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学教案 > 公输教案6

公输教案6

发布时间:2021-03-16 17:54:46

『壹』 公输简介

《公输》是古代战国时楚国大夫鲁班(公输班)的字或者姓;古文公输记述的是鲁国大夫墨子出使楚国,用自己的智慧说服楚国大夫公输盘(公输班)和楚国国王意欲侵略宋国的企图,其语言水平和用心精巧为世人所共慕。
作者简介
墨子(约公元前468年~前376年),名翟(dí),今山东省滕州市人,汉族,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曾提出“兼爱”“非攻”等观点,创立墨家学说,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

『贰』 而 字用法

一、“而”字的基本意思是作名词时表示颊毛,作动词时表示能够。一般是做定词后助词或连词。

二、“而”字的用法

1、表示对称或领有,相当于“你”、“你的”

予岂不知而作。——《诗经·大雅·桑柔》

余知而无罪也。——《左传》

子归,殁而父母之世。——《国语·吴语》

2、表示指示,相当于“这样,此”

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而夫------此人;这个人。

3、表示并列关系,相当于“和”、“与”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告子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

4、表示递进关系,相当于“而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克生直臣,事我皇祖,干严谴而不悔。――明·钱谦益《袁可立父淮加赠尚宝司少卿》

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就”、“才”。

5、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却”、“但是”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荆有余地而不足于民——《公输》

6、表示目的关系,相当于“来”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7、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诸君而(如果)有意;瞻余马首可也。——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8、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相当于“地”

吾恂恂而起。——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9、表因果关系,相当于“因而”、“所以”

自公(袁可立)倡议,而新旧两城屹立如金汤。——明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家庙记》

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荀子·劝学》

9、表示反问,语气强烈,相当于“难道”“岂”。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

10、表示偏正关系,相当于“之”,“的”

虞之与 虢,相恃而势。——《淮南子·人间》

11、与“上”、“下”、“前”、“后”、“来”、“往”连用,相当于“以”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易·系辞上》

12、语气助词,相当于“啊”或“吧”

唐棣之花,偏其反而。——《论语·子罕》

若敖氏之鬼,不其馁而。——《左传·宣公四年》

13、语气助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相当于“耳”,“哪”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论语·微子》

14、结构助词,用于介宾结构修饰的状语之后。

应收股利是指企业因股权投资而应收取的现金股利以及应收其他单位的利润。(“的”式定语从句结构中,介词“因”构成的状语表示动词“应收取”“应收”的原因,“而”在其中辅助状语对动词的修饰。)

15、如,好像

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吕氏春秋》

16、另见 néng, 通“能”

(1)能够

行柔而刚,用弱而强。——《淮南子·原道训》

(2)才能

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庄子·逍遥游》

『叁』 《公输》的语言特点

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课文里人物的语言很富于表现力,能从中见出人物的精神和性格特征,墨子的语言尤其如此。如他一连用五个“不可谓”,重重否定,极有气势,使公输盘无从辩驳;而在和楚王的对话中,一连用三个对比,并采用夸饰的手法,极言楚国之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宋国之面积狭小、物产贫乏,感染力很强,既满足了楚王的虚荣心,又使他醒悟到攻打宋国是无意义的乃至愚蠢的举动。而揭露公输盘的杀机并最后打消楚国的攻宋企图的这一段话,长短句交错,语气时缓时急,既从容又有威慑力,充分显示了墨子无所畏惧、镇定自若的特点。

『肆』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教案

一、复习目标:
1.重点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的词义并做归纳。
2.掌握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并能辨析和掌握文言特殊句式。
3.理解文章巧妙设解说理的特点,明白虚心接受意见的好处。
二、复习方法:
自主、合作、点拨、训练
三、复习过程:
(一)学生自主复习,记忆相关内容,在疑问处作记号。
(二)学生合作复习,解决疑问,教师点拨。
(三)检测重点,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
A 基础储备卷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4分)
(1)昳丽( ) (2)窥镜( ) (3)寡人( ) (4)纳谏( )
(5)谤讥( ) (6)期年( ) (7)暮寝( ) (8)妻妾( )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6分)
(1)形貌昳丽 ( ) (2)吾孰与徐公美( )
(3)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 (4)暮寝而思之 ( )
(5)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 (6)期年之后 ( )
3、默写填空。(7分)
(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 , ,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 ,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乃下令:“ ,受上赏; ,受中赏; , ,受下赏。”
(3)令初下,群臣进谏, ;数月之后,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4)燕、赵、韩、魏闻之, 。此所谓 。
4、理解课文内容填写句子。(3分)
(1)文中写邹忌相貌美的句子是
(2)文中写邹忌有自知之明的句子是
(3)文中写齐王纳谏而达到国内大治的句子是
5、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5分)
(1)理解本文的结构层次,概括各层意思。(5分)

(2)你认为这篇文章表达了怎样的主题?(5分)

(3)请简要分析文中两个人物的形象特点。(5分)
A、邹忌
B、齐威王
6、重点问题探究。(10分)
(1) 本文结构严谨,中心突出,详略得当,请结合课文内容具体说明。(5分)

(2) 仔细阅读课文,说说作者是如何通过比喻、类比来说理的。(5分)

7、把你知道的有关《战国策》的情况写在下面。(5分)

B 综合提升卷
1、给下面的多音字注音并组词。(8分)
(1)朝( ) (2)与( )
( ) ( )
(3)观( ) (4)燕( )
( ) ( )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邹忌修八尺有余( ) (2)徐公何能及君也 ( )
(3)旦日,客从外来( ) (4)徐公来,孰视之 ( )
(5)王之蔽甚矣 ( ) (6)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7)能谤讥于市朝 ( ) (8)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
3、指出下面句子中“之”字所指代的内容。(2分)
(1)问之:“吾孰与徐公美?”
(2)暮寝而思之
(3)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4)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4、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于”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皆以美于徐公 B、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皆朝于齐
C、能谤议于市朝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D、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5、判断下面句子运用的描写手法。(4分)
(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 ) (2)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 ( )
(3)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之远甚。 ( )
(4)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
6、问题探究。(3分)
针对邹忌“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的问题,妻、妾、客的回答有什么异同?试结合具体的语句分析说明不同在哪里,为什么?

课内语段阅读。(27分) (一)(12分)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孰与徐公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7、本语段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题目中的“讽”的意思是 ,“纳”的意思是 。本文出自 编写的 。(2分)
8、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2分)
A、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指身材与面貌)B、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指穿上衣服,戴上帽子)
C、窥镜而自视(本是偷看,这里引申为“照”)D、又弗如远甚(差得太远,远远不如的意思)
9、下面的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2分)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A、早晨,有位客人从外面进来,和他坐着交谈 B、第二天早晨,有位客人从外面进来,和他坐着交谈。
C、早晨,从外面进来一位客人,和邹忌坐着交谈。D、第二天早晨,从外面进来一位客人,和邹忌坐着交谈。
10、下面句子中与“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徐公何能及君也 B、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C、暮寝而思之 D、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11、下面句子中“美”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2分)
A、吾孰与徐公美 B、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D、皆以美于徐公
1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5分)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3、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活用的方法,并写出其意思。(2分)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2)闻寡人之耳者
14、下面各组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受上赏 上书谏寡人者 B、群臣进谏 臣之妻私臣
C、乃下令 令初下 D、门庭若市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15、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差别最大的是( )(2分)
A、门庭若市 B、犹不失下曹从事 C、毕礼而归之 D、忌不自信
16、下面句子中的“之”跟“闻寡人之耳者”中的“之”意义完全相同的是( )(2分)
A、吾妻之美我者 B、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C、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D、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17、下列句子中的“者”跟“上书谏寡人者”中的“者”意义完全相同的是( )(2分)
A、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B、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C、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D、虽欲言,无可进者
18、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向人们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3分)

