀,又有生動有趣的動畫演示,能極大地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興趣,開闊他們的視野。 四、運用信息技術,啟迪創新思維。 學生在對語言文字深刻理解的基礎上,通過信息技術的演示,豐富了頭腦中的表象,拓寬了思維空間,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中不時地迸出創新的火花。「學會學習」已經成為一個具有鮮明時代特徵的世界性口號。傳統的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的「講授式」教學方式,課堂氣氛沉悶,學生自主學習空間萎縮,缺乏活力。教出來的學生就好比算盤珠子,撥一撥,動一動,原本聰靈的個性必被扼殺。這樣的學生怎能適應信息化、數字化的時代,怎能成為時代的弄潮兒?作為創新教學的嘗試,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整合教學中摒棄了傳統教學方式。在網路環境下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以參與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所以我們有意識地讓學生自己去查閱資料或進行社會調查,將語文知識從空間和時間上向課外延伸,不僅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豐富了課余知識,並且培養學生求得知識的能力,提高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眾多教育者提出:一個良好的寬松的學習環境必將會給學生創新意識的激發帶來很大的幫助。斯坦福大學校長卡斯帕爾教授在談到斯坦福和矽谷的成功時,認為寬松自由的學習環境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因素。這一要求的提出奠定了信息技術的學科運用價值。 每堂課一上課,學生的思想都會由下課時地鬆弛變為上課時的緊張,這從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創新意識的萌發。為此,我們在上課前播放一段韻律優美的輕音樂。優美的樂曲調節了課堂里的氣氛,改變了教室里緊張的學習環境。學生通過聽音樂放鬆了神情,活躍了思緒,創新意識也就自然而然地得以正常發揮。 在閱讀教學中巧妙地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能使抽象的語言文字變得具體、生動、直觀,使枯燥無味的知識變得形象、有趣,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信息技術的運用為閱讀教學注入了活力。因此,我們應該努力發揮其特長,利用信息技術優化閱讀教學,以增強教學的趣味性、主動性、實效性。人類已進入信息時代,以網路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不斷發展,正在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生產、學習和工作方式。「信息技術和課程整合」是我國面向21世紀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新觀點,它要求教師能從自己的學科教學過程中研究如何使用信息技術幫助自己的教學,把信息技術融入到課程教學中,也就是指教師在課程教學過程中能把信息資源、人力資源和課程內容有機結合,共同完成課程教學任務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對這種「整合」教學方式的研究和實施將會對小學生探究性學習、創造性的發揮、綜合實踐能力的提高創設良
好的基礎,使小學語文教學朝著特色、個性的教學方向發展。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去運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還需要我們作進一步的探索和研究。信息技術與課程的融合,必將對教育的發展起到助推器的作用,定會使我國的教育事業欣欣向榮。