C 新颖题型集萃卷
1、辨析形近字,先注音后组词。(8分)
(1)冠( ) (2)廷( )
寇( ) 延( )
(3)蔽( ) (4)纳( )
弊( ) 枘( )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谓其妻曰 ( )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
(2)于是入朝见威王( ) 皆朝于齐 ( )
(3)皆以美于徐公 ( ) 必以情 ( )
(4)时时而间进 ( )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3、指出句子中加点词活用的类型及意思。(2分)
(1)朝服衣冠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4、判断下面各句子属于什么句式,并翻译句子。(3分)
(1)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今义。(4分)
(1)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古义 今义
(2)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古义 今义
(3)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古义 今义
(4)能谤讥于市朝 古义 今义
参考答案
A 基础储备卷
1、(1)yì(2)kuī(3)guǎ(4)jiàn(5)bàng(6)jī(7)qǐn(8)qiè 2、(1)光艳美丽(2)与……相比,哪一个更……(3)不如,抵不上(4)到了夜晚睡在床上(5)实在知道,确实知道(6)满一年 3、略(参见课文) 4、(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2)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3)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5、(1)第一部分(第1段):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从中悟出妻、妾、客赞美自己的原因,由此引起讽齐王的想法。第二部分(第2段):写邹忌讽喻齐王,将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和妻、妾、客进行类比,所喻之理浅显易懂,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第三部分(3、4段):写齐王纳谏除弊的成效。(2)本文记叙了战国时齐国政治家邹忌讽谏齐威王纳谏的故事,说明人要有自知之明,不要一味喜欢听奉承话。做国君的更要虚心纳谏,才能使政治修明,国家得到治理。(3)A、邹忌:能在一片赞扬声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发现问题,进行分析思索,寻找原因,求得真理;同时作为齐国大夫,他有在政治上帮助威王除弊革新的责任感,敢于大胆地坚持真理,讽劝威王;有善于运用能启发人、使人容易接受的方式,摆事实,讲道理,说服对方。B、齐威王:在本文他是一个心胸宽阔,气度宏大,知错能改的贤明君主。他能从谏如流,付诸行动,除了与邹忌善讽有关之外,更重要的是他自己有革除弊端、改良政治的迫切愿望和巨大的决心。6、(1)全文着墨最多的是第一段,因为这一段描写的内容是下文讽谏之举动的来源,所以有必要详写。相比之下,最后一段写齐王纳谏除弊之效则显得简括而含蓄。它没有直接写齐王纳谏后如何修明,人民如何满意。而只是写了下令之后进谏由“门庭若市”逐渐减少到“虽欲言,无可进者”以及别国的反应,来含蓄地说明齐国已达到了大治。(2)课文先写比美的事情,以比美为后面的进谏除蔽作铺垫,小中确实可以包含着大。比美这件生活小事同国家大事之间,在“受蔽”这一点上,有相似之处,可供类比。作者把两件事巧妙地联系起来,能收到很好的说服效果。7、《战国策》原为汉初人汇编各诸侯国史书而成,称《长短》《国事》《长书》《国策》等等,后来经西汉末年的刘向重新编排整理,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等十二策,33篇,定名为《战国策》。它是一部历史散文著作,有很重要的史料价值和一定的文学价值,书中着重记录了战国时期一些谋臣策士的言论和谋略,其中写600多个不同类型的人物,有许多人物写得十分突出。
B 综合提升卷
1、(1)zhāo,朝霞;cháo,朝廷(2)yǔ,与人为善;yù,参与(3)guān,观察;guàn,道观(4)yàn,燕子;yān,燕山 2、(1)长,指身高(2)比得上,赶得上(3)第二天(4)同“熟”,仔细(5)受蒙蔽(6)错处(7)指公共场所(8)没有 3、(1)指代客人(2)指代妻、妾、客都说邹忌比徐公美这件事的原因(3)指代前面说的威王受蒙蔽的情况(4)指代齐王纳谏除弊这件事 4、C 5、(1)外貌(2)语言(3)心理(4)神态 6、相同的是都赞扬了邹忌比徐公美;妻子“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这是热情地赞扬邹忌的“美甚”,反映了妻对夫的偏爱;妾在家中的地位卑微,因为怕,所以不得不敷衍地说一句“徐公何能及君也”,这比妻的赞美差多了;客的回答是:“徐公不若君之美也”,用陈述句,比妾的反问句,语气更轻了,这是因为他的主要目的是有事相求。7、讽谏,用暗示、比喻等方法委婉地规劝;接受;刘向;《战国策》 8、B 9、D 10、D 11、C 12、(1)我与城北的徐公比,哪个更漂亮些?(2)我的妻子称赞我漂亮,是因为偏爱我。13、(1)名词作状语;当面(2)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14、C 15、B 16、D 17、A(的人)18、(1)大臣们和各级官员及百姓,能够当面指出我有错的地方的人,便能够得到上等的赏赐。(2)号令才下去的头几天,许多大臣走到宫里来劝谏威王,挤满了门口和院子,好似大街上一般热闹。19、人要有自知之明,不要一味喜欢听奉承话。做国君的更要虚心纳谏,才能使政治修明,国家得到治理。
C 新颖题型集萃卷
1、(1)guàn,冠军;kòu,贼寇(2)tíng,朝廷;yán,延安(3)bì,蒙蔽;bì,弊端(4)nà,采纳;ruì,枘凿 2、(1)对;说(2)朝廷;朝贺,拜见(3)认为;凭借,按照(4)间或,偶然;夹杂 3、(1)用作动词;穿戴(2)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偏爱 4、(1)省略句;徐公来了,仔仔细细地看他,感觉到自己不如(徐公漂亮)。(2)判断句,“也”是标志;客人称赞我漂亮是因为有事情求我帮助他的缘故。(3)状语后置句;这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5、(1)古义:第二天;今义:指今天的下一天(2)古义:地方方圆;今义:区域(3)古义:身边的侍臣;今义:表示方位(4)古义:批评指责;今义:诽谤讥讽 6、(1)再借(2)因此(3)芳香(4)如果(5)答应(6)捉住 7、(1)晋国的这种贪心不能让它开个头,这支侵略别人的军队不可轻视。一次借路已经过分了,怎么可以有第二次呢?(2)晋军回师途中安营驻扎在虞国,乘机突然发动进攻,灭掉了虞国。8、(1)先陈述形势。(2)再揭露晋的无情。(3)最后论述修德重民的道理。9、保护邻国不受侵犯,就是为了保护自己不受侵犯,这两个国家是相互依存的关系。10、迷信宗教关系;相信神权。11、第一:两国联合力量强大,晋国也不敢侵犯,两国都能保存下来,对其他小国也能起到示范作用。第二:也有可能在晋国的恼怒下,首先被吞并。因为双方的力量毕竟差别太大。12、①不能相信神灵庇佑,全是假话;②要善于听从他人的劝告,不可一意孤行;③不能盲目相信盟约。对于不讲诚信的人,那不过是一纸空文;④要善于识破他人的伪装,了解其真实用心……13、(1)到(2)大户人家(3)以为奇怪(4)希望 14、D 15、C 16、开放性题。只要观点明确,有例子证明即可。17、答案不统一。如:韦编三绝、悬梁刺股、囊萤映雪等。说出两个即可。

『伍』 高中语文必背常识

高中语文,没有必背常识,只有必背的古诗文。

『陆』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 1.实词 2.虚词 3.一词多义 4.词类活用 5.通假字 6.古今异义 要全

字词解释
(1)讽: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谏,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纳:接受。谏(jiàn):劝说君王、尊长改正错误。题目的意思为:邹忌规劝齐王纳臣民的意见。
(2)修:长,这里指身高。八尺:约等于现在的1.84米。战国时的一尺约等于现在的0.23米。
(3)昳(yì)丽:光艳美丽。
(4)朝服衣冠:早晨穿衣服、戴帽子。朝:早晨。服:名词活用做动词,穿戴。
(5)窥(kuī)镜:照镜子。
(6)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与城北徐公比谁更漂亮。孰:谁。孰与:与…比谁更…,表示对比。
(7)君美甚:您更美。
(8)及:赶得上,比得上。
(9)不自信: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
(10)复:又。
(11)妾:旧时男子在妻子以外娶的女子
(12)旦日:明日,第二天。
(13)与坐谈:与之坐谈,与客人坐下谈话。介词“与”的后面省略宾语“之”。
(14)若:如。
(15)明日:又过了一天。 孰视之:仔细地察看他。孰,通“熟”(shú),仔细。之,指城北徐公。
(16)弗如远甚:远远不如。
(17)弗如:不如。
(18)私:动词,偏爱
(19)畏:害怕
(20)欲:想要
(21)暮寝而思之:晚上躺在床上并且思考这件事情。暮,夜晚。寝,躺在床上。之,代词,指妻、妾、客 “美我”一事。
(22)之: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美,认为……美。 。见:拜见。威王:即齐威王。
(24)诚:确实。知:知道。
(25)皆以美于徐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以,动词,以为,认为。 于,比。
(26)今齐地方千里:现在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方:方圆。
(27)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宫中的姬妾和近臣。 左右:近臣, 莫:没有人,没有谁。
(28)四境之内:全国之内(的百姓)。
(29)王之蔽甚矣:被动句,大王受蒙蔽很深。蔽,受蒙蔽,这里指因受蒙蔽而不明。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甚:很、非常。
(30)能面刺寡人之过者:能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人。面,名词作状语 当面。面刺,当面指责。过,过错。者,代词,相当于“……的人”。
(31)受:同“授”。给予,付予。
(32)能谤讥于市朝:能在公共场所指责讥讽(君王的过失)。谤讥,这里指指责、议论。(并没有贬义)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于,在。市朝,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
(33)闻寡人之耳者:让我听到的人,闻,使……听到。
(34)门庭若市:宫门前,庭院内,像集市一样热闹(形容人多的样子)。
(35)时时而间进:偶然有人进谏。 间(jiàn),间或,偶然,有时候。 进:进言劝谏。时时,不时,有时候。
(36)期(jī)年:满一年。
(37)虽欲言,无可进者:即使想进言,也没有可以进谏的事情了。
(38)朝于齐:到齐国来朝拜。
(39)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这就是身居朝廷,不必动兵,就战胜了敌国。(在朝廷上战胜了其他国家)
(40)市朝:众人聚集的公共场所
(41)美我:认为我美。
(42)善:好,好的
(43)面刺:当面指责
(44)谤讥:议论
(45) 孰视之:仔细看他。"孰"通"熟",仔细
词性

zhāo 早晨(名词)
cháo 朝堂(名词)
cháo 朝见(动词)

私人,自己(代词)
私下,偷偷的(形容词)
偏爱(动词)

通“修”,身长,长(形容词)
修建(动词)
整治(动词)

不定代词,指人。译为“没有谁”。

谁(代词)
仔细,周详(副词)

古义是两个词:土地方圆、地方
今义是一个名词
词类活用
形容词意动用法 吾妻之〔美〕我者∶(“以……为美”“认为……美”)
形容词作动词 〔私〕我也∶(“偏爱”)
名词作状语 〔面〕刺∶(当面)
使动用法 〔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
名词作动词 朝〔服〕衣冠 ∶(穿戴) 一般“服”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
名词作状语 (朝)服衣冠:在早晨
名词作状语 (暮) 寝而思之:在晚上
特殊句式
固定句式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吾与城北徐公孰美?
这两句都是比较相关两项得失高下的选择句,是文言文的固定句式。其中(1)句中疑问代词“孰”由于
受强调而被提前,是(2)句的倒装句。
宾语前置
忌不自信→忌不信自(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动词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介词短语后置)
欲有求〔于我〕也(欲〔于我〕有求)
皆以美〔于徐公〕(皆以〔于徐公〕美)
能谤讥〔于市朝〕(能〔于市朝〕谤讥)
皆朝〔于齐〕(皆〔于齐〕朝)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此所谓〔于朝廷〕战胜)
判断句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者,……也。 判断句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欲有求于我也。 ……者,……也。 式标志
省略句
(忌)与(之)坐谈
皆以(我)美于徐公
(忌)问之客
被动句
王之蔽甚矣 蔽,意含被动。
通假字
孰视之:“孰"通“熟”,仔细(徐公来,孰视之)
邹忌修八尺有余:"有”通“又”,用于连接整数和零数
一词多义

a.齐国之美丽者也(的)
b.问之(代词,代这件事)
c.吾妻之美我者(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
d.徐公不若君之美也(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
e.孰视之(代词,指徐公)
f.暮寝而思之(代指这件事)
g.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的)
h.由此观之(代词,指这件事)
i.臣之妻私臣(的)
j.王之蔽甚矣(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
k.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的)
l.数月之后(连词,无意义)
m.燕,赵,韩,魏闻之(代词,指上文所说的事)

a.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朝拜 )
b.于是入朝见威王 (朝廷)
c.朝服衣冠 早晨 (zhāo)
d.能谤讥于市朝 ( 偏指“市”指市集,市场)

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代词,谁)
b.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 通“熟”,仔细。)

a.欲有求于我也 ( 向......)
b.能谤讥于市朝 (在)
C.皆以美于徐公 ( 比)
d.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 向)
e.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在)
f.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向)

a.受上赏(第一等的)
b.上书谏寡人者(向皇帝......呈上)

1、乃下令(颁布,下达)
2、受下赏(下等的)

1、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及,比得上,动词。)
2、门庭若市(如,像,动词。)

1、不如徐公美(美丽的)
2、妻之美我者(认为……美)

1.修八尺有余:身高。
2.乃重修岳阳楼:修建。

1.时时而谏进:有时。
2.时而献焉:到时候。

1.旦日:第二天。
2.旦辞爷娘去:早晨。
3.旦旦有是哉:天天。

1.而形貌昳丽:连词,表并列。
2.而复问其妾曰:连词,表顺承。
3.窥镜而自视:连词,表修饰。
古今异义
1.邹忌讽齐王纳谏
讽:古:规劝
今:讽刺
2.窥镜
窥:古:照,看
今:偷看
3.明日,徐公来
明日:古:第二天
今:明天
4.今齐地方千里
地方:古:土地方圆 今:地点
5.能面刺寡人之过
刺:古:批评 今:用尖的物体进入或穿过
6.谤讥于市朝
谤讥:指责。古:指责议论 今:诽谤嘲讽
7.臣之妻私臣
私:古:偏爱 今:自私
8.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左右:古:身边大臣 今:方位名词
莫:古:没有谁 今:不,不要
9.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古:长,原文指身高 今:修改,改正
10.虽欲言,无可进者
虽:古:即使 今:虽然