❻ 談談信息技術的應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何作用

《新課程標准》指出:「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多媒體信息技術集聲、光、色、圖、動畫於一體,超越了傳統教育教學的視野,化難為易,化靜為動,化枯燥為有趣,從遠古到現在,從自然到社會,從太空到海底,從異國到本土,將所有的事物直觀地表現出來,讓學生親眼目睹並有身臨其境之感。將現代信息技術自然地恰如其分地融合到語文學科的教學活動中,運用到課堂教學和課外學習中,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使教與學的活動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寓知識學習、技能訓練、智力開發於生動活潑的形象之中,使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優化了課堂教學結構,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為全面提高小學生語文素質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
一、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豐富語文學習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生自覺地思考和探求知識的內在動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一旦對學習發生強烈的興趣,就會激發其內在的學習願望和學習動機,就會聚精會神,努力追源,並感到樂在其中。傳統的教學手段 「一張嘴、一本書、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由於其課堂容量小,一節課下來,學生所得並不多;由於形式單調,學生易生厭倦情緒,難免產生「少慢差費」的結果。而多媒體的引入,就像課堂教學中的一個「魔術師」,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它可以藉助聲、光、影、像,化遠為近,化虛為實,把大量的感性材料直接展現在學生眼前,使教學內容更加具體、生動、形象。這較之教師的抽象講解、有限的板書更容易誘發學生的求知慾,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很快地、效果顯著地進入教師創設的學習情境之中。
二、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1)、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優化語文課堂教學
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語文教學,以合作的方式自主學習,獲得新知識,達到調動學生學習興趣,自主探究,不斷發展的教學效果。如在《盧溝橋的獅子》一文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發揮電教媒體的優勢。邊運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邊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有蹲坐在石柱上的獅子,有低著頭的獅子,有偎依在母獅子懷里的小獅子,有被大獅子按在地上的小獅子……在學生觀察畫面的基礎上,訓練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學生在觀察畫面時,按照課文中的「有的……好像……有的……好像……有的……好像……」句式進行說話練習,這樣一來,既加深了理解,激發了想像,又發展了語言,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語文能力。
(2)、利用信息技術的圖、文、聲、像、動,為學習者創設情境。
信息技術在此方面的優勢尤其適於體現在文辭兼美、內容生動、蘊意深刻的課文中。與網路相連的圖、文、聲、像、動所創設的情境讓學習者如魚得水,暢游其中,得其神韻,悟其精髓,感受祖國文字的感染力,領悟課文深刻的思想內涵。如教學《桂林山水》一課,學生單靠課文描述和插圖教學難以理解清楚,學習興趣必然會下降。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伴隨著優美、抒情的音樂,播放美麗的桂林山水圖,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觀察桂林山水的特點,然後對照課文劃出描寫桂林山水相應特點的句子。把課文中靜止的文字與生動形象的畫面互映,桂林山水的美麗景色自然銘刻在學生腦海里,體會作者語言之精妙,水到渠成。
(3)、運用信息技術將文字化抽象為具體,突破教學重難點。
傳統教學中,學生處於被動的接受知識狀態,不易掌握重難點,教學效果差強人意。如《田忌賽馬》一課,利用信息技術再現賽馬的過程,學生觀看了第一次比賽和第二次比賽的場面,很快就突破了「孫臏是怎樣取勝的」這一難點。
三、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充分利用網路資源,利於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實踐證明,合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在促進語文教學改革方面已顯示了得天獨厚的優越性。它是一個「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動態過程,為學生創造了一種具有豐富的內容、方便的手段、個性化的方式、友好合作的態度、富有挑戰目標的良好的教學環境。
(1)、利用信息化教學啟發想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信息化教學手段不僅是為學生提供認知的感性材料,使之建立表象,更是為了在學生學習上遇到困難時再現情景,以啟發學生對表象進行分析、綜合、概括,促使其思維向深層發展。在教學《只有一個地球》時,教師利用多媒體,創設情景,藍藍的天際中群星璀璨,其中一個藍白相間格外美麗的星球在不停地旋轉,再配上語言介紹,學生注視著屏幕,傾聽著如夢如幻的背景音樂,有身臨其境之感,自然而然地產生強烈的共鳴。有了多媒體的參與,學生在反復瀏覽圖文並茂、動靜結合的情景時,加強了直觀感知,體驗到了書中所描繪的情境,演示中,學生求知慾望和積極性高漲,科學探索欲油然而生。
(2)、利用信息化教學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
教學中要把信息技術作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認知工具和情感激勵工具,利用信息技術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學習、資源共享等學習環境,把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使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在整合過程中得到有效鍛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擴展了學生的知識面,最終達到葉聖陶先生所說的:「教是為了不教」的境界。
(3)、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增加語文課堂教學信息量,豐富學生課外知識。
現代信息技術體現了很強的網路優勢,能收集更多的語文學習的信息資源,能將教師、學生、圖書館及自建的資料庫的信息有機結合起來,增大教學的信息量,充分地開發了語文資源。教學活動基於網路環境下,師生雙方在交流、討論、啟發等活動中實現資源的共享。在聽、讀、說、看、操作活動中,大量信息刺激著學習主體,學習的容量增加了,信息量加大了。同時信息和知識緊密聯系在一起,由於使學生能獲取大量的知識信息,這樣就可以更好的使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也有利於知識的保持。
總之,語文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有利於創造教學的愉悅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充分開拓學生思路,給語文教學帶來新的生機與活力,它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與創造性,從而為學生創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培養營造了最理想的教學環境,為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培養營造出輕松、和諧的學習空間。