『柒』 八年级下语文版教案

汉乐府《长歌行》
作品简介:
汉乐府 “乐府”原是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秦及西汉辉帝时都设有“乐府令”。汉武帝时的乐府规模较大,其职能是掌管宫廷所用音乐,兼采民间歌谣和乐曲。魏晋以后,将汉代乐府机关所搜集演唱的诗歌,统统称为乐府诗。
汉乐府创作的基本原则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书·艺文志》)。它继承《诗经》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广阔而深刻地反映了汉代的社会现实。汉乐府在艺术上最突出的成就表现在它的叙事性方面,其次,是它善于选取典型细节,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性格。其形式有五言、七言和杂言,尤其值得重视的是汉乐府已产生了一批成熟的五言诗。流传下来的汉代乐府诗,绝大多数已被宋朝人郭茂倩收入他编著的《乐府诗集》中。
原文: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释:
此诗选自汉乐府。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关,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本诗是其中的一首。
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葵:古代的一种蔬菜。 晞:晒干。 阳春:就是春天,是阳光和露水充足的时候。 布:散布,洒满。 德泽:恩泽。 秋节:秋季。节,时节,节令。 焜黄:枯黄。 华:同“花”。 衰: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 百川:无数条江河。川,河流。徒:徒然,白白地。
今译:
园中的葵菜呵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赏析:
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青青”喻其生长茂盛。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何以如此?因为它们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凋零百草的道理。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简评:
这是汉代乐府古诗中的一首名作。诗中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来说明应该好好珍惜时光,及早努力。诗的前四句,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明媚的春景,园子里绿油油的葵菜上还带着露水,朝阳升起之后,晒干了露水,葵菜又沐浴在一片阳光中。世上的万物都在春天受到大自然雨露的恩惠,焕发出无比的光彩。可是,秋天一到,它们都要失去鲜艳的光泽,变得枯黄衰落了。万物都有盛衰的变化,人也有由少年到老年的过程。时间就像大江大河的水一样,一直向东流入大海,一去不复返了。我们在年少力强的时候如果不珍惜时光,好好努力的话,到老的时候就只能白白地悲伤了!

廉声 长篇小说 《长歌行》作者后记——姑且当作写作背景吧

十几年前,
我有机会到北京求学。那时候北京的文学氛围真是十分的浓烈。我们这个作家研究生班聚集了全国最优秀的青年作家,莫言、余华、洪峰、刘震云、迟子建、毕淑敏等等,几十个人整天泡在鲁迅文学院小小的墙院里,吃大白菜,喝玉米粥,听教授讲课,听专家讲座。最乐意有编辑来组稿,就有机会改善伙食,到外面小餐馆吃涮羊肉,喝红星二锅头。也有体育运动,主持人是洪峰,下课后十几个笨手笨脚的大男人就在几十平方米的水泥篮球场上踢足球,时不时咣咣地踢碎一侧住房的玻璃窗,然后照价赔偿;再就是下围棋,还举行围棋比赛。我和余华、陈虹等几个是新学的,有一阵下得如痴如醉,半夜能听到余华和陈虹两位男女同学为一盘棋的输赢发出嘹亮的吵声……此外还有什么?那就是同学间的闲聊,天南地北,无所顾忌地聊,聊文学,聊各地风情,聊饮食男女。西北汉子雷建政聊到激动时便要唱甘南地区的“花儿”,那悠长的拖腔带着苍凉与悲情,久拂不去。
在这种独特的氛围中读书三年,让我感悟到文学的真谛。在远离家乡的北京,在浓重而久远的思乡情绪中,我找到了自己文学中的立足之地,感觉便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莫言找到了“山东高密东北乡”这块沃土,余华的小说中少不了河沟交错的江南水网地带的特定环境,迟子建至今写的还是她的家乡漠河的风土人情,刘震云也走不出他的出生地河南“塔铺”,也就是后来的“故乡黄花”地,而我的立足之地,便是我的家乡浙西天目山。
年少时,时常听说一些旧时的人物故事。抗战时天目山是浙西行署所在地,有大量驻军及各种机构,包括剧社、报社、少年营、妇女营等。那时发生了许多战事,有的确实是惊天地泣鬼神的。我的父辈、祖父辈,他们对那场战争留下了许多痛苦的记忆。还有大量的历史资料。没有哪次战争有抗日战争记录得这么多,留下这么复杂曲折故事的。这是一段丰富浩瀚如同海洋的历史,有如一个极大的露天富矿。这些年我走访了许多老人,查阅了许多资料,临安县志,于潜县志,昌化县志,几个不同年代版本的,还有杭州市志,浙江省志,还在北京图书馆查阅相关历史档案。小说《长歌行》中写风啸岗狙击日军那场战役,是实事,那场战役打得极惨烈,死伤上千人,参战的广西军身上仅穿着短裤短衫,在冰天雪地里与日军作战,战后收殓死去将士尸首,其中好些是冻死的。
就在毕业前那个夏天,我写出了《月色狰狞》、《观云山旧事》等小说,很快便在《收获》和《天津文学》上发表了。而后一发而不可收,连续写了几十个中短篇,在全国十几家刊物上发表,结集出版了中篇小说集《战争故事》和短篇小说集《观云山旧事》,还有一部人物故事组接的长篇小说《疲于奔命》。
但我总有未尽兴之感,想写一部全面反映那个时代的长篇巨作。1998年初,刚上任主持省作协工作的黄亚洲带盛子潮、洪治纲等来我家走访,听我说起这个题材,便竭力鼓动我把这部小说写出来。在朋友们的支持催促下,我花了两三年时间写成此书,又经出版社主编、责编的指点,多次修改,历时五六年之久,才最终出版,终于了却一个心愿,可以长长地舒出一口气了。
此时的我,如同一个泳者在江湖中游了很久,终于到达对岸,拖着倦乏的脚步,身上带着水汽,坐在河岸上,微喘着回望那片浩渺的水域,心情是恬静而快慰的。我完成了一项有意义的事,我相信,至少对我来说,对我的家乡来说,它是有价值的。
回答者:关大掌柜 - 副总裁 十一级 2-26 18:07

--------------------------------------------------------------------------------

天灰蒙蒙的,几丝光线从苍穹的边际照射过来,穿透了窗纱,轻柔地抚在我有些疲惫的脸上。
空气清新得很,泥土松软湿润。我漫步于园中小径,忽然闻到一线熟悉的气息。渐行渐浓,眼前突然出现一片碧透的葵菜园。一颗颗稚嫩鲜绿的葵菜,挺着浅绿色的身子,看上去是那么柔软而娇弱。远远望去好似绿茵茵的丝绸,令人舒适又温馨!
一阵凉风轻轻拂过,几颗圆润的露珠随着叶片的弧度滚滑着,颤颤微微的。突然,从叶间跃起,在空中划出闪亮的一线,瞬间跌落,渗入泥土中。还有的在翠嫩的叶片映衬下,翩翩起舞。晶莹剔透的露珠闪着清澈的光亮,宛如夜幕中明净的星星,又好似镶嵌于深海的珍珠。平凡间亮出了眩目的光泽,朴素却又耀眼。
太阳升起,光线柔和,淡淡的,像是一层薄纱笼罩着大地。明媚的阳光给郁郁葱葱的蔬菜抹上了一层金色。茂盛的树叶缝隙间露出了星星点点的光芒,随风荡漾着,渲染了明朗的晴空。
无意间,视线落在蔬菜上。“露珠呢?”我吃了一惊。伤心地抚着叶子,手心有一点露水残留的湿润。忽然,心间燃起了一丝喜悦。有一颗正在蔬菜上倔强挣扎的露珠。她抵抗似的沿着叶子悠然滑落至茎部,依依不舍,羞涩的躲避着。但她逃不脱命运的枷锁,阳光终将她迅忽的倩影溶进了我们的记忆里。
露珠儿终于不见了!泪眼朦胧的我,恍然进入一段秋的梦境。那是一条寂静无人的街巷。两旁的梧桐,枯黄枯黄的。脚下不时发出树叶清脆惨烈的哭泣声。一片褐黄色、已是千穿白孔的枯叶很慢很慢地掉落,飘至肩上。霎时,刺骨的狂风掀起,落叶漫天飞舞,仿佛来到一片暗黄的世界。发丝零乱地飘动,叶落满了身。
这一刻,沉寂了许久的悲伤涌起、爆破。一股酸涩、忧伤淌遍了身体的每一个角落。不知不觉中泪流满面。难忘曾经灿烂的时光;遗憾已经消逝的事物;感叹这悲伤的宿命;痛恨残忍的轮回——吞噬了叶片绿色的期盼 ,给予的却是岁月辗出的凋零。
然而溪流打眷卷儿,托着枯竭的叶子快乐地顺山势淌下。激烈而澎湃,却又一恍而过。他们孜孜不倦,默默无闻,最后又一起汇注成大海。而那模糊的轨迹也随着生命的飞逝而搜寻不会。
青春与衰老,健壮与老弱,希望与绝望才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人生。生命不在于长短,在于它的过程与意义。若是能在暮年时,追忆过去的精彩,这是一种幸福。此刻起,让我们为了自己的蓝图添上绚丽一笔!

参考资料:东格致学生网络互动平台
回答者:sweetsindy - 试用期 一级 2-26 18:09

--------------------------------------------------------------------------------

汉乐府《长歌行》
作品简介:
汉乐府 “乐府”原是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秦及西汉辉帝时都设有“乐府令”。汉武帝时的乐府规模较大,其职能是掌管宫廷所用音乐,兼采民间歌谣和乐曲。魏晋以后,将汉代乐府机关所搜集演唱的诗歌,统统称为乐府诗。
汉乐府创作的基本原则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书·艺文志》)。它继承《诗经》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广阔而深刻地反映了汉代的社会现实。汉乐府在艺术上最突出的成就表现在它的叙事性方面,其次,是它善于选取典型细节,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性格。其形式有五言、七言和杂言,尤其值得重视的是汉乐府已产生了一批成熟的五言诗。流传下来的汉代乐府诗,绝大多数已被宋朝人郭茂倩收入他编著的《乐府诗集》中。
原文: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释:
此诗选自汉乐府。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关,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本诗是其中的一首。
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葵:古代的一种蔬菜。 晞:晒干。 阳春:就是春天,是阳光和露水充足的时候。 布:散布,洒满。 德泽:恩泽。 秋节:秋季。节,时节,节令。 焜黄:枯黄。 华:同“花”。 衰: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 百川:无数条江河。川,河流。徒:徒然,白白地。
今译:
园中的葵菜呵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赏析:
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青青”喻其生长茂盛。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何以如此?因为它们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凋零百草的道理。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简评:
这是汉代乐府古诗中的一首名作。诗中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来说明应该好好珍惜时光,及早努力。诗的前四句,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明媚的春景,园子里绿油油的葵菜上还带着露水,朝阳升起之后,晒干了露水,葵菜又沐浴在一片阳光中。世上的万物都在春天受到大自然雨露的恩惠,焕发出无比的光彩。可是,秋天一到,它们都要失去鲜艳的光泽,变得枯黄衰落了。万物都有盛衰的变化,人也有由少年到老年的过程。时间就像大江大河的水一样,一直向东流入大海,一去不复返了。我们在年少力强的时候如果不珍惜时光,好好努力的话,到老的时候就只能白白地悲伤了!

廉声 长篇小说 《长歌行》作者后记——姑且当作写作背景吧

十几年前,
我有机会到北京求学。那时候北京的文学氛围真是十分的浓烈。我们这个作家研究生班聚集了全国最优秀的青年作家,莫言、余华、洪峰、刘震云、迟子建、毕淑敏等等,几十个人整天泡在鲁迅文学院小小的墙院里,吃大白菜,喝玉米粥,听教授讲课,听专家讲座。最乐意有编辑来组稿,就有机会改善伙食,到外面小餐馆吃涮羊肉,喝红星二锅头。也有体育运动,主持人是洪峰,下课后十几个笨手笨脚的大男人就在几十平方米的水泥篮球场上踢足球,时不时咣咣地踢碎一侧住房的玻璃窗,然后照价赔偿;再就是下围棋,还举行围棋比赛。我和余华、陈虹等几个是新学的,有一阵下得如痴如醉,半夜能听到余华和陈虹两位男女同学为一盘棋的输赢发出嘹亮的吵声……此外还有什么?那就是同学间的闲聊,天南地北,无所顾忌地聊,聊文学,聊各地风情,聊饮食男女。西北汉子雷建政聊到激动时便要唱甘南地区的“花儿”,那悠长的拖腔带着苍凉与悲情,久拂不去。
在这种独特的氛围中读书三年,让我感悟到文学的真谛。在远离家乡的北京,在浓重而久远的思乡情绪中,我找到了自己文学中的立足之地,感觉便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莫言找到了“山东高密东北乡”这块沃土,余华的小说中少不了河沟交错的江南水网地带的特定环境,迟子建至今写的还是她的家乡漠河的风土人情,刘震云也走不出他的出生地河南“塔铺”,也就是后来的“故乡黄花”地,而我的立足之地,便是我的家乡浙西天目山。
年少时,时常听说一些旧时的人物故事。抗战时天目山是浙西行署所在地,有大量驻军及各种机构,包括剧社、报社、少年营、妇女营等。那时发生了许多战事,有的确实是惊天地泣鬼神的。我的父辈、祖父辈,他们对那场战争留下了许多痛苦的记忆。还有大量的历史资料。没有哪次战争有抗日战争记录得这么多,留下这么复杂曲折故事的。这是一段丰富浩瀚如同海洋的历史,有如一个极大的露天富矿。这些年我走访了许多老人,查阅了许多资料,临安县志,于潜县志,昌化县志,几个不同年代版本的,还有杭州市志,浙江省志,还在北京图书馆查阅相关历史档案。小说《长歌行》中写风啸岗狙击日军那场战役,是实事,那场战役打得极惨烈,死伤上千人,参战的广西军身上仅穿着短裤短衫,在冰天雪地里与日军作战,战后收殓死去将士尸首,其中好些是冻死的。
就在毕业前那个夏天,我写出了《月色狰狞》、《观云山旧事》等小说,很快便在《收获》和《天津文学》上发表了。而后一发而不可收,连续写了几十个中短篇,在全国十几家刊物上发表,结集出版了中篇小说集《战争故事》和短篇小说集《观云山旧事》,还有一部人物故事组接的长篇小说《疲于奔命》。
但我总有未尽兴之感,想写一部全面反映那个时代的长篇巨作。1998年初,刚上任主持省作协工作的黄亚洲带盛子潮、洪治纲等来我家走访,听我说起这个题材,便竭力鼓动我把这部小说写出来。在朋友们的支持催促下,我花了两三年时间写成此书,又经出版社主编、责编的指点,多次修改,历时五六年之久,才最终出版,终于了却一个心愿,可以长长地舒出一口气了。
此时的我,如同一个泳者在江湖中游了很久,终于到达对岸,拖着倦乏的脚步,身上带着水汽,坐在河岸上,微喘着回望那片浩渺的水域,心情是恬静而快慰的。我完成了一项有意义的事,我相信,至少对我来说,对我的家乡来说,它是有价值的。
回答者:我不是人Nic - 助理 二级 2-26 18:18