❼ 談談信息技術的應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何作用

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領域引入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後,不但豐富了課堂教學手段,而且優化了課堂教學結構,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為小學語文全面落實課改精神,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思路。下面就簡單談談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作用:一、運用信息技術,激發閱讀興趣。孔子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小學生年齡小,好奇心強,對感興趣的事物總是愉快地去探究。因此,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興趣尤為重要。在信息技術參與下的閱讀教學,可以利用軟體製作多媒體課件,產生生動有趣的畫面,再配上音樂,產生良好的視聽效果,使學生大開眼界,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二、運用信息技術,創設閱讀情境。文學作品尤其是詩歌、散文、小說具有很強的審美性。由於學生受時代背景、生活經歷、社會環境的限制,作品的美感與學生的情感有時難以溝通。然而,在多媒體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計算機媒體,將無聲抽象的語言文字所要表現的內容變成有聲有色有動感的畫面圖式,創設出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境或氛圍,激發他們的想像,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而形成審美共鳴,幫助他們迅速而准確地理解教材內容。三、運用信息技術,開闊閱讀視野。在課改中有個嶄新的理念,即「拓寬語文學習的渠道,構建開放的、適應時代發展的課程體系。」其中具體提到「要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作用,為學生營造主動、自主、生動活潑地學習語文的環境。」多媒體計算機能儲存大量教學信息,為閱讀教學提供詳實的閱讀材料,同時它又能提供文本、圖像、動畫、聲音、視頻等,在教學中,可以按照知識點來劃分教學內容並實現超鏈接,它所具有的生動性、形象性、直觀性,非常符合小學階段學生的認知特點。這些多媒體製作的閱讀資料,既配有聲情並茂的朗讀,又有生動有趣的動畫演示,能極大地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興趣,開闊他們的視野。四、運用信息技術,啟迪創新思維。學生在對語言文字深刻理解的基礎上,通過信息技術的演示,豐富了頭腦中的表象,拓寬了思維空間,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中不時地迸出創新的火花。「學會學習」已經成為一個具有鮮明時代特徵的世界性口號。傳統的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的「講授式」教學方式,課堂氣氛沉悶,學生自主學習空間萎縮,缺乏活力。教出來的學生就好比算盤珠子,撥一撥,動一動,原本聰靈的個性必被扼殺。這樣的學生怎能適應信息化、數字化的時代,怎能成為時代的弄潮兒?作為創新教學的嘗試,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整合教學中摒棄了傳統教學方式。在網路環境下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以參與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所以我們有意識地讓學生自己去查閱資料或進行社會調查,將語文知識從空間和時間上向課外延伸,不僅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豐富了課余知識,並且培養學生求得知識的能力,提高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眾多教育者提出:一個良好的寬松的學習環境必將會給學生創新意識的激發帶來很大的幫助。斯坦福大學校長卡斯帕爾教授在談到斯坦福和矽谷的成功時,認為寬松自由的學習環境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因素。這一要求的提出奠定了信息技術的學科運用價值。每堂課一上課,學生的思想都會由下課時地鬆弛變為上課時的緊張,這從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創新意識的萌發。為此,我們在上課前播放一段韻律優美的輕音樂。優美的樂曲調節了課堂里的氣氛,改變了教室里緊張的學習環境。學生通過聽音樂放鬆了神情,活躍了思緒,創新意識也就自然而然地得以正常發揮。在閱讀教學中巧妙地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能使抽象的語言文字變得具體、生動、直觀,使枯燥無味的知識變得形象、有趣,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信息技術的運用為閱讀教學注入了活力。因此,我們應該努力發揮其特長,利用信息技術優化閱讀教學,以增強教學的趣味性、主動性、實效性。人類已進入信息時代,以網路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不斷發展,正在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生產、學習和工作方式。「信息技術和課程整合」是我國面向21世紀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新觀點,它要求教師能從自己的學科教學過程中研究如何使用信息技術幫助自己的教學,把信息技術融入到課程教學中,也就是指教師在課程教學過程中能把信息資源、人力資源和課程內容有機結合,共同完成課程教學任務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對這種「整合」教學方式的研究和實施將會對小學生探究性學習、創造性的發揮、綜合實踐能力的提高創設良好的基礎,使小學語文教學朝著特色、個性的教學方向發展。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去運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還需要我們作進一步的探索和研究。信息技術與課程的融合,必將對教育的發展起到助推器的作用,定會使我國的教育事業欣欣向榮。

閱讀全文

與淺談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