--------------------------------------------------------------------------------

汉乐府 “乐府”原是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秦及西汉辉帝时都设有“乐府令”。汉武帝时的乐府规模较大,其职能是掌管宫廷所用音乐,兼采民间歌谣和乐曲。魏晋以后,将汉代乐府机关所搜集演唱的诗歌,统统称为乐府诗。
汉乐府创作的基本原则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书·艺文志》)。它继承《诗经》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广阔而深刻地反映了汉代的社会现实。汉乐府在艺术上最突出的成就表现在它的叙事性方面,其次,是它善于选取典型细节,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性格。其形式有五言、七言和杂言,尤其值得重视的是汉乐府已产生了一批成熟的五言诗。流传下来的汉代乐府诗,绝大多数已被宋朝人郭茂倩收入他编著的《乐府诗集》中。
回答者:可乐加冰№龙 - 试用期 一级 3-5 00:44

--------------------------------------------------------------------------------

汉乐府《长歌行》
作品简介:
汉乐府 “乐府”原是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秦及西汉辉帝时都设有“乐府令”。汉武帝时的乐府规模较大,其职能是掌管宫廷所用音乐,兼采民间歌谣和乐曲。魏晋以后,将汉代乐府机关所搜集演唱的诗歌,统统称为乐府诗。
汉乐府创作的基本原则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书·艺文志》)。它继承《诗经》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广阔而深刻地反映了汉代的社会现实。汉乐府在艺术上最突出的成就表现在它的叙事性方面,其次,是它善于选取典型细节,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性格。其形式有五言、七言和杂言,尤其值得重视的是汉乐府已产生了一批成熟的五言诗。流传下来的汉代乐府诗,绝大多数已被宋朝人郭茂倩收入他编著的《乐府诗集》中。
原文: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释:
此诗选自汉乐府。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关,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本诗是其中的一首。
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葵:古代的一种蔬菜。 晞:晒干。 阳春:就是春天,是阳光和露水充足的时候。 布:散布,洒满。 德泽:恩泽。 秋节:秋季。节,时节,节令。 焜黄:枯黄。 华:同“花”。 衰: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 百川:无数条江河。川,河流。徒:徒然,白白地。
今译:
园中的葵菜呵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赏析:
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青青”喻其生长茂盛。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何以如此?因为它们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凋零百草的道理。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简评:
这是汉代乐府古诗中的一首名作。诗中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来说明应该好好珍惜时光,及早努力。诗的前四句,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明媚的春景,园子里绿油油的葵菜上还带着露水,朝阳升起之后,晒干了露水,葵菜又沐浴在一片阳光中。世上的万物都在春天受到大自然雨露的恩惠,焕发出无比的光彩。可是,秋天一到,它们都要失去鲜艳的光泽,变得枯黄衰落了。万物都有盛衰的变化,人也有由少年到老年的过程。时间就像大江大河的水一样,一直向东流入大海,一去不复返了。我们在年少力强的时候如果不珍惜时光,好好努力的话,到老的时候就只能白白地悲伤了!

廉声 长篇小说 《长歌行》作者后记——姑且当作写作背景吧

十几年前,
我有机会到北京求学。那时候北京的文学氛围真是十分的浓烈。我们这个作家研究生班聚集了全国最优秀的青年作家,莫言、余华、洪峰、刘震云、迟子建、毕淑敏等等,几十个人整天泡在鲁迅文学院小小的墙院里,吃大白菜,喝玉米粥,听教授讲课,听专家讲座。最乐意有编辑来组稿,就有机会改善伙食,到外面小餐馆吃涮羊肉,喝红星二锅头。也有体育运动,主持人是洪峰,下课后十几个笨手笨脚的大男人就在几十平方米的水泥篮球场上踢足球,时不时咣咣地踢碎一侧住房的玻璃窗,然后照价赔偿;再就是下围棋,还举行围棋比赛。我和余华、陈虹等几个是新学的,有一阵下得如痴如醉,半夜能听到余华和陈虹两位男女同学为一盘棋的输赢发出嘹亮的吵声……此外还有什么?那就是同学间的闲聊,天南地北,无所顾忌地聊,聊文学,聊各地风情,聊饮食男女。西北汉子雷建政聊到激动时便要唱甘南地区的“花儿”,那悠长的拖腔带着苍凉与悲情,久拂不去。
在这种独特的氛围中读书三年,让我感悟到文学的真谛。在远离家乡的北京,在浓重而久远的思乡情绪中,我找到了自己文学中的立足之地,感觉便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莫言找到了“山东高密东北乡”这块沃土,余华的小说中少不了河沟交错的江南水网地带的特定环境,迟子建至今写的还是她的家乡漠河的风土人情,刘震云也走不出他的出生地河南“塔铺”,也就是后来的“故乡黄花”地,而我的立足之地,便是我的家乡浙西天目山。
年少时,时常听说一些旧时的人物故事。抗战时天目山是浙西行署所在地,有大量驻军及各种机构,包括剧社、报社、少年营、妇女营等。那时发生了许多战事,有的确实是惊天地泣鬼神的。我的父辈、祖父辈,他们对那场战争留下了许多痛苦的记忆。还有大量的历史资料。没有哪次战争有抗日战争记录得这么多,留下这么复杂曲折故事的。这是一段丰富浩瀚如同海洋的历史,有如一个极大的露天富矿。这些年我走访了许多老人,查阅了许多资料,临安县志,于潜县志,昌化县志,几个不同年代版本的,还有杭州市志,浙江省志,还在北京图书馆查阅相关历史档案。小说《长歌行》中写风啸岗狙击日军那场战役,是实事,那场战役打得极惨烈,死伤上千人,参战的广西军身上仅穿着短裤短衫,在冰天雪地里与日军作战,战后收殓死去将士尸首,其中好些是冻死的。
就在毕业前那个夏天,我写出了《月色狰狞》、《观云山旧事》等小说,很快便在《收获》和《天津文学》上发表了。而后一发而不可收,连续写了几十个中短篇,在全国十几家刊物上发表,结集出版了中篇小说集《战争故事》和短篇小说集《观云山旧事》,还有一部人物故事组接的长篇小说《疲于奔命》。
但我总有未尽兴之感,想写一部全面反映那个时代的长篇巨作。1998年初,刚上任主持省作协工作的黄亚洲带盛子潮、洪治纲等来我家走访,听我说起这个题材,便竭力鼓动我把这部小说写出来。在朋友们的支持催促下,我花了两三年时间写成此书,又经出版社主编、责编的指点,多次修改,历时五六年之久,才最终出版,终于了却一个心愿,可以长长地舒出一口气了。
此时的我,如同一个泳者在江湖中游了很久,终于到达对岸,拖着倦乏的脚步,身上带着水汽,坐在河岸上,微喘着回望那片浩渺的水域,心情是恬静而快慰的。我完成了一项有意义的事,我相信,至少对我来说,对我的家乡来说,它是有价值的。
回答者:关大掌柜 - 副总裁 十一级 2-26 18:07

--------------------------------------------------------------------------------

天灰蒙蒙的,几丝光线从苍穹的边际照射过来,穿透了窗纱,轻柔地抚在我有些疲惫的脸上。
空气清新得很,泥土松软湿润。我漫步于园中小径,忽然闻到一线熟悉的气息。渐行渐浓,眼前突然出现一片碧透的葵菜园。一颗颗稚嫩鲜绿的葵菜,挺着浅绿色的身子,看上去是那么柔软而娇弱。远远望去好似绿茵茵的丝绸,令人舒适又温馨!
一阵凉风轻轻拂过,几颗圆润的露珠随着叶片的弧度滚滑着,颤颤微微的。突然,从叶间跃起,在空中划出闪亮的一线,瞬间跌落,渗入泥土中。还有的在翠嫩的叶片映衬下,翩翩起舞。晶莹剔透的露珠闪着清澈的光亮,宛如夜幕中明净的星星,又好似镶嵌于深海的珍珠。平凡间亮出了眩目的光泽,朴素却又耀眼。
太阳升起,光线柔和,淡淡的,像是一层薄纱笼罩着大地。明媚的阳光给郁郁葱葱的蔬菜抹上了一层金色。茂盛的树叶缝隙间露出了星星点点的光芒,随风荡漾着,渲染了明朗的晴空。
无意间,视线落在蔬菜上。“露珠呢?”我吃了一惊。伤心地抚着叶子,手心有一点露水残留的湿润。忽然,心间燃起了一丝喜悦。有一颗正在蔬菜上倔强挣扎的露珠。她抵抗似的沿着叶子悠然滑落至茎部,依依不舍,羞涩的躲避着。但她逃不脱命运的枷锁,阳光终将她迅忽的倩影溶进了我们的记忆里。
露珠儿终于不见了!泪眼朦胧的我,恍然进入一段秋的梦境。那是一条寂静无人的街

『捌』 求《公输》特色教案或板书设计

【DOC】公输教学设计
http://www.xiaocao.net/jiaoan/UploadFiles/20041219161056529.doc

http://cache..com/c?word=%B9%AB%3B%CA%E4%2C%C9%E8%BC%C6&url=http%3A//www%2Exiaocao%2Enet/jiaoan/UploadFiles/20041219161056529%2Edoc&b=0&a=41&user=

『玖』 初中语文公输怎么备课

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把握疑问句、反问句的句式特征。
2.了解墨子其“非攻”主张。
能力目标
1.体会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
2.感知文中的人物形象,揣摩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品味赏析课文的美,培养学生阅读先秦诸子散文的兴趣。
德育目标
认识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反对侵略,热爱和平,尽自己所能为和平作贡献。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理清行文思路,把握墨子劝阻楚攻宋的三个步骤。
3.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增加语言积淀。
教学难点
鉴赏墨子的劝说技巧。
教材分析
《公输》选自《墨子非攻》,是《墨子》中最有文采和文学趣味的一篇。课文记述了墨子制止楚国攻宋的故事,详细叙述了墨子同公输盘、楚王作斗争的经过。墨子不仅以“非攻”的主张说服了对方,而且以实际的守御力量制服了对方,终于迫使楚王取消了这次侵略行动。文章情节生动,一波三折,悬念迭生;人物形象鲜明;言辞巧妙、锋利。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学本文,应以诵读法为主,辅之以讨论点拨法、品读法。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先整体把握课文,然后启发学生研习课文。先设疑,再让学生从内容、人物、写作特点等方面鉴赏文章,然后点拨总结、拓展延伸。
教学本文,重在引导学生品味墨子的劝说技巧,理解墨子的反侵略主张,认识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尽自己所能为和平作贡献。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讨论点拨法
3.品读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资料助读: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译读课文,积累文言知识,熟悉文意,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意。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鲁班是我国古代有名的能工巧匠,同时他还是一位顽固狡诈,阴险狠毒的人。他的面前站着一位英勇无畏的外交家,他就是春秋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
设计(二)
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罄竹难书.今天我们走近一位热爱和平的人,他凭借自己雄辩的才能,巧妙的词锋,以及果敢勇毅,阻止了一场不义的战争,今天就让我们去领略他非凡的气度。
二、资料助读
1.关于先秦诸子散文
先秦诸子散文产生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主要的著作有《论语》《孟子》《墨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春秋战国之交为第一个发展阶段,以《论语》和《墨子》为代表。《论语》是较短的语录体散文。《墨子》在对话中有议论,初具议论文的规模。战国中叶为第二个发展阶段,以《孟子》和《庄子》为代表。《孟子》是对话体论辩文,《庄子》接近专题论文.战国后期为第三个发展阶段,以《荀子》和《韩非子》为代表。
先秦诸子散文大多文情并茂,极具文采,善用譬喻陈说事理,论辩是非,增强了说服力,而排比、夸张等修辞的大量运用更使文章辞采缤纷。总之,先秦诸子散文无论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2.《墨子》及墨子
墨子,(约前468~前376)名翟,鲁国人,一说宋人,战国初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先秦堵子散文代表作家。曾为宋国大夫。早年接受儒家教育,后聚徒讲学,创立与儒家相对立的墨家学派。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反映了小生产者反对兼并战争,要求改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愿望,他的认识观点是唯物的。但他一方面批判唯心的宿命论,一方面又提出同样是唯心的“天志”说,认为天有意志,并且相信鬼神。墨于的学说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为“显学”。
《墨子》是先秦墨家著作,现存五十三篇,其中有墨子自作的,有弟子所记的墨子讲学辞和语录,其中也有后期墨家的作品。《墨子》是我国论辩性散文的源头,运用譬喻,类比、举例,推论的论辩方法进行论政,逻辑严密,说理清楚。语言质朴无华,多用口语,在先秦堵子散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3.公输
公输,名盘,也作“般”或“班”又称鲁班,山东人,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能工巧匠。现在,鲁班被人们尊称为建筑业的鼻祖,其实这远远不够.鲁班不光在建筑业,而且在其他领域也颇有建树。他发明了飞鸢,是人类征服太空的第一人,他发明了云梯(重武器),钩钜(现在还用)以及其他攻城武器,是一位伟大的军事科学家,在机械方面,很早被人称为“机械圣人”,此外还有许多民用、工艺等方面的成就。鲁班对人类的贡献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我国当之无愧的科技发明之父。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示范背诵课文,学生听读,把握字音。
多媒体显示课文。
2.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把握语气,体会人物的心理,感受激烈、紧张的气氛。
3.教师适当指导朗读。
示例:
(1)子墨子曰;“壮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读出祈使语气,显示蓄意提出无理要求之意。
(2)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义”字须重读,显示公输盘以“义”装点自己的味道,要读出他一本正经而又流露出掩饰不住的傲慢的语气。
(3)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读出疑问语气,显示质问、责备,催促之意。
(4)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公输盘在无言以对的情况下,只好虚晃一枪,把矛盾的焦点转移到楚王身上。要读出他狡猾推脱而又仗势欺人的语气。
(5)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注意“善哉”的虚伪。“虽然……”则体现了一个霸气十足的诸侯的强硬与蛮横。
(6)公输盘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公输盘在心里做着阴暗的盘算,要读出阴险并带有威胁意味的语气。子墨子敏锐地揭穿这一阴谋,显示出胸有成竹、镇定沉着之意。
4.选四位学生分角色朗读,其余同学评点。
四、译读课文,疏通文句,熟悉文意
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借用工具书,翻译课文。
2.以小组为单位,针对翻译中的疑难问题讨论研究,共同解决。教师巡视各组,答疑解惑。
3.教师指导学生积累本课的文言知识。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内容如下: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请献十金(请允许我,表敬词)
荆之地方五千里(土地方圆,与现代汉语表意不同)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巧妙的方式。现代汉语中“机变”为“随机应变”之意)
(2)一词多义
公输盘不说(高兴) 见公输盘(拜见)
请说之(解释) 胡不见我于王(引见)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这样)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但是),
不可谓知类(事理)
为与此同类(类别)
为楚造云梯之械(这样)
子墨子闻之(代词,指代造云梯攻宋这件事)
宋何罪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结构助词)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
吾知子之所以距我(“的”,结构助词)
(3)翻译下列句子
夫子何命焉为? 译:先生(有)什么见教呢?
宋何罪之有? 译:宋国有什么罪过呢?
胡不已乎? 译:为什么不停止(攻宋)呢?
胡不见我于王? 译:何不向楚王引见我呢?
此为何若人? 译:这是什么样的人呢?
五、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意
提问:本文对应的双方是谁?主要人物是哪一位?墨子前往楚国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本文对应的双方是墨子和楚国的公输盘、楚王。主要人物是墨子。他前往楚国的目的是劝阻楚国攻打宋国。
提问:谈谈你对本文思路的看法。
学生讨论。
成果展示:
1.以“见”字一线穿珠。
墨子见公输盘→墨子见楚王→墨子见公输盘
(1~12) (13~16) (17~22)
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可分为三个步骤:使公输盘理屈词穷,使楚王理屈词穷;模拟攻守,击败公输盘,促使楚王放弃攻宋。
2.以人物思想、态度的变化为线索组织全文。
背景交代
公输盘“服”
楚王曰:“善”
公输盘诎楚王曰“善”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
2.阅读鲁迅的《故事新编非攻》,全面了解墨子的性格。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探究墨子阻止楚攻宋成功的奥秘,体味墨子的劝说艺术,品读课文,美点寻踪;延伸拓展,联系实际谈体会。
[教学步骤]
一、学生齐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探究墨子阻止楚攻宋成功的奥秘,体味墨子的劝说艺术
1、墨子止楚攻宋战略三步走。
学生分角色朗读2~12段。
提问:墨于是如何劝说公输盘的呢?
明确:墨子见公输盘,并没有直接劝阻,而是先设下圈套,请求公输盘替他杀人,借此激怒公输盘,引出公输盘冠冕堂皇的理由“吾义固不杀人”。接着,墨子就抓住公输盘这句话大做文章。“宋何罪之有”一句,轻描淡写而又咄咄逼人,立刻将帮助楚国攻打宋国的公输盘置于理亏的境地。然后,墨子用“不可谓智’”不可谓仁”不可谓忠”不可谓强”不可谓知类”,从各个方面批判了公输盘的行为.让公输盘有口难辩。“义不杀少而杀众”一句,揭示出公输盘所标榜的“义”的欺骗性。
(2)分角色朗读13~16段。
教师提问:公输盘面对墨子的逼问,无话可说,把责任推到楚王身上,那么墨子又是如何劝阻楚王的呢?
明确:墨子采取了和对付公输盘相同的策略,先引他入瓮,然后让他陷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困境。他先用一个假设,以富人盗窃穷人为喻,问楚王“此为何若人”,使楚王承认并说出此人“必为有窃疾矣”。既然承认这种人“有窃疾”,那么楚以富有之国而攻伐贫穷之宋,正“与此同类”。在墨子强有力的论据面前,楚王理屈词穷,不得不诺诺称是。
(3)学生齐读17~22段。
提问:墨于是如何对待公输盘与楚王相互推诿、敷衍塞责的呢?
明确:墨子明白仅靠道义是无法真正战胜强大而顽固的敌人的。墨子与公输盘演练攻守战术,公输盘九攻,墨子九距,公输盘攻械尽,子墨子守有余,公输盘起杀心,子墨子预守备。“虽杀臣,不能绝也”,镇定沉着的子墨子扑灭了楚王与公输盘的嚣张气焰,迫使他们放弃攻打宋国的打算。
(4)教师总结:子墨子运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反驳方式,揭穿了公输盘“义”的谎言,使楚王陷入“窃疾”的泥沼:通过纸上谈兵式的模拟攻守,“九距”而“守有余”,说明楚攻宋并不会有好结果,迫使楚王就范。
2.欣赏品味墨子的劝说艺术。
提问:墨子的劝说技巧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思考讨论,并自由发言。
成果展示:
说理巧妙,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根据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方式.激怒公输盘,五个“不可谓”,义正辞严;婉劝楚王,三次夸饰楚国,在取悦对方的同时置对方于理亏的境地。(2)逻辑性强。主要表现在劝阻楚王时,巧用类比,对比,环环相扣,无懈可击。(3)先发制人,保持主动。在劝阻楚国攻打宋国的三个步骤中,每一次都是巧妙出击,化被动为主动,从容镇定,胸有成竹,机智善辩。墨于善于陷人于自相矛盾的境地,公输盘的“义”,楚王的“窃疾”均成了墨子制敌的法宝,以于之矛攻子之盾,公输盘与楚王一“服”一“善”,是多么的无奈和苦涩呀。
语言富于表现力.他一连用五个“不可谓”,重重否定,极有气势,使公输盘无从辩驳:他一连用三个对比,并采用夸饰的手法,极言楚国之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宋国之面积狭小、物产贫乏,感染力很强,既满足了楚王的虚荣心,又使他醒悟到攻打宋国是无意义乃至愚蠢的举动。而揭露公输盘的杀机并最后打消楚国的攻宋企图的这一段话,长短句交错,语气时缓时急,既从容又有威慑力,充分显示了墨于勇敢无畏、镇定自若的特点。
三、品读课文,美点寻踪
教师提问:《公输》是《墨子》中最有文采和文学趣味的一篇。本文在写法上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成果展示;
抓住矛盾,步步深入。攻宋,反攻宋是贯穿全文的矛盾,文章记述了这个矛盾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一波三折,悬念迭生。墨子千里迢迢跑到楚都见公输盘,没有劝阻,而是请其杀人;见楚王,不盲其事,而说偷窃病;公输盘服、楚王称善均未解决楚攻宋的问题,波澜迭起,九攻九距,杀机四伏,不禁为子墨子担忧,墨子一眼看穿并严正警告,在实力对比和威慑之下,迫使楚王放弃,文章一波三折,悬念迭生的写法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人物形象鲜明.文章通过语育描写,刻画了三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墨子,机智多谋,无所畏惧、镇定自若,公输盘,顽固、阴险,狡诈,楚王,虚荣。愚蠢,狡猾。
语言生动,运用比喻、排比、对比等修辞,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四、拓展延伸
1.提问:墨子与公输盘,楚王的这场斗争给予我们什么样的启示?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思考、交流。
明确:这场斗争表明,面对大国的不义之战,要敢于斗争。一方面要从道义上揭露其不义,使他们在舆论上威风扫地,另三方面,要从实力上作好充分准备,使他们的侵略野心无法得逞。这个道理,不仅被无数的历史事实证明;而且在今天也不无借鉴意义。
国弱被人欺,落后就要挨打。在强权肆虐横行的国际环境下;我们只有壮大实力,才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学生大多联系美伊战争来谈;只要言之有理,教师应予以鼓励。
2.模拟对话
假如有时空隧道,你见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墨子;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学生激情发育,有的夸赞墨子热爱和平,为和平不辞劳苦,奔走呼号,称其为和平的使者,应是诺贝尔和平奖的首批获得者,有的称赞其机智、勇敢;有的盛赞墨子敢于挑战强国,誓死保卫宋国。等等。
通过激发学生想象,充分感受墨子的人格魅力。
五、课堂小结
《公输》通过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墨子为实现自己的“非攻”主张所进行的艰苦实践和顽强斗争精神,同时也暴露了公输盘与楚王的阴险、狡诈,从而说明了只有把道义和实力结合起来,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敛野心。文章情节波澜起伏,人物形象鲜明,说理充分,语言生动,是《墨子》的代表作。希望同学们课下阅读《墨子非攻》全篇,全面了解墨子的反侵略主张。
六、布置作业
1.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鉴赏短文,品评《墨子》散文的艺术魅力。
2.把自己喜欢的语段整理到笔记本中。

阅读全文

与公输教案6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